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血泊羅霄 | 上頁 下頁 |
七二 |
|
§斯大林的特使費德林在井岡山說:「這裡,是共和國的雛形」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隆重典禮。 毛澤東也終於可以以一個國家元首的身份出國了。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和斯大林在莫斯科會面了。 兩雙巨人的手,終於緊緊地握在一起。 斯大林久久地望著他既陌生又似熟悉的毛澤東,讚歎說:「偉大,真偉大,你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你對中國人民的貢獻很大,你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我們真誠地祝你健康!」 而這時的毛澤東,卻意味深長地說: 「我可是長期受打擊,受排擠的人喔,有話無處說……」 「不,不,不——」,斯大林沒等翻譯把話說完,捏著煙斗的手習慣地搖了搖,說: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誰也不能去譴責一位勝利者!」 毛澤東聽了這話,深沉地笑了。 這笑的代價,只有毛澤東和他的同胞才知道得一清二楚。 毛澤東在蘇聯訪問期間,斯大林建議中國共產黨應儘快出版《毛澤東選集》,並主動提出從蘇聯派幾位理論家、翻譯家來華協助完成這項工作。 不久,蘇聯著名的漢學家、翻譯家、外交家,斯大林的首席華語翻譯費德林,以斯大林特使的身份,來到了中國。 在北京,這位專家在仔細翻閱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的簡歷時,驚奇地發現,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林彪、羅榮桓、粟裕。黃克誠、譚政……這些開國的功臣們,從1927年秋至1928年,黨和軍隊的初創時期,他們幾乎都是同時戰鬥和生活在同一個山區,這個山區他以前在一些共產國際的文件中也時斷時續地見到過它的名字,那就是江西、湖南兩省交界的井岡山。 細心的費德林還發現,在毛澤東早期的一些著作中,有幾篇關鍵性的文章就是在井岡山寫成的。此後,從中央蘇區到陝北延安,在毛澤東的許多著作中,都反反復複地提到過這座山。 作為一個中國通的費德林,他已敏銳地意識到:井岡山,在毛澤東個人的經歷上,在中國共產黨和軍隊的發展史上,在中國民主革命的整個進展之中,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不可缺少! 「啊,井岡山,神秘而偉大的井岡山!我要儘快去考察、去訪問、去揭開這塊革命聖地之謎。」費德林用漢字寫下了這麼一句話,並轉告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欣然同意並親自指派他的首席俄文翻譯、他身邊的主要工作秘書師暫,全程陪同這位斯大林的特使上井岡山。 當他們來到江西井岡山下的吉安時,吉安地委書記、井岡山鬥爭時期的老紅軍戰士李立,決定親自陪同毛主席的客人上山。 建國伊始,井岡山四周依然是懸崖峭壁、羊腸小道,修馬路、坐汽車還只能是以後的事。 費德林一行上山的路線是:從吉安坐汽車到山下的遂川縣,爾後從遂川縣城開始,騎馬經草林、堆子前、黃坳,然後下馬過朱砂沖,翻山越嶺,爬山過拗,於1950年底的一天,登上了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人運籌帷幄的井岡山茨坪,而且,還住在當年毛澤東的房東李利昌的家中。這時,這棟乾打壘的泥土屋已經成了「井岡山特區政府」的區公所了。 來自異國的這位毛澤東的客人,在井岡山感覺到的一切都是那麼神奇,那麼新鮮! 他來到小井村,站在那塊稻田邊上,面對被敵人屠殺的一百三十多位紅軍烈士的三堆墳塚,默默地低頭沉思; 他在大井村,在那棟曾被山民稱之為「金鑾殿」的毛澤東等人的舊居前,在他眼前,能見到的只是用杉木皮蓋著保護起來的一堵彈痕累累的殘牆; 他登上八面山,在那幾個已塌陷的工事上,他從老暴動隊長鄒文楷那兒得知:彭德懷屬下的紅五軍第二大隊大隊長彭包才、黨代表李克如帶領紅軍官兵在這裡同敵人激戰七天七夜,最後彈盡糧絕,一百多名紅軍戰士戰死在這裡; 他又登上黃洋界,才知道,毛澤東的「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原來紅軍在這裡只憑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敗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最後保衛了井岡山這塊紅色根據地。 在茨坪,他還看見了紅軍的被服廠、軍械處、軍官教導隊、紅四軍軍部、黨的特委、前委、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那一個個的遺址。 還有,這農舍,這清泉,那青山,那翠竹,無不吸引著這位異國他鄉的客人。 費德林是個中國通,但他卻並不怎麼通中國的農村,更沒有弄通中國的井岡山。 於是,他請求李立同志,就在茨坪,在毛澤東當年寫下《井岡山的鬥爭》這篇文章的地方,召開一個有井岡山人民群眾各方面代表參加的座談會。 這會,開得那麼自然,那麼實在,那麼熱烈。「 會上,費德林似一個小學生,又似一個學者,似一個革命的理論家,又似一個剛剛參加戰鬥的紅軍戰士。他認真地、一絲不苟地按照毛澤東的《井岡山的鬥爭》那篇名著,向這些山民們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印證書中寫出的一個又一個的戰例…… 讓這位外國客人難以置信的是,參加座談會的這些山民們,給他的每句回話,每一個問題的解答,竟像是毛澤東書中的翻版。 這位斯大林的特使,他信服地向師暫、李立豎起了大拇指,用他那流利的中國話說:「中國紅軍了不起呀,毛澤東真偉大!」 在他的筆記本上,記下了一頁頁他在井岡山的所見所聞和他感受到的一切。 費德林興奮不已。就在座談會結束的時候,他向著李立、師哲,向著井岡山的山民們自問自答地說: 「井岡山可以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雛形嗎?!我想,將來的歷史學家們一定會論證我這個觀點的。」 費德林帶著激動而愉快的心情,離開了井岡山,回到北京。 這次來中國的井岡山之行,對這位蘇聯外交家來說,是終身難忘的。後來,他回到蘇聯,特意寫了一部反映井岡山鬥爭的書,並把這次井岡之行的見聞都寫上了。他滿懷激情,讚揚中國共產黨,讚揚中國紅軍,讚揚毛澤東。他的結論就是: 井岡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雛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