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紀實 > 上海灘風月女明星 | 上頁 下頁
六七


  「『小玩意』開拍的那天,阮玲玉到達攝影現場比別人都早。我偷偷地注視她,她給我的第一個印象並不是像我想像中那樣架子十足,一副大明星的派頭。導演孫瑜忙於現場指導,來不及給我們正式介紹。我們倆只好默默地走向化粧室,我想和她談話,但苦於找不到適當的話題,感到很窘。她似乎已看出我的心情,當我們的目光偶然相遇時,她便對我笑了一笑。這笑是那麼溫和親切,勝過多少句客氣的俗套,使我馬上平靜輕快起來。我眼看她化妝得又快又細緻,技術熟練。化完妝,我們再走進攝影現場,孫瑜向我們講解所要拍的劇情,他講到劇中母女二人「相依為命」時,阮玲玉忽然拉住我的手,用不純粹的國語說道:「珠兒,快叫我媽媽!」逗得全場大笑,我就更輕快了,我們的合作關係就這樣地建立了起來。在這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使我可以無所顧慮,問她這個那個,得益不少,而且她還主動地啟發、誘導我。」

  阮玲玉是怎樣啟發、誘導黎莉莉的呢,黎莉莉回憶道:「當時,我對角色的理解很膚淺,我想珠兒既然受了重傷,傷口必然很痛,所以我緊皺雙眉,表現出異常疼痛的樣子。這段戲拍了幾次,導演都不滿意。我國演不好戲又著急,又難過。這時阮玲玉啟發我說:『這時候你所要表現的不是如何疼痛,而是安慰母親,不讓她難過。這樣才能深刻地體現出深厚的母女之情。』」

  由此可見,那時才23歲的阮玲玉,對如何揭示角色的內心世界,是很有見解的。這說明:阮玲玉的表演藝術成就,不僅在她有著嫺熟、自然地表現角色的技巧;同時也具有理解角色的思想深度。唯獨有理解角色的思想深度,才使她的技巧昇華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

  《小玩意》片成之時,導演孫瑜對阮玲玉在片中的表演極為滿意,認為阮玲玉在該片中的表演,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在他晚年撰寫回憶錄時,對阮玲玉在該片中的傑出表現,仍記憶猶新:

  她對葉大嫂的角色塑造,突出地精湛動人。她把一個農村勞動婦女屢遭禍變的苦難一生,對自己親人和靠她的智慧和才能而生活的許多手工人的階級友愛,與愛國主義相結合的崇高品質,刻劃得無微不至,激情滿腔。直到今天,我腦海裡還閃映著《小玩意》劇終時,葉大嫂似乎神經錯亂、手指觀眾大聲疾呼,而實際上是極清醒地睜著那雙眼睛,充滿了焦急和懇求而又帶著命令的神色,使人靈魂震顫,永志不忘。

  1933年仲秋,《小玩意》與觀眾見面了,該片豐富的歷史蘊含、獨特的導演技巧、出色的演員表演贏來了一片讚譽。夏衍以書信的形式表達了對該片的稱讚:

  瑜兄:今天看了你的《小玩意》,我慶祝你新的成功。

  上海的戰火雖則已變成了另一種形態,但是更殘酷更大規模的戰爭,正在不斷地準備和醞釀,我相信,在這時機製作《小玩意》這種影片,是有極重大的意義的。

  真的,我們需要葉大嫂那樣的『瘋子』,需要不怕被人當作瘋子而還是大聲疾呼地向著大眾警告的瘋子!最後的那一場面,真的使我感動……

  柯靈在他的評論文章也贊道:「孫瑜以他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編織故事,這些可愛的人物和故事,對觀眾是這樣的陌生,又是這樣的熟悉,因為他所表現的是詩化的人生,理想化的現實……編導者真正的描寫對象,不是玩具,而是葉大嫂這個人物的悲慘遭遇。葉大嫂聰明善良,她憑著自己的巧思創造了許多新玩意,……可是人的巧手畢竟敵不過外國的機器,坎坷的世路終於使她落入家破人亡的境地,這就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自然地連結起來了。」

  《小玩意》的拍攝,在阮玲玉表演藝術的長廊裡,又增加了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

  1933年8月13日,阮玲玉拍完《小玩意》後,感覺疲勞,她到普陀山去休息了幾天。接著,應導演費穆的邀請,在影片《人生》中擔任女主角。

  《人生》是費穆精心創作的作品。費穆認為「人生即是生活」,因此,費穆在影片中描寫了一個女人由小到大直至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生歷程。這種描繪是根據人生的生命流程進行的,費穆的精心,並不在於編排多少戲劇化的情節,而是通過對人生的描寫,闡發對生命的感悟。

  他在影片的導演者言裡說:「在《人生》影片裡,並不能解答那些近乎玄妙的人生問題,只是摘拾一些人生的斷片,素描地為人生畫一個輪廓。」

  影片的監製、「聯華」的老闆羅明佑也說:「《人生》影片,就是將有用的人生、無用的人生、空虛的人生、美的人生、醜的人生,一切的、片段地顯示出來,不加以任何褒貶,只是讓人們來考慮一下,決定一下。」

  或許有人認為這是過於自然主義的態度,但這適合費穆的人生哲學與藝術風格,而對影片藝術上的成功,則是大家都肯定的。

  《人生》女主角由阮玲玉飾演,這是一個有相當難度的角色,從孤女、婢女,到女工、妓女,以至人妻,這種豐富的角色轉換,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人生的感悟以及深厚的表演功底是很難勝任的。

  費穆在挑選演員時首先想到了阮玲玉,有如此難度的角色,恐怕也只有阮玲玉能演得好。阮玲玉的表演風格樸實自然,也正合費穆的藝術追求。

  費穆說:「我拍戲是代表心裡的思想,通過電影技術、電影手法來表達。凡是真正的藝術品,內裡一定要有意義,表面的美和一流演技並不可以稱為成功。」

  阮玲玉恰恰是符合貴穆的要求的,她的演技固然高超,但她在拍戲時更注重對角色心理的理解,通過自己不著痕跡的表演,表現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她的確是費穆所說的能拍出真正的藝術品來的不可多得的演員。

  在《人生》這部影片中,女主角的一生經歷了許多矛盾曲折,可以造成非常富於戲劇性的效果,但阮玲玉沒有這樣做。相反,她注重於角色內心思想的表達,不用大的形體動作,而是用豐富的表情,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人生》充分發揮了阮玲玉在這方面的潛能,她的一顰一笑,牽動著觀眾的心,無不細膩入微地表達了女主角人生幾十年的酸甜苦辣。

  《人生》首演於1934年2月3日上海金城大戲院。放映後得到影評界關注,認為:「1934年帶給中國電影的是壓力的黑影與憂鬱。但是,費穆的《人生》,的確表示了中國電影技術水準的新階段。」

  影片的成績是與阮玲玉的表演技藝分不開的。當影片拍完後,阮玲玉曾對人說過,在她所拍過的影片中,她以為這部影片的表演是最使她滿意的了。

  《人生》的導演與表演風格,在隨後拍攝的《香雪海》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是阮玲玉與費穆的二度合作。

  在經歷了由1932年秋《三個摩登女性》到1934年春《香雪海》等數部優秀影片的拍攝,阮玲玉的表演藝術已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正是在這時,她拍出了她的表演生涯中的巔峰之作——《神女》。她在該片中的精彩表演,歷久彌新,至今仍不失光彩。

  令人驚異的是《神女》這部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的導演吳永剛,卻是一位初次執導影片的導演,該片是他的處女作。

  1925年,18歲的吳永剛來到上海,在百合公司當了一名美工練習生。吳永剛一面作美工,一面悉心鑽研電影藝術和技術,觀察導演拍片和觀看外國影片,在大量的影片中擴大了視野,獲得許多感性知識。

  1928年,吳永剛離開「大中華百合」,進入「天一」任佈景師,1931年夏,吳永剛退出「天一」,加入「聯華」。由於他與田漢等左翼文藝工作者有了較多的接觸,在思想上受到很大啟發,從而萌生了要自己編導一部影片的想法,《神女》的劇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問世的。

  《神女》劇本的醞釀,可以追溯到他在「天一」當佈景師的時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