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緊急之時,哪裡容得竇軌再廢話。其實,秦王已得到密報,朝廷已與突厥談判成功,突厥得到河套地區後放棄了對薛仁貴的支持。想到此,秦王暗自一笑,縱馬飛奔而去。身後兩千精銳,其勢堪比排山倒海。直至析城(今甘肅涇川東北)下,擋住了宗羅散兵入城堅守的退路。

  薛仁果正陳兵析城。秦王渡過涇水,兵臨城下。薛仁果驍將渾等數人來降。

  人心離散,薛氏敗勢已不可挽救。薛仁果心生恐懼,據守不敢出。

  夜幕降臨,秦王大軍陸續而至,向析城包圍過來。到得夜半時分,城內人爭相來降。薛仁果已然山窮水盡。次日天亮,舉城投降。困在城外的宗羅,也只好跟著投降了。

  城門開,秦王下令:投降者一概不問。於是降者紛至,所得歸降士卒,秦王令薛仁果兄弟及宗羅、翟長孫等將之。他與他們射獵,從容而無所防範。於是歸降眾人皆畏威銜恩,甘願效死。秦王在安撫降人的同時又收羅人才,聞得褚亮大名,親自前去求訪,見而禮遇甚厚,引為秦王府文學。褚亮成為後來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褚遂良便是其子。

  秦王李世民在這第一場獨立指揮的戰爭中,把握了出戰的最佳時機。用了擊敵之疲、擊敵之弱的戰術。在敵人戰敗奔亡的時候,又果斷地追擊,以破竹之勢,一舉攻下城池。劉文靜和殷開山也因此恢復了官爵。

  至此,河東的屈突通已降,河西的薛仁果平定,李淵鞏固關中的兩大障礙也就消除了。

  武德元年(618)十一月,秦王班師回到長安,斬薛仁果。十二月,詔以秦王世民為太尉、使持節、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蒲州、河北諸總管府的兵馬一併受其節度。陝東行台設在洛陽。其設官仿中央尚書省,有尚書令、僕射、左右丞、六部尚書、郎中、諸監、主事等。官員的品秩「同于京省官員」,只是員數略少。行台省尚書令被賦予很大的權力,對轄區內之事,無所不管,擁有統兵征伐權、選拔任命官員的人事權、司法與專殺之權、財權和監察權。陝東行台省管轄區域非常廣大, 「其蒲州、河北諸府兵並受節度」,也就是把經營整個關東的大權都交給了李世民。

  其後,李世民在這一廣大地區進行了多年的苦心經營。陝東行台省的重要職任,大都由其心腹人物充任,如屈突通為行台右僕射,溫大雅為行台工部尚書,殷開山為行台兵部尚書,皇甫無逸、史萬寶前後任行台民部尚書,于志寧檢校行台左丞並知膳部郎中,房玄齡兼行台考功郎中,杜如晦為行台司勳郎中等。

  李世民本人多留居長安,陝東行台省事務由屈突通主持。由於屈突通忠於李世民,引起李建成的不滿,曾一度被召回長安。李建成被殺後,屈突通又「馳鎮洛陽」。貞觀元年(627),完成了歷史使命的陝東道行台被廢,屈突通並未離開洛陽,而是改任洛州都督。貞觀二年,七十二歲高齡的老將屈突通在洛陽去世。整個唐初十餘年的時間裡,屈突通大部分時間都在主持洛陽軍政事務,為唐朝的統一大業,為李世民經營關東,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他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器重。後來,唐太宗在淩煙閣為功臣畫像時,屈突通也名列其中。太宗去世後,只有屈突通與房玄齡配享太宗廟庭,一起受到祭拜。

  5、擊敗劉武周,降服尉遲恭

  關中日益鞏固的同時,李淵起兵的根據地太原卻陷入危境。劉武周一直是一個勁敵。

  劉武周是馬邑的土豪,驍勇善射,結交豪俠。他曾參加過隋煬帝攻打高麗的戰爭,後為馬邑的鷹揚府校尉(隋朝府兵系統的基層軍官),甚得太守王仁恭的厚遇。大業十三年(617)二月,因與王仁恭的侍女私通,恐事情敗露,他便糾集鄉閭豪傑,殺了王仁恭。然後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正式拉起了反隋的旗幟。又遣使附於突厥,突厥始畢可汗立劉武周為定楊可汗。劉武周稱帝后,成為隋末紛亂中山西北部一支重要的力量。

  李淵建唐後,劉武周還經常借助突厥的力量威脅太原。當初李淵進攻霍邑時,聽到劉武周與突厥入寇太原的傳言,差點回兵,鑄成大錯。足見劉武周對太原的威脅,非同小可。

  武德二年(619)四月,劉武周聯合突厥,進駐黃蛇嶺(今山西榆次北)。留守太原的李元吉派張達成驅逐劉武周,結果全軍覆沒。劉武周攻陷榆次,圍困並州(治晉陽)諸縣。其時,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縣)的宋金剛被竇建德打敗,投奔劉武周。六月,劉武周命宋金剛率兵三萬進攻太原,在河東抗敵的裴寂節節敗退,留鎮太原的李元吉棄城逃回長安。晉州(治所在今山西臨汾)以北城鎮,除浩州(今山西汾陽)以外,全入劉武周手中。劉武周對太原形成了戰略上的包圍形勢。

  十月,宋金剛打下澮州(今山西翼城)。夏縣人呂崇茂殺縣令以應劉武周。據守蒲阪(今山西永濟北)的王行本也回應劉武周。唐在黃河東岸只剩下晉西南一隅之地。山西可是唐朝的龍興之地,也是關中的屏障啊。

  關中震驚,風雨如晦!

  高祖眉頭深鎖,下敕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 放棄黃河以東?如何了得!秦王世民隨即上表,請纓出戰:「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希望能給兒臣精兵三萬,必平定劉武周,克復汾、晉。」

  高祖得表,心裡少不得一番折騰。其實,他又何嘗忍心放棄河東?事已至此,縱然不樂觀,也寧願相信這個已數經戰陣的年少愛子,能夠遏制劉武周的攻勢。

  於是,高祖下令:關中兵全歸秦王統領,進擊劉武周。

  擇日啟程,高祖親自到華陰的長春宮相送。天高野曠,北風呼嘯。揮手告別的那一刻,高祖的心裡有多少擔憂多少期望?

  十一月,秦王率軍到龍門關。冰面正堅,令軍隊從冰上過河,進屯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與屯駐澮州的宋金剛相持。

  駐屯柏壁後,秦王分出部分兵力在汾、隰一帶活動,以牽制敵軍進攻唐朝在山西最後的根據地浩州的力量,使浩州守軍能夠堅持下去。浩州是晉陽到晉西南運輸線中的戰略要地。當時從晉陽到晉西南大致有兩條交通線,其一是從晉陽(今太原)沿汾水西側經清源(今山西清徐)、浩州渡汾水達靈石(今山西靈石),即是李淵從晉陽南下時所走之路線。另一條是從太原沿汾水東側經榆次、平遙、介休以達靈石,即是劉武周南下時所採用的路線。浩州正當西線要衝,對東線運輸的安全與否也至關重要,因此成為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

  至於主力部隊,秦王決定:堅守待命。

  誠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秦王很清楚雙方形勢、戰爭時機。他分析道:「宋金剛懸軍深入,精兵猛將,全都聚集在這裡。劉武周據太原,專倚宋金剛為依靠。而宋金剛雖士卒眾多,但軍中素無蓄積,單靠虜掠,不是長久之計,一心想要速戰速決。我們現在出戰,豈不正合他意?所以恰恰要閉營養銳,等他們士氣懈怠,分兵汾、隰,才好直沖其心腹。那時候對方糧盡計窮,自然只能倉皇逃奔。所以不速戰者,正是要等待時機。」

  冬去春來,天氣漸漸轉暖。宋金剛的日子卻一日更比一日難過。

  武德三年(620)四月,一天,探子報:「宋金剛撤營北退。」

  等的就是這一天!秦王大喜道:「宋賊糧草已盡。」下令軍中:「所有精銳騎兵,隨我追擊!」

  秦王旗幟飄揚,馬隊奔跑如飛。轉眼間追至呂州(今山西霍縣),與宋金剛部將尋相交戰,尋相大敗,奔亡。

  秦王揮旗:「繼續追擊!」乘勝北進。一晝夜且追且戰,行軍二百餘裡,與宋金剛交戰數十回合。

  當追到高壁嶺(今山西靈石南)時,軍隊難免已經疲憊,秦王卻仍然精力十足。總管劉弘基只得攔住秦王的馬韁繩,諫道:「秦王破賊,一路追到這裡,戰績也差不多了。還要一直追趕下去,難道就不想想自己的身體嗎?即使不顧自己,也要照顧一下士兵們,大家都又累又餓,疲憊不堪了啊!請秦王駐軍於此地,等軍糧跟上來,再繼續追擊,也不晚啊。」

  劉弘基真是說出了眾將士的心聲。可是秦王哪裡聽得?他堅決地回道:「宋金剛計窮而走,眾心離散,已經沒有還擊之力;所謂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必乘此勢取之。如果再有所停留,等宋金剛緩過來,從容設計對付我們,再要進攻就不容易了。我竭忠殉國,哪裡還顧得上自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