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十大下臺元首 | 上頁 下頁 |
九〇 |
|
於是多伊通過外交途徑,指控泰勒是攜帶100萬美元公款逃跑的,要求美國政府出面,逮捕泰勒,並將泰勒引渡給利比裡亞政府。美國警方根據利比裡亞政府的指控,在美國逮捕了泰勒,並準備引渡泰勒到利比裡亞。1985年,在美國警方準備引渡泰勒之前,泰勒事先得到了消息,他知道,如果他被引渡到利比裡亞將必死無疑,多伊肯定不會饒恕他的。於是泰勒尋找機會越獄逃跑。後來,泰勒到了科特迪瓦,組織流落在那裡的利比裡亞難民中的一幫年輕人到別的非洲國家接受軍事訓練,為推翻多伊政權做了軍事上的準備。 1989年聖誕節前夕,泰勒帶領100多名武裝人員越過邊界,在甯巴州向政府軍開火,利比裡亞陷入了內戰危機之中。 泰勒起兵打回利比裡亞後,他率領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受到許多部族的響應,他的部隊日益壯大。在國外,泰勒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得到利比亞、科特迪瓦和布基納法索等國的支持。得道多助,泰勒的軍事力量迅速擴大,足以與多伊分庭抗禮、決一雌雄了。 1990年6月29日,泰勒調兵遣將,兵分東西兩路,向首都蒙羅維亞夾擊,蒙羅維亞城南臨大海,北面是大片沼澤地,只有東西通道。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動用了大炮、火箭筒、機槍,向守衛在市郊的政府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掃除了設在通道上的哨卡,4000多人的攻城部隊幾天之內就把這座50萬人口的城市包圍得水泄不通。多伊和他的死黨拼命頑抗,想方設法阻撓攻城部隊入城,並揚言如果泰勒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如果強攻入城的話,他們將炸毀城市的主要建築和設施。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傷亡,同時也為了城內50萬市民的生命安全,泰勒命令他的部隊採用以困代攻的戰術,逼迫多伊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自動投降。 多伊領導的政府軍被泰勒率領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的強大攻勢所嚇倒,在守城戰鬥中士氣低落,不但損兵折將,而且還時有逃跑倒戈事件發生,這使多伊的政府軍兵員大減,後來城裡的守城部隊只剩下1000多人。多伊的國防部長巴克萊和總參謀長杜巴將軍看到大勢已去,敗局已定,也先後悄悄地溜到國外去了。多伊失道寡助、眾叛親離,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局面。 視權如命的多伊,寧肯毀掉城市,殃及全民,也不願輕易交出政權。早在幾個月前,即1990年4、5月間,多伊就著手給自己留了後路:他把自己的錢財大量地轉移到國外,並把老婆、孩子也送到國外。這樣既留下了後路,又消除了後顧之憂。而他自己,則下定決心負隅頑抗,以保住垂危的政權。多伊之所以童兵壓境不肯投降,除了以上原因外,還在於他過分迷信他認為任何人也無法攻破的總統府。曾使多伊多次引以為自豪的總統府,是他用重金請美國人負責設計,由以色列人耗鉅資興建的。 總統府內部為鋼筋水泥結構,堅如磐石,伺若金湯。總統府地下室有好幾層,其中有會議室、作戰指揮室、臥室、客廳,還有倉庫、醫院等等,設備齊全,安全舒適。整個總統府尤如一個大碉堡,易守難攻。為負隅頑抗,求得轉機,多伊在總統府的倉庫中早已備足了糧食、彈藥,企圖利用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求勝心切的心理,讓他們上鉤去貿然攻打總統府,並在戰鬥中利用總統府易守難攻的特點,大量傷亡愛國陣線部隊的士兵。然後再利用蒙羅維亞城區的有利地形拼命還擊,扭轉敗局,以圖東山再起。 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攻打多伊的總統府,但由於總統府的結構易守難攻,愛國陣線部隊一直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總統府久攻不下,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內部卻發生了內證,內證乏後分裂成了兩個對立派——泰勒派和約翰遜派。這樣,利比裡亞的形勢便變得複雜起來,形成了三軍對壘的混戰局面。 可憐的西非小國利比裡亞實在經不起戰爭的折磨了。曠日持久的內戰使全國工業生產停頓,通訊中斷,海空交通斷絕,整個國家處於癱瘓狀態。戰火吞噬了數以千計的無辜者,40多萬人背井離鄉逃往鄰國,淪為難民。首都蒙羅維亞的狀況更慘:7月初開始斷電,無食品供應,許多居民只有靠雨水解渴、采樹葉充饑。全市宵禁,多伊的士兵槍殺無辜、掠奪民財的事件時有發生,市內有4萬多人逃到教堂和外國使館內避難。7月30日,多伊的士兵在夜間突然闖入一家教堂,開槍打死了200多名在那裡避難的婦女和兒童,把教堂內避難人的財物洗劫一空。 利比裡亞的幾個鄰國和國內的教會組織均希望和平解決利比裡亞的混戰局面,7月份,經過利比裡亞教會組織調解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從中斡旋,交戰雙方曾經舉行了幾輪會議。但這幾輪會議中,交戰雙方互不相讓、討價還價,最終未能達成協議,鬧得不歡而散,混戰的局面絲毫沒有改觀。在談判過程中,愛國陣線始終堅持:多伊必須辭職並離開利比裡亞,否則無停火可言。 而多伊在國內外各種力量的壓力下,不得不作出姿態,假惺惺地提出,為了國家的和平與安全,他願意「靠邊站」,甚至「下臺」,並表示可以承認全國愛國陣線和另外幾個被禁的反對黨合法化,他還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將在各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後辭職,但他堅決拒絕離開這個國家,因為他清楚,如果他被迫離開利比裡亞,那他就將永遠不可能再回來了,他東山再起的希望將永遠不可能實現。而他只要不離開利比裡亞,就有東山再起、複奪政權的可能。因此在讓他出國這一點上他絲毫不讓步。對這一點,愛國陣線也毫不鬆動,堅持多伊無論如何不能再留在利比裡亞,必須出國。談判出現了僵局,武裝衝突將會長久地持續下去。利比裡亞人民看來還要長時間地生活在混戰之中了。對此,國際社會不得不進行干預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