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血泊羅霄 | 上頁 下頁 |
八一 |
|
§滕代遠——未來的鐵道部長 1974年12月1日,沉悶的北京城依然雲雹低垂,年逾古稀的滕代遠終於走完了他光輝而坎坷的人生之旅。然而,歷史卻永遠鐫刻著他在井岡山鬥爭時期那輝煌的一頁。 1928年7月22日,東方世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一聲驚雷霹靂:「平江起義成功了!」隨之誕生的中國紅軍第五軍,她的軍委書記兼軍黨代表就是滕代遠。 正像許多起義部隊一樣,紅五軍自她誕生的那天起,就一直處在被圍追堵截之中。航船要找燈塔,義師必覓旗幟。遵照党指示,滕代遠與彭德懷軍長領導著這支疲憊不堪而確是英勇無比之師。向著茫茫的井岡山,巧妙而艱難地跋涉。 12月,這支歷盡千難萬險,穿過槍林彈雨,擁有第四、五兩個縱隊八百餘人五百餘枝槍的紅五軍主力部隊,終於到達了他們心中早已嚮往的聖地——井岡山。 為這裡種種新鮮向上的氣氛所鼓舞的滕代遠,代表紅軍在紅四軍、紅五軍兩軍會師的大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演講: 「井岡山是我們的旗幟,毛澤東是我們的榜樣。現在激流歸海,雄師薈萃,大家甩開膀子大幹吧!」 之後,他就與彭德懷率軍進駐井岡山腹地——大小五井,開始另一種艱難曲折的戰鬥生活。 當滕代遠與紅五軍還沉浸在與紅四軍會合的勝利的喜悅中,湘贛兩省敵軍已急不可耐地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會剿」。 山下,白軍調兵遣將;山上,軍民緊急動員。修築哨口,挑運糧食,建設醫院……滕代遠同普通的戰士一樣,身體力行。 1929年1月4日,中共井岡山前委召集紅四、五軍軍委,邊界黨團特委,邊界各縣縣委、軍隊團以上幹部在甯岡柏路村召開聯席會議。 經過幾天的討論,會議作出了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紅五軍留守井岡山的決定,並實行紅四、五軍混合編制。紅五軍被編為紅四軍的三十團,彭德懷任紅四軍副軍長兼三十團團長,滕代遠任紅四軍副黨代表兼三十團黨代表。 霎時,滕代遠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 會後,滕代遠與彭德懷馬不停蹄地趕回紅五軍軍部所在地上井村,在鄒家祠召開了紅五軍軍委會議。 會上,有人沉默了,有人提出返回湘贛鄂邊的意見,整個會場顯得異常的沉悶。是走還是留?需要儘快決斷。一種劣質煙葉的煙霧籠罩在人們的頭上。 滕代遠苦口婆心地對大家說:「革命事業是整體事業,我們應該服從前委的決定,堅守井岡山,解除紅四軍主力的後顧之憂,向敵後作更大的發展,來個內線同外線作戰相配合,打破敵人的『會剿』。如果我們不顧大局,在關鍵時刻離開井岡山,那麼紅四軍主力出山後,湘贛邊界的紅色政權勢必遭到敵人的破壞。我們不能讓紅四軍辛辛苦苦創立起來的家業毀在我們手裡……」 不愧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黨代表,這一席話,使許多人轉變了看法,守山的決心很快一致了。 滕代遠與彭德懷等領導人為牢固守住這塊根據地,開始了大量而艱苦的工作。他們走遍五大哨口,檢查、加固所有的工事,同幹部戰士一道研究守山的戰略戰術,同軍民一起削竹釘…… 紅五軍來到井岡山後,黨組織進行了改組,滕代遠成了新軍委的主要領導人,擔子更重了,工作也更繁忙。在繁忙的軍務之余,滕代遠以五軍軍委的名義,在上井的鄒家祠夜以繼日地起草報告,向黨中央和湖南省委彙報了平江起義的始末和紅五軍上井岡山的經過。 1929年1月14日,紅四軍主力三千六百人踏著積雪告別了井岡山的父老鄉親和戰友,開往新的戰場。留守在井岡山上的紅軍,大都用長矛大刀作武器,力量只有「會剿」敵軍的二十五分之一。在重兵圍困之下,他們真正的優勢就是高漲的士氣和井岡山的天然險峻地勢。 而僅僅憑這些,能穩操勝券嗎? 滕代遠看得很遠,想得很深。他立即在下莊主持召開了軍委與特委的聯席會議,部署堅守井岡山的計劃。會上決定:「在軍事方面,五井如被敵人攻破,紅五軍應沖出五井,取道敵人薄弱的地方,往贛南與紅四軍取得聯絡……」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個明智的決定,而且幸虧早有此決定。 1月26日,敵人對井岡山的五大哨口展開了全面進攻,井岡山上狼煙頓起。 敵人狂叫: 「井岡山上,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 黃洋界告急!八面山告急!桐木嶺告急!井岡山危急! 滕代遠、彭德懷、王佐坐鎮茨坪,心急如焚地指揮著各大哨口工事的防禦反擊。在最危急之際,滕代遠親自奔赴桐木嶺哨口,直接指揮白銀湖的軍民,與敵人短兵相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