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十大下臺元首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尼克松已經有過一次這樣的教訓。 那是1960年,當時任副總統的尼克松和參議員肯尼迪競選美國第35屆總統職位。47歲的共和黨人尼克松和43歲的民主黨人肯尼迪競爭得難分難解,不分高低。民意測驗中,忽而是尼克松領先幾個百分點,忽而是肯尼迪又超出幾個百分點。到了9月,竟選進入了白熾化階段,尼克松以47%對46%領先。最後較量的時刻來到了,兩位候選人將舉行公開的電視辯論,人們將在電視上一睹兩位候選人的風采,並在他們中間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總統。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總統競選中的第一次電視辯論。 1960年9月26日,7千萬人聚集在電視機前收看電視辯論。肯尼迪和尼克松同時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就在這短短的幾秒鐘內,尼克松實際上已經輸給了對手。在電視屏幕上,肯尼迪滿面紅光、精神煥發,配上他那四方臉膛、炯炯有神的雙眼,顯得生氣勃勃、落落大方。而尼克松卻顯得面容消瘦、憔悴、蒼白,襯衣領子至少大了半個號碼,鬆鬆垮垮,更顯得人的清瘦,整個兒一副無精打采的病態。這都怪他拒絕化點淡妝的建議,被燈光一照,顯出了這副不爭氣的尊容。 可以肯定,沒有一個美國人願意選一位未老先衰、一副病態的人來當他們的國家元首。在屏幕前,人們已經做出決定,把選票投向肯尼迪。 形勢陡然急轉,人心倒向肯尼迪,這使尼克松懊悔不迭。 為爭取當上總統,他已整整奮鬥了十多年,而今卻敗在了一次電視辯論上,真是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大選結果,肯尼迪以303票對219票擊敗尼克松,成為美國第35屆總統。 這是尼克松的第六次危機。尼克松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被這次失敗所擊垮,有一句格言鼓起他的勇氣,那就是:「忍受失敗方能成為偉大。」在那次危機以後,尼克松忍受著失敗的痛苦,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八年後,東山再起,在1968年的大選中,擊敗了競選對手,登上了美國總統的寶座。 那次功虧一簣的失敗給尼克松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和經驗教訓,從而使他在政治上成熟了許多,使他更加懂得了怎樣把握機會、繞開陷阱,去奪取成功。 水門事件;使尼克松又回憶起了第六次危機的經歷,難道歷史會重演嗎?不,決不會!久經宦海浮沉的尼克松堅信自己有足夠的政治經驗和手段不讓歷史重演,他要想方設法扭轉自己和共和黨人在水門事件中的不利處境。於是,他親自給助手們下令,採取有力的補救措施,把水門事件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限度。這樣,他便無可辯白地捲入了掩蓋水門事件真相的行列,犯下了日後被彈劾的最主要罪行。 在尼克松的授意下,埃利希曼在緊要關頭為了使白宮擺脫被動地位,提出了一個補救措施:讓利迪坦白並承擔罪名,利迪可以向法院解釋,說他是為了要當「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的英雄才這麼幹的。這樣做的好處是:1.能夠結束民主黨人的民事訴訟,從而限制他們在訴訟有關的證據方面進行非法調查的能力。2.可以丟卒保帥,使低級人員認罪,從而讓高級人員平安無事,以此轉移新聞界和政界的一些攻擊。霍爾德曼對此作了一點補充:讓利迪坦白後,我們的人員可以向法院上訴,請求寬大處理利迪,理由是利迪是個偵探小說看得大多而誤入歧途的可憐的小夥子。 尼克松認為,作為緩兵之計這個建議可以採納,於是這個補救措施被付諸實施。這一招果然奏效,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形勢大為緩和。 正當尼克松為「夜闖水門」稍微感到一些寬慰的時候,又一個沉重打擊落在了他的頭上,這就是他的好友米切爾出事了。事情的起因來自米切爾夫人。米切爾夫人是位自得其樂、活潑美麗的女性,無論她走到哪裡,都十分引人注目。這使她變得驕縱成性,性格古怪,她對丈夫整日忙於政治而很少有時間在家陪伴她很不滿。「夜闖水門」發生兩周後,米切爾夫人就開始給新聞界打電話,同時向丈夫米切爾提出最後通碟,要他立即擺脫政治活動,否則她就把一切向新聞界公開。 這位性格古怪的夫人,說自己是個「政治囚犯」,並宣稱她非常愛自己的丈夫,她決不容許他參與任何肮髒的行徑。她的這番話足以引起人們對米切爾及其主管的「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的猜疑。由於米切爾對夫人的通碟沒有作出積極的反應,米切爾夫人就不顧一切地公開宣佈,說她那裡有一本手冊,其中詳細記載著「夜闖水門」的預定步驟,還說她本人瞭解整個事件的全部細節等等。 其實米切爾夫人並不是要和自己的丈夫過不去,她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讓丈夫擺脫政治羈絆,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呆在家裡陪著她。但她沒想到她對丈夫的愛卻反而害了丈夫。由於新聞界對米切爾夫人所說的一切都作了公開報道,迫於壓力,1972年7月1日,米切爾不得不被迫辭去「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米切爾對於尼克松的競選來說,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曾為尼克松1968年競選總統立過汗馬功勞,現在正當發揮作用的時刻卻被迫辭職,這對尼克松的打擊怎能不沉重呢? 面對種種打擊和挫折的尼克松,不愧是久經宦海的政治舞臺上的老手,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政治經驗,使出渾身解數擺脫水門事件的陰影,挽狂瀾於既倒。在外交上,他把一向反共的調子換成了友好的奏嗚曲。1972年2月,他親自訪華,並同周恩來總理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上海公報》;1972年7月,尼克松完成了從越南撤軍的設想,從而基本上結束了美國無限期地捲入越南的武裝衝突;1972年5月,尼克松訪問蘇聯獲得成功,緩和了蘇美之間的緊張局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