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1949京滬暴動內幕 | 上頁 下頁
四八


  §一封蹊蹺的信

  劉昌義參加民革的一周後,王葆真接到一封蘇州來信。

  「啊!是他的信。」

  王葆真喜形於色。

  他剪開信封,抽出一張信紙。

  信上寫道:

  ……自增加股款後,小號資金大為雄厚,業已派專人去揚中與蘇北各地採購地產,想能順利脫手。

  年終分紅,將比去年倍增,請卓老釋念……

  信末署名程金髮。

  這是一封生意場中的信。王葆真為什麼高興呢?

  這封信的主人是王葆真六個月前結識的。

  他是安徽嘉山人,姓程名海山,任江南縱隊司令,少將軍銜。

  他久曆戎行。1937年在陳誠的18軍裡擔任營長。「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他的部隊鏖戰於上海大場、羅店一帶。在被稱為「血肉磨坊」的殘酷戰鬥中,堅持兩個多月。後來上海抗戰失敗了。他從槍林彈雨中撤退出來。輾轉匝月到了漢口。然而等待他的卻是部隊被整編,自己被遣散的噩運。

  抗戰八年,他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屬下擔任163團團長。沒有黃埔學歷,沒有後臺依託,他深受歧視排擠之苦,只有小心翼翼,仰人鼻息。然而他是個鐵血男兒,空懷報國之心,壓抑、苦悶。

  苦熬八年,日本終於投降了!他這個團擔任杭州城防,守衛錢塘江大橋。豈料又一次噩運襲來!

  第三戰區撤銷了,顧祝同調去徐州任綏靖公署主任。不久,他的部隊又被別人吞併,他孤身一人編進「軍官總隊。」

  他只是一名校官,處境還比不上哭陵的那些將官。

  他徬徨苦悶,在尋找出路。天涯茫茫,誰能肝膽相照。這時他結識了後來成為民革上海臨工委委員的吳榮。兩人非常投合,程海山把滿腔抑鬱,向他傾訴。吳榮安慰他,要他能重帶部隊,等待時機!

  這可等到了。

  1948年初,國民黨軍隊連戰敗北,那些從戰場上潰退下來的散兵游勇,麇集在江南各個城市,敲詐、搶劫,無所不為,社會秩序更加動盪,惶惶不安。國民黨政府慌了手腳。江蘇省政府秘書長馬鎮邦、民政廳顧希平想到了這位閒散的軍官——程海山。兩人聯合建議並推薦,陸軍總司令部委程海山籌組「江南縱隊」,由他擔任司令,負責收容各地的散兵游勇,用來補足枯竭的兵源。

  他又掌握兵權了。立刻加速籌組,充實人員與槍械彈藥,積蓄力量。這時吳榮成了他的義務顧問。

  「要在國民黨軍隊裡站穩腳跟,就要能周旋於各個派系之間,做到遊刃有餘,取得人和。」

  吳榮誠懇地向他建議。

  他真的這樣做了。在江蘇省政府裡,在湯恩伯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裡都有「友好」與「耳目」。

  這時,他的部隊駐防在徐州的西部、郝寨、夾河寨、柳興莊、石屯一線。一有機會他就回徐州,與吳榮暢談心曲。兩人的友誼與日俱增。

  有些日子沒有見到吳榮了,這天總算見了面。

  「你這些日子,隱藏到哪裡去了,害得我幾次吃閉門羹。」

  程海山以嗔怪的口氣說這位好友。

  「我到蘇州去了,是招待一位長者與友人,在蘇州耽了一周。」

  吳榮急忙解釋。

  「那位長者與友人是誰?」

  吳榮緊貼著他的耳朵輕聲說:「他就是國民黨元老李濟先生。」

  「是他,他可是國民黨的左派呀!」

  程海山驚異地說。

  「是的。他這次原是到上海來搞『一·二八』十九路軍抗日紀念的。蔣介石不同意,他很氣憤,我請他到蘇州散散心……」

  「這,我明白了。看來你和李先生關係匪淺。」

  「是這樣。我用不著瞞你。但這不可為外人道也。」

  當下約定共守秘密。

  王葆真收到的這封蹊蹺的信就是程海山寄給他的。然而王葆真怎樣與程海山相識的呢?他們為什麼以商人的口吻通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