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血泊羅霄 | 上頁 下頁
一二七


  §彭德懷說:「我犯了輕聽輕信的錯誤」

  袁王事件過去二十九年以後,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以及在此之後在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有人跳出來向彭德懷開炮,指責彭德懷當年為吞併袁王部隊,不惜殺害袁王。

  彭德懷有口說不清。

  讓我們再回到1930年2月22日的深夜。

  特委書記朱昌偕與永新縣委書記王懷趕到安福縣洲湖紅五軍駐紮地,直接找到了彭德懷。

  朱昌偕和王懷說:「袁文才和王佐要叛變了,在永新縣城聯席會議上,他們強迫特委決定把邊界地方武裝歸他們改編統率。王佐講話時,把駁殼槍砸在桌上威脅我們。現在永新城內駐的全是袁文才、王佐部隊,如果我們不答應他的條件,所有參加會議的邊界縣以上同志有被一網打盡的可能。事情到了萬分危險的地步,請求紅五軍立即出動挽救這一危局。」。

  彭德懷感到疑惑:「去年五六月間,王佐率特務營和五軍共同行動打烏縣桂東、城口、南雄時還不壞,不算太蠻橫,不致如此嚴重吧!為什麼變化這樣快呢?」

  朱昌偕急得直跺腳:「哎呀,這完全是袁文才從紅四軍逃回以後挑撥起來的,說來話長,現在來不及細說了,還是請五軍的同志快去解圍吧。」

  彭德懷感到棘手,他見事情突然,時間緊迫,便立即主持召集了軍委臨時會議。

  會議決定,由郭炳生、劉宗義(即張純清)帶領四縱隊,立即趕赴永新縣城,協助特委平息這場突發的反水事件。

  23日晚,紅五軍第四縱隊趕至永新縣城,臂纏白布巾,與駐紮在城內的地方武裝一道,向袁文才、王佐部隊發起了全面進攻。

  一樁轟動一時的慘劇,由此釀成。

  作為紅五軍的主要負責人,彭德懷和滕代遠是這樣看待自己的一念之決。

  滕代遠說:

  「解決袁文才、王佐部隊是1930年初。一天,特委書記朱昌偕和永新縣委書記王懷來到軍部,說:湘贛邊界特委在永新開會,袁文才、王佐把槍擺在桌子上,要特委把地方武裝交給他們指揮。特委沒有辦法,要求五軍支援,把他們解決。我們錯誤地聽一面之詞,彭德懷同志當即下了決心,派郭炳生這個縱隊到永新去把袁文才、王佐部隊解決了。解決袁文才、王佐部隊不是預謀的,沒有印象。」

  彭德懷說:

  「朱昌偕同志說,如果紅五軍不立即去解圍,邊區黨有被一網打盡的危險。我們接受了特委書記這一要求,便採取了行動。即令第四縱隊隨朱昌偕同志進抵永新城,袁文才首先沖出來被擊斃,王佐在永新過浮橋時,跌在橋下淹死;王佐的特務隊數十(大約三十人)人逃往井岡山,其餘二百人交給邊區特委整編了。假設這些合乎當時事實,那麼就同1931年,當敵人進行第一次『圍剿』之緊急關頭時,總前委在橋頭決定解散二十軍的情況,大致是相似的。如果朱昌偕同志反映的事實不符,那麼,我犯了輕聽輕信的嚴重錯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