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二七


  德妃道:「說什麼幫忙的話,太子的事我們自然盡力。平日裡東宮對咱們也沒少照顧。只是不知什麼事讓太子、太子妃這麼為難。」

  「對啊,」張婕妤接著說,「太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你先說說。」

  德妃將太子妃拉了坐下。太子妃說:「還什麼太子啊,太子已經是名存實亡了,秦王的地位早已超過太子了。」

  尹德妃和張婕妤都沒答話,但心裡不免各自想起不快之事。

  「太子忠厚,哪裡是秦王的對手。真是有事,我們自然是難過,各位娘娘的日子也不見得好啊。」太子妃一邊說一邊暗中觀察她們的神情,「秦王可是沒有太子能容忍各位娘娘。」

  「太子妃想我們怎麼幫太子?」德妃先開口問道。

  「只要娘娘多說說太子的好話,別讓皇上太看重秦王就行。宮中若有什麼動靜,也請娘娘告訴一聲,我們也好有個準備。」太子妃暗中高興,事情看來已經成了。

  德妃二人相對一看,都覺得要辦的事情不難,道:「包在我們身上。」

  「那太謝謝娘娘了。我這就回去,免得太子擔心。」太子妃起身告辭,卻將帶來的珠寶盒子留在了德妃宮中。三人都心知肚明,相視一笑。

  戰場之上,一番廝殺。世民平定了叛亂回到長安,但這次他隱約感到戰事還沒有到最後結束的時候。果然,在李世民到京九日之後,劉黑闥一夥又舉起了反叛的大旗。

  翌日,李淵召世民進宮。

  李世民拜過起身,看到父皇一臉怒容,心裡猜想定要責怪自己平叛不利,正要請罪,卻聽李淵問道:「淮安王的田地可是你出教給他的?」唐朝親王公主發佈的命令稱為「教」,由於秦王李世民做了天策上將,又是總管關東一切事務的行台尚書令,他的教具有法定的效力,而且當時國家還處於戰爭狀態,日常政務的處理還比較混亂,往往出現高祖的詔和秦王的教相衝突的情況。以往出現這種情況,具體政務部門一般就能夠協調過來。不料這次高祖如此生氣地親自過問起此事。

  世民一愣,沒有反應過來父皇怎麼會問及這個問題,印象中似乎是有此事,於是答:「是。」

  李淵聽了大怒,呵斥道:「朕早將那份田地賜予了張婕妤的父親,你竟敢自作主張另給他人。難道朕的話還沒有你的教管用嗎?你還把朕這個父皇放在眼裡嗎?」

  世民沒有準備,又不清楚事情原委,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只好跪下說:「父皇息怒,兒臣知道錯了,請父皇降罪。」

  「你還縱容府僚欺負德妃的家人,真是無法無天。連朕的妃嬪家你都敢這般欺淩,更何況百姓之家呢?自己回府好好反省,下去吧!」李淵已經不想多說。

  李世民看到父皇正在氣頭上,明白現在辯解是火上澆油,忙答應了一聲,退了下去。

  秦王府中,長孫妃正在等著世民歸來,戰事不利,她很是擔心父皇會責備他。憂慮之際,卻見熟悉的身影已經進了大門。

  「這麼悶悶不樂?父皇責怪你領兵不利?」多年夫妻,長孫一看世民的神情就知道他一定是挨駡了。

  「唉!原本以為會,誰知大出意料之外。」世民將情形原原本本告訴了自己的愛妃。

  「是德妃跟婕妤兩人?」長孫聽完問道。

  「對啊,不經意間與她們有點衝突,怎麼二人就如此誹謗我。」

  「我想是她們身後有人指使。」看著世民疑惑的樣子,長孫繼續說:「我在宮中往來,也認識不少人。聽說太子妃跟德妃和婕妤兩人走得很近,還有貴妃。她們經常聚在一起,還摒退下人,不知道說些什麼。如今聽你這麼說,我想可能是太子……」長孫不再說下去,李世民也已經心知肚明。戰爭開始了,自己現在失敗一局。

  且說李淵責備過李世民幾日之後,太子就請求領兵去山東平叛,高祖欣然應允。一般人只道是因為李世民沒有徹底打敗劉黑闥,而裴寂跟隨李淵身邊多年,自然多少明白高祖的心思。

  「皇上有意要限制秦王?」只有兩人在時,裴寂詢問高祖。

  「這孩子常年領兵在外,功勞太大,朕是想殺殺他的威風。不然恐怕不止將來建成約束不了他,即便是朕也難以控制他了。若一朝生變,將奈何?」高祖說道。

  「臣觀秦王還不至於如此。」

  「現在世民已經不是原來的小兒了啊!況且當時咱們太原起兵時很多參與者現在又聚集在世民身邊,更讓朕擔心。」李淵對裴寂很是信任,對他直言不諱,「其中一些人,對他們的現有地位很是不滿意,覺得作為開國功臣得到的太少,愛卿一定也有所瞭解吧。朕擔心他們為了個人利益,會捲入到世民與建成的衝突之中,形勢就複雜了啊。其他那些在世民身邊輔助他的人也都不是等閒之輩,誰不想建功立業。」

  「還是皇上考慮得周到。」裴寂怎麼能不明白李淵的心思,他不希望自己安排的權力配置格局被打破,那樣不僅自身受到威脅,對國家穩定也是大大的不利。

  「朕還是想得不夠周詳啊。沒有早點採取措施,穩定太子的地位。國家草創,各項制度都不完善,戰事又頻繁,也真是沒有精力。然而隋文帝改易太子,隋曆二世而亡,可是前車之鑒。太子為國之根本,絕不可輕易動搖。」高祖鎖緊了眉頭。

  「所以皇上想讓太子多歷練歷練,也趁機打擊一下秦王的銳氣。」

  「是啊,可是世民也是心高氣傲的人,又不能責怪得太厲害,只希望這回建成能好好表現,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片苦心啊。」李淵對未來很是憂慮,話中透出無奈之情。

  建成出征,果然平定了叛亂,沒有讓李淵失望。對於李建成本人來說,此行不僅打敗了劉黑闥,還在州(治今河北永年東南)和羅藝(後賜姓李,故又稱李藝)相會,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並促使羅藝帶兵入朝,使自己在關中有了一支可靠的武裝力量。同時,他還通過魏徵等人在河北、山東建立了自己的勢力,許多州縣官吏都成了建成、元吉的黨羽。

  這些行動李世民都已經暗中得知,他明白,自己與建成之間的矛盾開始表面化了,鬥爭在所難免。他捫心自問,實難居於人下,至高無上的權力吸引著他,可以一展抱負的舞臺吸引著他,誰不願登上人生的巔峰,他願意一試。

  一保一爭,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上演的也只是歷代都有的爭權奪位戲碼。可是李世民勝利了,於是歷史也帶上了勝利者的色彩。《資治通鑒》記載: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世民拜且辭。及為唐王,將佐亦請以世民為世子,上將立之,世民固辭而止……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党友。

  然而,李世民首謀起兵的說法,至少掩蓋了部分事實真相。而李淵一開始就傾向于立李世民為太子的說法,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是李世民做了唐太宗後給自己安排的一個理由。李建成無論是在制度上還是在李淵心目中,無疑都是皇位的當然繼承人。司馬光雖然想為尊者諱,卻最終難以掩蓋歷史的真相。

  4、謀反與爭儲?

  明爭暗鬥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轉眼到了武德七年(624),統一戰爭基本上完成了。建成和世民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奪權之中,風暴沒有像李淵希望的那樣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許多事情,一旦開始,就不可能再受到控制,除非有了一個結局。

  這年六月,李淵到仁智宮避暑,命建成留守京師,世民和元吉跟隨。

  「啟稟聖上,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稱有急事求見。」李淵正在閉目養神,外面忽然有人來報。

  「讓他們進來吧。」李淵很是疑惑。

  「參見皇上。」二人神色慌張,不敢正視李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