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五八


  貞觀十年(636),長孫皇后生病,久治不愈。

  太子承乾很是擔憂母親的身體,一日侍奉之際,偷偷建議:「母后,不如奏請父皇赦免一些罪犯或者度人入道,積些功德,也許母后的病會好轉。」

  「萬萬不可。」長孫皇后聽了堅決不同意,「生死有命,非人力可以挽回。如果為善有用,我平日也不是為惡之人;如果無用,那又何必?赦免罪犯乃是國家大事,佛、道也是關係到國家政體的。我怎麼能因為自己的緣故,而壞了國法?此念不可對你父皇提起,知道了嗎?」

  太子含淚點了點頭。可是他還是不忍母后受到病痛的折磨,於是專門找到了房玄齡,將這個想法告訴了他。

  房玄齡明白太子的心意,於是將此意轉達給了太宗。

  太宗聽了也很是悲痛,對房玄齡說:「皇后為朕操勞太多了啊,朕對她關心太少了。可憐承乾這孩子有這個孝心,他的建議也不是不可行啊。」

  後來因為皇后的堅持,太宗沒有接受承乾的意見,但此舉卻是發人深思的。

  太子將這等家事告訴房玄齡,自然就是沒有把他當成外人。也許在他的心目中,這位管家反倒比嚴厲的父皇更親切。所以他不敢告訴太宗卻告訴了房玄齡。而太宗對房玄齡扮演傳聲筒的角色也沒有異議,絲毫不覺得這是介入了他們的家事,可見他們一家對於房玄齡的感情是多麼特殊。

  當年的六月,皇后病危。

  在立政殿中,太宗拉著奄奄一息的長孫皇后那瘦弱的手,泣不成聲,他這位妻子,實在為自己付出太多太多。

  「陛下不要太傷心了,人總有一死。」皇后已經氣若遊絲。

  「朕以為還有許多日子能與你一起,誰知老天如此待我們。」太宗真的很後悔,沒有多照顧自己的愛妻。

  「臣妾還有事想跟陛下說。」長孫皇后掙扎著想起來。

  太宗輕輕扶起她,讓她靠在自己身上。

  「房玄齡……在陛下身邊最久,各種密謀,他全參與其中……可是,此人沒有洩露半點秘密……如果沒有什麼大的過錯,希望……希望陛下不要棄之不用。」說了幾句話,皇后就已經體力不支。

  太宗明白,是皇后知道他因為一點小過錯把房玄齡打發回家了,才說出這番話來。

  「朕知道了,聽你的,馬上派人召他回朝。你什麼時候能想想自己啊,朕的皇后!」太宗再忍不住眼中的淚水,他發現懷中的人竟是那樣的輕,仿佛沒有了重量一般。

  長孫微微一笑,她多麼遺憾不能陪伴自己的愛人到最後,不能再為他盡一份力:「玄齡不是外人,陛下也知道的啊。」

  太宗當然知道,即使沒有長孫皇后的臨終遺言。房玄齡是除了皇后之外,為自己想得最多的人,正因為如此,太宗一直都很重用他。

  房玄齡幾次上表請求退休,不再當宰相了,太宗都沒有同意。並且還對房玄齡說:「國家及朕都依賴愛卿,一旦卿突然離職,就讓朕感到好像失掉了左右手一樣。只要愛卿的身體還可以,就不要再說去職離任的事了。」太宗將房玄齡比做自己的左右手,而將魏徵比做自己的鏡子,真可謂是精闢的論斷。

  貞觀二十二年(648),房玄齡早太宗一年去世。在陪伴了太宗三十二年之後,房玄齡永遠地離開了,享年七十歲。在他去世之前,還上表進諫,勸太宗不要出兵征討高麗,其為國為主,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房玄齡和杜如晦的一生,可以說是:生前位極人臣,身後名留青史,得遇知己之主,又逢共事之友。他們共同努力,輔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並最終完成了自兩漢魏晉南北朝以來最重要的一場制度變革,在歷史的轉捩點上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玖、走出接班人的困局

  皇位繼承人的確立,是貞觀後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事關係到唐太宗君臣開創的貞觀之治能否繼續維持下去,也涉及到眾多大臣的政治命運。兩個互不相讓的兒子,一個是按照嫡長子繼承原則確立的太子,一個則是和自己最為氣類相投。規矩與愛憎,情感與理智,唐太宗如何作出抉擇呢?最終的結果是,他選擇了第三者。記載到國史上的理由很人性,因為只有立第三者,才能把所有兒子都保全。而回到歷史的現場,我們會發現,唐太宗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其實經過非常艱難的選擇,甚至留下了讓後人難以捉摸的踞床拔劍的痛苦一幕。

  1、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

  大唐貞觀九年(635)五月庚子日,太上皇李淵在生活了整整六年的太安宮去世,享年七十歲。李淵死後,群臣為他上諡號為「大武皇帝」,廟號「高祖」。當年十月,安葬於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后葬。

  按本朝喪禮,皇帝去世,繼位之君要為之服喪三十六日。這是自漢代以來的制度,以日代月,象徵古禮所謂「為君斬衰三年」之制。

  國喪期間,宮中少了往日的熱鬧,多了一份肅殺,望去滿眼都是飄飄的白色。

  「父皇這一走,朕突然寂寞了好多。」靜立在太極宮寢殿窗前的李世民,眼望遠方,語調中充滿了哀傷。

  「陛下不要太悲傷了,保重龍體要緊。」長孫皇后自己也很傷心,可還是盡力勸世民。

  「朕也不是沒有心理準備,可這事情真來了,一時間卻有點回不過神來,畢竟從此就天人永隔了。」最後一句,世民已經哽咽。即使是天子,也不能避免喪父之痛。

  「朕與父皇,有太多複雜的感情啊。當初與建成爭奪儲位,朕何嘗沒有埋怨過父皇?玄武門一役,對父皇又怎能沒有愧疚之情?其實朕登基這些年來,心中一直是有股勁兒的,是要做給父皇看的,是要向他證明自己的啊。可是無論怎麼樣,他都是我的父親,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永遠改變不了的。」眼淚早佈滿了李世民的臉頰。

  「臣妾都明白,都明白。」長孫皇后輕輕撫摸著世民的後背,她的淚水也滑落下來。可是她知道現在是李世民最需要安慰的時候,她一定要堅強。

  「朕這兩天回憶起了好多往事,不用上朝理政,腦子就清閒下來。想起小時候父皇帶我們幾兄弟玩的場景,不由得就感歎世事變幻無常。」雖然李淵有遺誥,讓李世民照常處理軍國大事,可李世民還是堅持守喪,將國家事務交給了太子去處理。

  「承乾這孩子幹得還不錯吧?」長孫皇后趁機岔開話題。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也是他跟長孫氏的第一個兒子,名副其實的嫡長子。因為出生在李世民為藩王時居住的承乾殿,故名。武德九年(626),太宗即位,就封為皇太子。那時承乾八歲,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了。

  「還不錯,沒有白費這些年的培養,不過你不要告訴他,朕怕他驕傲。」李世民說到太子,情緒又好了一點。

  「臣妾知道。承乾雖然腳有點不好,但挺聰明,將來會是個好皇帝的。」

  「還要讓他多多鍛煉才是。等恢復正常聽政了,朕也要把小事繼續給他處理,打下點基礎,也是幫幫朕的忙,偌大個國家可是不容易治理的啊。」此時是貞觀九年(635),李世民還沒有料到,也不可能料到,後來他的接班人並非這位大兒子承乾。

  「這臣妾就放心了。」長孫皇后此話意味深長,她自己的身體狀況,她心中有數。可是太宗卻沒聽出話中的異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