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紅星照耀中國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八月間,以一軍團為先鋒,江西主力繼續北征,把朱德留下在四川指揮,和徐向前、張國燾在一起。四方面軍在這裡和西康要多留一年,等賀龍的二方面軍來會合後,才向甘肅進軍,引起一時的轟動,這在下文再說。一九三五年八月領導紅軍進入川藏邊界的大草地的是指揮員林彪、彭德懷、左權、陳賡、周恩來和毛澤東,江西中央政府的大部分幹部和黨中央多數委員,開始這最後一個階段的長征時約有三萬人。 在他們面前的那條路成最危險緊張,因為他們所選擇的那條路線經過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代好戰的遊牧的藏族人所居住的荒野地帶。紅軍一進入藏族地帶,就第一次遇到了團結起來敵視他們的人民,他們在這一段行軍途中所吃到的苦頭遠遠超過以前的一切。他們有錢,但是買不到吃的。他們有槍,但是敵人無影無蹤。他們走進農民的森林和跨國十幾條大河的源流時,部族的人就從進軍塗上後退,堅壁清野,把所有吃的、牲口、家禽都帶到高原去,整個地區沒有了人煙。 但是沿途兩旁一、二百碼以外就很不安全。許多紅軍想去找頭羊來宰,就沒有再回來的。山區的人民躲在濃密的樹叢中,向進軍的「入侵者」狙擊。他們爬上山去,在紅軍魚貫經過又深又窄的山口只能單行前進時,就推下大石頭來壓死他們和他們的牲口。這裡根本沒有機會解釋什麼「紅軍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沒有機會結成友好的聯盟!藏民的女酋長對不論哪種漢人,不分紅、白,都有不共戴天的宿怨。誰幫助過路的人,她就要把他活活用開水燙死。 由於不搶就沒有吃的,紅軍就不得不為了幾頭牛羊大仗。毛澤東告訴我,他們當時流行一句話叫「一條人命買頭羊」。他們在藏民地裡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蘿蔔等蔬菜,據毛澤東說,蘿蔔大得可以一個「夠十五個人吃」。他們就是靠這種微不足道的給養過大草地。毛澤東幽默地對我說,「這是我們唯一的外債,有一天我們必須向藏民償還我們不得不從他們那裡拿走的給養。」他們只有俘獲了部族人以後才能找到嚮導引路。他們同這些嚮導交上了朋友,出了藏族境界之後,許多嚮導繼續參加長征。有些人現在是陝西黨校的學員,有朝一日可能回到本土去向人民解釋「紅」漢和「白」漢的不同。 在大草地一連走了十天還不見人煙。在這個沼澤地帶幾乎大雨連綿不斷,只有沿著一條為紅軍當嚮導的本地山民才認得出像迷宮一樣的曲折足跡,才能穿過它的中心。沿途又損失了許多人員和牲口。許多人在一望無際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澤之中而沒了頂,同志們無從援手。沿途沒有柴火,他們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沒有樹木遮蔭,輕裝的紅軍也沒有帶帳篷。到了夜裡他們就蜷縮在捆紮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擋不了什麼雨。但是他們還是勝利地經過了這個考驗,至少比追逐他們的白軍強,白軍迷路折回,只有少數的人生還。 紅軍現在到達了甘肅邊境。前面仍有幾場戰鬥,任何那一仗如果打敗,都可能是決定性的失敗。在甘肅南部部署了更多的南京、東北、回民軍隊要攔阻他們,但是他們還是闖過了所有這些障礙,在這過程中還俘獲了回民騎兵的幾百匹馬,原來一般都認為這些騎兵能一舉把他們消滅掉的。他們精疲力盡,體力已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終於到達了長城下的陝北。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日,即他們離開江西一周年的日子,一方面軍先鋒部隊同早在一九三三年就已在山西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小小根據地的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他們現在只剩下了二萬人不到,坐下來以後方始明白他們的成就的意義。 長征的統計數字②是觸目驚心的。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發生在路上某個地方,總共有十五個整天用在打大決戰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軍上,十八天用在夜間行軍上。息下來的一百天——其中有許多天打遭遇戰——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總長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軍七十一華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軍和它的輜重要在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 〔②《長征記》,一軍團編(一九三六年八月預旺堡)。〕 紅軍一共爬過十八條山脈,其中五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二十四條河流,經過十二個省份,佔領過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地闖過六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 不論你對紅軍有什麼看法,對他們的政治立場有什麼看法(在這方面有很多辯論的餘地!),但是不能不承認他們的長征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業績之一。在亞洲,只有蒙古人曾經超過它,而在過去三個世紀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舉國武裝大遷移,也許除了驚人的土爾扈特部的遷徙以外,對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熱河》一書曾有記述。與此相比,漢尼拔經過阿爾卑斯山的行軍看上去像一場假日遠足。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比較是拿破崙從莫斯科的潰敗,但當時他的大軍已完全潰不成軍,軍心渙散。 紅軍的西北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撤退,但不能說是潰退,因為紅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共產黨人認為,而且顯然也這麼相信,他們是在向抗日前線進軍,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進軍到戰略要地西北去,無疑是他們大戰役的第二個基本原因,他們正確地預見到這個地區要對中、日、蘇的當前命運將起決定性的作用。後來的歷史證明,他們強調這個原因是完全對的。這種宣傳上的巧妙手法必須看成是傑出的政治戰略。在很大程度上,這是造成英勇長征得以勝利結束的原因。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迴宣傳。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鬥的間隙,他們每占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許多「奴隸」(其中有些參加了紅軍),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官僚、地主、稅吏)的財產,把他們的財產分配給窮人。現在有千百萬的農民看到了紅軍,聽到了他們講話,不再感到害怕了。紅軍解釋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們的抗日政策。他們武裝了千千萬萬的農民,留下幹部來訓練遊擊隊,使南京軍隊從此疲於奔命。在漫長的艱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農民、學徒、奴隸、國民黨逃兵、工人、一切赤貧如洗的人們——參加進來充實了行列。 總有一天有人會把這部激動人心的遠征史詩全部卸下來。在此之前,我得繼續寫我的報道,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寫到紅軍在西北的會師。我把毛澤東主席關於這一六千英里的長征的舊體詩附在這裡作為尾聲,他是一個既能領導遠征又能寫詩的叛逆: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