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血泊羅霄 | 上頁 下頁
五七


  §解放後,黃洋界上幾次炮聲隆隆

  不知是歷史跟人類開的玩笑,還是人類跟歷史開的玩笑,反正,歷史總會在某些時候彎上幾道彎。

  只是不知道受嘲弄的是歷史還是人類自己?

  「炮聲隆」後的黃洋界,走過的七十年道路,同樣有著幾道插曲。

  1958年,沉寂了三十年的黃洋界再一次炮響,不過,這次不是迫擊炮和山炮了,而是一噸噸的炸藥。不久,井岡山人高興地看到,毛澤東、朱德和紅軍戰士當年挑糧走過的五裡橫排變成了寬闊的公路,當年給人們以無數蔭涼的大樹終於也以歷史老人的面孔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向人們提示著當年的歷史和硝煙。

  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站在為紀念當年那一聲炮響而樹立的木質紀念碑前,佇立沉思。簡陋的碑上就寫著他當年寫下的詩篇。

  毛澤東重登黃洋界,有詩無語,許久,只有一句話:「這就是黃洋界。」

  黃洋界,再一次牽動了毛澤東的情懷,第二天,他在茨坪寫下了《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嶽。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閣亭台。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中國當代史上叫人眼花繚亂的歲月。1969年,為了宣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副統帥」,黃洋界又一次炮聲隆隆。在刺耳的炮聲中,1965年秋改建的鋼筋水泥紀念碑化為一片廢墟,不久,一座巨大的火炬亭出現在黃洋界哨口上。(這時候,林彪反黨集團成員程世清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將井岡山上的大部分建築都變成了火炬的造型。)

  1969年9月2日,林彪來到黃洋界,登上了坐落在小山上的火炬亭。當他看到這個造形別致的建築物,一貫皺緊的眉頭不禁舒展開來,連稱「好,好」!

  林彪走進火炬亭的休息室,時任江西省革委會主任的程世清忙趨身上前,躬請林彪:「請林副主席為黃洋界題字。」

  林彪頷首而笑,走到早已鋪好宣紙的桌前,提筆寫下了「黃洋界」三個字。

  這時,葉群在亭子外照完相,走了進來。她看了林彪的題字,不住地吹捧。程世清見狀,不失時機地說:「林副主席題了字,請葉主任題個詞。」

  葉群一聽,眉開眼笑,吩咐工作人員拿來一本紅塑面的《毛澤東詩詞》翻了翻,想了想,抄了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半闕詞:「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不過,林彪走後,有人議論說:「林彪在井岡山博物館偷了朱德的扁擔後,又偷了黃洋界。」

  1977年,歷史走過歪歪扭扭的十年,黃洋界再一次炮聲震耳,不過,在人們聽來,這炮聲只是震耳,卻不覺刺耳。不久,在原火炬亭的地方,恢復了黃洋界上原來的鋼筋水泥紀念碑,豎碑上刻著朱德的手書「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和毛澤東的手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增建的大理石橫碑上,正面有朱德手書「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背面有毛澤東手書的《西江月·井岡山》全文。

  歷史永遠是歷史,林彪在井岡山企圖篡改歷史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一支不和諧的小小的插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