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血泊羅霄 | 上頁 下頁
七四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提到畢占雲,人們對這個人的名字,或許有些陌生。這位身經百戰、功勳卓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將,早在1955年就已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叫他終生難忘的是在井岡山鬥爭期間,受共產黨和朱德、毛澤東的影響,他毅然率其國民黨的部隊在湖南桂東棄暗投明,起義上山投奔紅軍。在井岡山那艱苦的鬥爭中,他和他的部下、他的戰友,經歷了戰爭的嚴峻考驗和血與火的洗禮,爾後又跟隨朱德、毛澤東,南征北戰,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他畢生的貢獻。

  在井岡山時,畢占雲投誠起義參加井岡山紅軍的這段經歷,可謂曲折神奇、鮮為人知。

  當他還在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省軍區司令員的時候,特意向我們井岡山的同志講述了這段往事:

  「我是閻仲儒部下八團的一個營長,下有三個連,其中有兩個連長是武漢政治學校畢業的共產黨員。這兩個連長在士兵中教唱(國際歌)和少年先鋒隊隊歌,後被上司發現了,進行追究,我就要他們離開部隊,並給了他們點路費。這件事發生後,我營被改編為連,部隊開往禮陵、茶陵、安仁一帶。1928年8月,朱德部與我部在距桂東六十裡路的地方相遇,兩軍只距一百多米,進行交鋒,我連沒有下決心打,結果朱德部安全走了。以後又在桂東和酃縣交界處,與紅軍打仗。這時,我就召開會議,決定投奔紅軍,參加革命,在火線上派出人員與紅軍部隊聯繫。結果,在遂川大汾附近,陳毅同志來找我們部隊,後來派黨代表陳毅安到我部進行政治工作。10月,我們到達寧岡,後又被編為紅四軍特務營,直屬于紅四軍軍部領導。毛澤東同志常來特務營瞭解情況,關心幹部和戰士,進行政治教育,給我們很大鼓舞。」

  畢占雲將軍,于1903年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早年投身綠林,打著「劫富濟貧」的旗幟。由於他略通軍事,所帶領的這支綠林隊伍頗有些戰鬥力。大革命時期,川軍對畢占雲實行招撫,將畢部收編為閻仲儒師王湘魯團的一個營,畢占雲任營長。

  1926年以後,畢占雲目睹了北伐戰爭和大革命運動的風雲變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1928年5月,畢占雲所部在血雨腥風中開進了湖南的平江城。因他不滿蔣介石的統治,便以推牌九、摸麻將來消遣時光。畢部一營人馬分三個連建制,其中有兩個連長是中共黨員。畢占雲為穩住部隊,加上他一直對共產黨也懷著好感,便將國共兩黨人員均納為部下,一視同仁,不分彼此,儘管上司再三催他要在部屬中實行「清黨」,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對上司的命令不予理睬。

  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畢部藏有共產黨員的事,在1928年6月的一天,終於被上司發現了,團部命令畢占雲立即處決這兩個連長。

  這位心地善良的營長,受命之後,思緒萬千,一時間,心中泛起一種不可名狀的苦惱。經過反復思考之後,他選擇了既不冒犯上司,又不濫殺無辜的辦法,他親自暗中給兩個連長通了信息,要他們火速逃去。

  就這樣,畢占雲順利地放走了兩個共產黨員。

  畢占雲放走了共產黨員,上司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不久,畢部受命調防,他隨向成傑部從平江開赴禮陵、安仁一帶來阻擊朱毛紅軍。正值此時,蔣介石為了排斥異己,集中財力,擴充自己的實力,下達了縮編部隊的命令,向成傑部也不例外,畢占雲本來就有「放虎歸山」的嫌疑,自然就在縮編之中,他的一個營被縮編為一個連,畢占雲也就由營長降為連長了。

  閻仲儒部剛剛縮編完畢,又受命開赴湘南的桂東,以加快「會剿」朱毛紅軍步伐的名義,要他們充當「剿共」的馬前卒。就在這個當兒,畢占雲受毛澤東、朱德等人的影響,毅然決定:起義上井岡山!

  跟隨畢占雲起義上井岡山,參加過井岡山的鬥爭,幾十年南征北戰,建國後先後擔任過志願軍師政委、解放軍軍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黃連秋將軍,在1977年畢占雲將軍離開人世後,他竟成了畢占雲起義的唯一見證人了。

  這位老將軍,1981年在北京向我們深情地回憶了那段走向新生的歷程:

  「畢占雲原在國民黨湖南唐生智的吳尚新八軍閻仲儒三師王湘魯八團二營當營長。畢占雲部起義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畢占雲部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是收編過來的。1928年,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畢占雲那一個營被整編為一個連三個排,將營長降為連長,所有的連長降為排長。職務的降低,意思是不相信他們了,因而他和他的部下都對國民黨不滿;第二是,部隊中四川人不少,班長以上都是四川人,加上多數當兵的都是從各地抓來的窮苦老百姓,我們平江虹橋的二十多個同鄉,被一起抓來後五花大綁,像賣牲口一樣送進了問罐車廂裡,從長沙運到桂東,關在一個小房子裡,飯吃不飽,睡覺只能背靠背地坐著打盹,在一個月內就死了三個,病倒幾個,有好幾個逃跑了,只剩下我與李春生兩人編入華占雲部。我們這些窮苦的百姓,都對國民黨的統治很不滿。這年的秋天,畢占雲帶著我們這個連在桂東沙田一帶、進剿,紅軍,他就帶著我們起義了。」

  黃將軍的經歷,正是國民黨整個下級兵士的一個縮影!

  起義,使畢占雲等人從此獲得了新生;

  起義,黃連秋和他的戰友們獲得了人生的解放。

  畢占雲率部起義,並非偶然的事件,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共產黨初期兵運工作的一次成功嘗試。

  畢占雲原系川軍向成傑部,國民黨反動派為阻擋紅軍進攻湘東南,便將畢占雲臨時調歸湖南軍閥唐生智部閻仲儒旅指揮,先後駐平江、禮陵、安仁、桂東等地。

  畢占雲因深受大革命運動的影響,來到湖南又受湘軍的歧視,他對湘軍早已心懷不滿,對紅軍有一定的認識;尤其是井岡山上的朱德、陳毅都是四川人,他們早在川軍中就很有聲望,井岡山上的「朱毛紅軍」又叫他們望而生畏。畢占雲在這種矛盾中,總想找出路,內心裡也把一定的希望寄託在朱德、陳毅這兩位老鄉身上。

  1927年的7月份,朱德、陳毅率主力開赴湘南時,沿途大力宣傳紅軍的宗旨、任務,寫標語,散傳單,出佈告,大講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因此,「國軍」同紅軍打起仗來,只是消極應付。在一次戰鬥中,紅軍俘虜了畢占雲的一些下級官兵,當時根據毛澤東提出的釋放俘虜、瓦解敵軍的政策,紅軍對他們不僅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殺害,也不搜腰包,還特地用好酒好肉款待他們,給他們講紅軍的紀律,對他們進行政治教育,三天后就把他們放回去了。

  這些俘虜兵回去以後,不僅揭穿了湘軍對紅軍的誣衊和欺騙宣傳,而且還當了紅軍的義務宣傳員,在軍中大講紅軍的好話。有的俘虜兵還這樣說:「到底老鄉就是老鄉,朱德、陳毅對我們四川老鄉格外好哩!」畢占雲的一些親信甚至還跑到畢占雲那裡去,當面勸他反水,乾脆投奔紅軍。

  然而,畢占雲身為官長,他雖飽嘗軍閥們那種大魚吃小魚的痛苦,也深感寄人籬下的艱難,但他畢竟風雨幾十年,經歷了世間種種滄桑,要他立即下決心把隊伍拉到紅軍中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瞻前顧後,顧慮重重。

  就在畢占雲受下級兵士的影響,在選擇人生道路上舉棋不定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