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
五四 |
|
而房玄齡也的確不負李世民的稱許。他在秦府十年,撰寫公文,從不打草稿,或在馬上即時而作,而且文字優美順暢,道理明晰清楚。連高祖都稱讚道:「此人又機智又有才華,難怪世民對他委以重任。每次為我兒上書陳事,雖在千里之外,都像當面對談一樣。」玄齡之所以擁有這種令高祖驚歎的能力,不僅僅是因為他聰明、有才華,更是由於他對李世民十分瞭解,所以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世民的想法。正是這種瞭解使房玄齡成為了李世民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房玄齡更沒有辜負李世民的信任,他很快為李世民找到了另外一個重要的幫手,也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好搭檔,那人就是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此人也是少年時就天資不俗,好學文史。巧的是同樣為稱讚房玄齡的高孝基所賞識,稱之為「棟樑之才」。看來這個高先生的知人之名倒是不虛,房杜二人也是真的有緣。大業年間,杜如晦任滏陽(今河北磁縣)尉,但不久就棄官歸去。直至李淵的大軍攻佔長安,房玄齡隨之入關,才發現了杜如晦,並一眼看出他有非凡之才,於是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 當時秦王府中彙集了天下許多英才。高祖出於各種考慮,將其中的一些人外調任職,杜如晦被任命為陝州(今河南三門峽附近)總管府長史。房玄齡聽說了十分著急,他通過與杜如晦的進一步接觸,瞭解到此人是個奇才,這樣一個人才怎麼可以調走。 剛巧世民看到這麼多人才流失,向房玄齡表示擔憂之情:「玄齡,你看府中許多僚屬都被調走了。我真是不忍他們離開啊。」 於是房玄齡趁機說:「其他人都沒有什麼好可惜的,但杜如晦有輔佐帝王的才幹。殿下要是做一個守成的藩王,用不用他無所謂,若要想經營天下,萬萬要留住他呀!」 李世民聽後大驚,道:「卿要是不說,我差點失去這個人才了啊。」遂奏請將杜如晦留在了身邊。這一舉動成就了三個人和一個輝煌的時代。 房玄齡看重杜如晦,因為他身上有一種品質,就是遇事能夠勇敢決斷,並且判斷正確。這可以和他本人相輔相成。杜如晦也確實表現出了他的特長與才幹。在以後的戎馬歲月中,他與房玄齡一起跟隨李世民,征伐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參與軍國大事,不僅分析透徹,而且決斷準確,深為當時的同僚佩服。 武德四年(621),天策上將府建,杜如晦為十八學士之首,李世民親令褚亮寫贊詞:「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可見李世民對他的賞識。 房杜二人當然明白李世民對他們的重視,兩人也是竭盡所能,輔佐世民。 即使是在要將性命賭上的玄武門政變中,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沒有退縮和猶豫。 2、玄武門事變中的首席功臣 武德九年(626),玄武門事變前夕。建成與世民的矛盾已經激化,正面衝突一觸即發。秦府的僚屬都很為此擔憂,有人不知道要怎麼應對,有人心中暗想計策,卻又不敢發言。 房玄齡也已經想好了對策。他清楚地知道現在的局勢和李世民的想法。以他的瞭解,李世民恐怕早已經有了奪儲的念頭,只是缺少一個公開的時機。房玄齡決定擔當這個公佈人,而且要巧妙。 「長孫大人,在下有一事相商。」房玄齡找到長孫無忌商量,他是李世民最親近的人。 「房大人請說。」長孫無忌也不是一般人物,心中如何不明白。 「現在秦王與太子的嫌隙已經公開化了,矛盾真可以說是一觸即發。朝廷中各有所向,人人都在揣測,不知道事情會怎麼發展。一旦出事了,那就是大亂子。到時候不但危及秦府上下,還會影響到國家社稷啊。在這緊要關頭,我等要深思熟慮才是,不能讓秦府和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長孫無忌點點頭,「說的很對啊,依房大人看,現在怎麼辦?」 房玄齡繼續說道:「依我看,為今之計,只有勸秦王行周公故事。這樣對外安定國家,對內穩定宗室。古人說做大事不拘小節,現在就不能拘小節忘大義啊。不然身敗名裂,什麼都晚了呀。」 房玄齡的意思當然是要李世民先發制人,武裝奪嫡。長孫無忌洞察一切,怎麼能不明白?只不過不願意最先表示出來而已。如今房玄齡既然說明白了,他當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於是當即表示贊同,說道:「所言極是。在下也正有此意。我即刻將此意告訴秦王,我等好好計畫商量。」 「好。我在此等候。」兩人心照不宣,都明白事情的緊急。 其實這已經將房玄齡善於謀劃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沒有直接奏請世民,而先告訴了長孫無忌。這是因為,一來長孫與世民的關係更加親密,由他去挑明比房玄齡這個外人更合適;二來玄齡也想試探一下長孫的意見,獲得更多的支持。 借助房玄齡這一巧妙的轉換,世民君臣正式進入了奪嫡的謀劃當中。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彙報,馬上就召見了房玄齡。 「玄齡,如今的形勢,不容樂觀,該如何才好?」李世民心中自然有考慮,但畢竟一些話還是不能明說。 房玄齡絕頂聰明,又瞭解李世民,略一思考,答道:「自古以來,社稷遭遇危難,均靠聖主,救於將傾之際。古今同理,時異事同。殿下功在天下,自然有神明相助,上天眷顧,撥亂反正,是天降的大任,又豈是人力所能達到的?」這一席話,說得冠冕堂皇,但意思誰都清楚:要出手了! 李世民沉思了一會,也許真的是要賭一把了? 「請如晦也來吧。」房玄齡知道這種時候需要的是一個斬釘截鐵的人。 世民點了點頭。房玄齡心中暗道:事定矣。 明爭暗鬥走上了最後的決戰,緊鑼密鼓的策劃正式開始了。 而建成、元吉也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知道房、杜是世民的左右手。於是二人在高祖面前詆毀房、杜,高祖遂下令將他們逐出秦王府。 「玄齡、如晦,是我連累了你們二人。」李世民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但此言卻是出自真心。 「殿下何出此言?我等萬萬不敢當。」房玄齡道。 「現今如何是好?」李世民一下子也沒了主意。 「我二人可在城中或城外找一棲身之處,保持秘密聯繫,再謀大計。」房玄齡說完,看看杜如晦,他也表示同意。 「若是父皇發現,你們不是違旨不遵?」 「殿下放心,玄齡與我會小心。此是上策,若我等離開,形勢更加不利。」杜如晦說話簡短有力。 三人互相交換一下眼神,房杜二人轉身離去。 房杜二人離去之後,最貼心的人只剩下長孫無忌,李世民明顯感到許多事情少了人商量,謀劃的進程仿佛也減慢了。雖然他也私下與很多府僚談過,卻都沒能最後決定一個周詳的計畫。 直到建成與元吉決定動手,消息傳到世民那裡,大家才感到事情已經十萬火急了。李世民馬上命長孫無忌去找房玄齡、杜如晦來府中商議,決定最後的行動方案。 可李世民等來的卻是長孫無忌一人而已。 「怎麼不見玄齡和如晦?」李世民焦急地問長孫。 「他二人說皇上有旨,不令他們再聽命于殿下。現在如果來府,被人發現,必定降罪,故不敢前來。」 李世民聽了,有片刻沉吟,隨即大怒。取下配刀,對身旁的尉遲敬德說:「此二人難道要背叛我?公可帶刀前往,如果兩人沒有來意,便取他們首級來見。」 「我也同往。」長孫無忌馬上說。 在路上,尉遲很是不解,「怎麼房、杜二人竟會遲疑不來?他們對大王最是忠心的。」 長孫無忌嘿嘿一笑,道:「這不過是我等想出來的辦法,看看殿下是不是真正決心已定,裡面也有些激將的意思。他二人自然不會背叛殿下。」 「還是你們這些讀書人點子多。我還以為大王早就下定決心了。」 「當年三國時期的孫權,面對眾人砍下桌子一角,宣佈要聯劉抗曹,不也顯得很決絕?其實心裡也還懸著,直到魯肅、周瑜之後又勸說了一番,他才堅定下來。咱們殿下也有些相似啊。」長孫無忌解釋道。 尉遲敬德點了點頭,說到謀略,他還真佩服這些人。 兩人見到房、杜,尉遲敬德馬上就說:「大王心意已定,趕快回府吧,謀劃的事離不開二位啊。」 「我路上已經告訴尉遲公了。」長孫隨即解釋。 「是啊,大王還不明就裡呢。讓我取你們首級回去。看,刀就在此。」敬德說罷亮了出來。 「殿下一定很快就回過神來的,知道咱們是激他。」房玄齡笑道。 「還是趕快走吧,路上再談。」杜如晦拿過兩件道士服,與玄齡穿上,他們可不能讓人認出。 尉遲敬德忽然說:「慢,我等不可一同進府,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現在可是非常時刻。爾等三人先往,我從另一條路走,府中會合。」 「尉遲公也是粗中有細之人。就這樣辦。」長孫說完,與房杜先行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