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1949京滬暴動內幕 | 上頁 下頁
四六


  ◎十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將軍

  §幾經沉浮,幾經坎坷

  1948年11月16日下午。

  有道是10月小陽春,上海永川醫院的特間裡春意融融。

  王葆真躺在迎著陽光的沙發上。他正在專心致志地看報。

  門鈕被人旋開了。

  進來的是王永川院長。他低低地說:「卓老,他們來了!」

  「請進,我正等著呢。」

  一個氣宇軒昂穿中山裝的中年人閃進了房間。後面又跟著一個。

  王永川拉上了窗簾,又把門鎖上。

  王葆真先與進來的中年人緊緊握手,再和跟著進來的握手。

  「卓老,彥峰來遲了。」中年人心情非常激動。

  「哪裡,哪裡,一點不遲,現在正是時候。」

  精神矍鑠的王葆真,雙目炯炯凝視著在他面前的中年人,輕聲地一字一字地說:「我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向你宣佈,接受你為民革成員。」

  「彥峰兄,組織考查了你過去的經歷和卓老多次和你談話,對你充分信賴,經我介紹才讓你參加民革。」說這話的是上海臨工委的成員劉雲昭,他就是跟著中年人進來的那個。

  「感謝民革組織對我的信任。」那中年人的眼睛濕潤了。

  「現在由劉昌義同志宣誓」。劉雲昭說。

  這位中年人就是劉昌義(字彥峰)。他高舉著拳頭。

  「我宣誓,我劉昌義自願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從入黨之日起,生為黨人死為黨鬼,黨的命令絕對服從,黨給我的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即使刀山火海,也決不後退。」

  看著劉昌義握拳宣誓,王葆真不由地想起了當年同盟會時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壯志,想起北伐軍威震兩湖的鼙鼓,想起抗日戰爭的鐵馬金戈……

  劉昌義宣誓畢跨前一步走到他身邊時,他一把握住對方伸過來的大手,激動地說:「同志,我們今後就要生死與共了。」

  「卓老,君子一諾千金!今後昌義一定追隨左右為革命效力!」劉昌義的神情莊重嚴肅。

  「卓老,彥峰兄可以接受考驗。」站在一旁的劉雲昭說。

  「好!我們互相考驗各人的忠貞。」王葆真再次握了握劉昌義的手。

  ……

  劉昌義(字彥峰),河北高陽人。他的戎馬生涯幾經沉浮,人生道路曲折多變。

  劉昌義早歲從軍,17歲就當了一名列兵,曾進西北軍洛陽軍官學校受訓。以後追隨馮玉祥將軍。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馮玉祥電請北上,宣傳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青年軍官的劉昌義受到一定的影響。以後參加馮玉祥的反蔣戰爭,隨馮玉祥的失敗而沉淪。

  1933年春,日軍進犯察東,為了抵抗侵略者,保衛察哈爾,在共產黨員吉鴻昌倡導下,以馮玉祥為總司令的民眾抗日同盟軍建立起來。劉昌義被任為抗日同盟軍第三師師長,在武安縣一帶組織抗日武裝。

  抗戰開始後,劉昌義組織了抗日義勇軍,以後改編為第一戰區豫北抗日遊擊隊。在河南博縣、溫縣一帶打遊擊。1940年春,劉昌義的部隊被日寇包圍,被迫接受汪偽的條件,並由漢奸劉郁芬陪同謁見汪精衛。這年秋天,汪精衛派偽軍事委員會第二廳廳長王翼之和日寇頭目崗村所派人員前去點驗時,劉昌義率部反戈,殲滅日、偽軍600餘人,並把俘獲的敵偽頭目送去重慶處理,受到國民黨當局的重視。軍政部長何應欽發表廣播講話,予以表揚。《大公報》也為此發表《攻心為上》的文章。部隊改編為暫編15軍,劉昌義晉升為中將軍長。

  八年抗戰中,劉昌義深受共產黨統戰政策的影響,對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方針有一定認識,所以對蔣介石反共剿共政策的態度冷淡,而對日寇則不共戴天。1944年春,日本侵略者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失利,為挽救死亡,企圖打通平漢、粵漢兩條鐵路。同時,又因為對重慶國民黨政府的誘降還沒有得到結果,有給它再次打擊的必要,為此,瘋狂地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在河南戰場,湯恩伯所屬的中央系部隊不戰而潰,而劉昌義的暫編15軍卻在中牟——許昌的防線上作了拼死抵抗。劉昌義面臨數倍於自己、裝備精良的敵人的圍攻,率部英勇阻擊,鏖戰半月,付出兩師代價。正因為劉昌義對日作戰有功,受到蔣介石接見,並被授予一枚「三級雲徽勳章」。

  接見、授勳,這一切並沒有使劉昌義時來運轉。國民黨的軍隊素有「嫡系」與「雜牌」之分,這種門戶畛域之見,使得軍隊內部的矛盾重重。蔣介石一向寵嫡系斥雜牌,以消滅異己為目的,作為非嫡系的劉昌義當然不能倖免。

  1945年1月,蔣介石撤掉劉昌義的職務,委任他為國民黨第19集團軍副司令,1946年又給他掛了3個第一綏靖區副司令的官銜。明升暗降,幾個空頭職務,實質上解除他的兵權!這對劉昌義來說是極重的打擊!

  劉昌義自被解除軍長職務後,他的舊部屬陸續被整編遣散,「門前冷落車馬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使他深有感受。那時,他只有到抗戰時期結識的摯友、任國民黨立法委員的民主人士劉雲昭家裡說說知心話。從追隨馮玉祥到依附蔣介石,往事已不堪回首。嚴酷的現實使他明白:依附蔣介石是沒有出路的。他開始迷惘、徘徊。何去何從,劉昌義陷入深深的苦悶中。

  已經參加民革的劉雲昭,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決定引導他擺脫困難,走出迷途,促使他的政治生涯來個大轉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