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孔雀東南飛 >
序言


  寫在前面的話

  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典民間敘事詩中傑出的詩篇,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誌。全詩共有三百五十七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個字,是我國古代敘事詩中最長的一部。至於何人所作,沒有人知道。詩的前面有一小序,顯然是後人補寫的。序中說:"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焦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而為此辭也。"通讀此序,雖然只有短短幾句,可見那時的人對這件事的悲哀和關注。序裡所言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時隔不久,漢朝滅亡,曹丕篡漢,我國步入了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到現在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可見,此詩流傳甚廣。詩中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同時熱烈地歌頌了劉蘭芝夫婦為了忠於愛情寧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惡勢力的鬥爭精神,表達了普通百姓爭取婚姻自由、美滿幸福生活的信念。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此歷代人們所傳頌,甚至被人們譽為中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自盡,是失敗,也是勝利。這種方式的抗爭,雖說消極,但畢竟是黑暗中的一線光明,給後人以積極的啟迪,深刻地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婦女的權利和地位。他們的理想追求和悲劇遭遇,體現著封建統治下廣大青年男女的普遍願望和反抗要求,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

  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最大的藝術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些人物形象來表現反封建禮教、反抗封建惡勢力的主題。尤其是對劉蘭芝這一正面人物刻畫,成功地表現了她的聰明美麗、勤勞能幹、純潔大方,自始至終不向惡勢力示弱的倔強性格。其次,對於焦仲卿,也寫出了他與劉蘭芝性格的不同,他所受的封建禮教影響較深,又是個小官吏,性格上比較軟弱。但他是非分明,忠於愛情,與劉蘭芝情真意篤,生死相依,不為醜惡勢力的威迫利誘所動搖,就是在今天看來,也實屬難能可貴。

  由於其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千百年來,《孔雀東南飛》始終為人民所喜愛,傳誦不衰。到"五四"時期,更被改編成各種劇本,搬上舞臺,以揭露、抨擊封建禮教的罪惡。由於時代的局限和舞臺的局限性,都未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我們以這首詩為基礎,創作了長篇小說《孔雀東南飛》(我們還要根據本書改編成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劇本,由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中心投資拍攝製作)。我們之所以要寫這部長篇小說,是因為這樣便於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演繹和展示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鞭撻醜惡,歌頌光明、純真、善良,用歷史的眼光和人文精神,觀照今天的生活,從中汲取有益的東西。尤其是今天這個商品經濟時代,社會高度的物質化,人性中醜惡的一面,被金錢所啟動,肆無忌憚地氾濫於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道德標準的模糊和淡化,使人們喪失了對真善美的判斷能力。《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告訴我們,愛情是永恆的,它不以歷史和時代的變遷而改變顏色,任何的腐朽和醜惡都掩蓋不了人性的光芒。從這一點來說,創作出版長篇小說《孔雀東南飛》在今天仍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創作過程中,我們在劉、焦的愛情線上,更注意以詩意的、浪漫的情調去表現,以期達到人物性格鮮明、情節跌宕起伏、故事精彩好看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們在保持原詩的思想內核的基礎上,加強了以高主簿為代表的封建惡勢力這一條行動線,同時也加強了以焦母為代表的封建家長制這一條行動線,使矛盾衝突更為激化,更富有戲劇性。讓人物的情懷,性格的差異,目標、利益的取向相悖在高尚與醜陋、燦爛與陰暗的呈現中,相互粘連、相互撞擊、相互絞殺,在慘烈的結局中,讓劇中人物,或驚歎、或內疚、或死亡、或新生,最終達到歷史故事與現實生活相連結的目的,讓人性的光輝得到張揚,呼喚一個人與人和諧的社會環境。在表現手法上,我們力求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以及意象主義、表現主義,把它寫成一部悲劇色彩濃郁,充滿人性、仁愛、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和浪漫的抒情性融為一體的歷史性和文化品位較高的文學作品。至於,是否達到了這一目標,讀者諸君閱讀之後,自有評說。

  《孔雀東南飛》印象(代序)

  李 准

  熊誠、金海濤、陳玉春同志所著長篇小說《孔雀東南飛》,是與東漢末年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為基礎而創作完成的,算是古典文學名著的改編之作。通讀全部書稿,我以為長篇小說《孔雀東南飛》,在原著與改編、史實與虛構的關係上是做得比較好的,主要表現在於:

  一是時代背景設定是東漢末年獻帝時期,故事發生地點是廬江府,與原詩完全一致。

  二是原詩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劉蘭芝、焦仲卿、焦母也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而且其基本定位、命運走向忠於原詩。小說中的重要人物香草、劉兄、劉父、劉母、秦羅敷都是原詩中寫到的,其基本走向大致與原詩相符。

  三是基本主題和價值導向與原詩一致:反封建、反強權、反見利忘義,謳歌美好愛情與婚姻自由。

  四是保持了原詩的悲劇定位和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性。

  五是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以現代人文關懷和人性追求照亮全書,對當今人性自由發展、高尚道德追求和構建和諧社會有現實啟示意義。

  六是強化了人物性格對比和矛盾衝突,增寫了許多生動情節,特別是增寫了劉蘭芝、焦仲卿、秦羅敷的情感三角關係,增寫了趙子陵與香草的情愛描寫(與劉、焦一對成對比),增寫了高主簿、劉蘭生的反動作情節,不但豐富了小說的內容,而且使整個敘事充滿懸念和張力,好看而又感人。

  七是箜篌和琴運用得好。百鳥合鳴貫穿兩頭,妙。

  八是劉蘭芝以血繡孔雀,具有積極的生命意味和象徵作用。

  所以,作為一部根據古典名著改編的長篇小說,我以為從總體上講是成功的、流暢的、好看的、感人的。這部長篇小說,為把我國古代著名敘事詩改編為長篇小說,(或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做出了一次很好的嘗試。

  如果能夠把劉蘭芝的反抗性格(或者是叛逆的性格)表現得更加充分一些,把秦羅敷美麗動人產生的社會影響寫得更具體一些,把當時的社會習俗和人文知識表現得更充分一些,這部小說讀起來就更具有吸引力。

  2007年6月6日

  (李准同志:著名文藝評論家、影視專家、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原中宣部藝術局局長、原中國文聯副主席。)

  主要人物表

  劉蘭芝--女,18歲左右,心地善良,多才多藝,聰明活潑、靚麗,自小受到父母寵愛,不拘禮儀,追求愛情的自由。自嫁到焦家後,生活環境的改變,不幸事件的磨礪,不由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性格,又情不自禁地有所張揚個性的本質,其性格有所變化,但仍不失其知書達理,勤勞善良,追求幸福生活的本性。為救青樓女子柳如萍逃出火坑,不惜冒著名聲受損的傷害;對小姑子香草崇尚愛情的追求,也是讚賞和鼓勵。她看似柔弱,實是堅強,但最終在茫然絕望間走向生命的盡頭,敷陳了一曲愛情的挽歌。

  焦仲卿--男,20歲左右,廬江府中一個抄寫文書的小吏,求上進、有大志,情專一,具有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特徵,講孝道禮讓,做事中規中矩,為人重情重義,與劉蘭芝同樣追求愛情美滿的幸福生活。事業上,在情敵高主簿的無端挑剔、卑劣的陷害下,遭受到一次次打擊,總是不遂人意;生活中與劉蘭芝相敬相愛,夫唱婦和,但另一方面又受焦母控制,欲抗爭,可面對寡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又不時地受到良心的譴責,一直陷在矛盾的旋渦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性格既堅強又懦弱,既上進又消沉,被迫一退再退,唯心遵母訓,休愛妻,釀成愛情悲劇,最終殉情而亡。

  焦母--女,50歲左右,焦仲卿母親,年輕時守寡,使其性格暴烈、扭曲,甚至愚昧。她含辛茹苦地養育一對兒女,一心期望兒子焦仲卿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光耀門第,因而在焦仲卿的婚姻上攀高枝、求富貴,當看到劉蘭芝家道中落,又因焦仲卿事業不振,遂一古腦把家中的不幸都歸罪於蘭芝,視其為剋星。儘管她有母性一刹那間的善良的展現,但本性上的尖刻,把蘭芝和仲卿一步步推向命運的深淵。在女兒香草與私塾先生趙子陵的愛情上也同樣如此,重富貴、看門第,甚而責怪是蘭芝影響了他們。當蘭芝和仲卿殉情後,她大有觸動,應允了香草的愛情。

  高炳臣--男,30歲左右,廬江府中主簿,陰險、歹毒,為得到劉蘭芝,不擇手段,採取欺騙的方法以贏得蘭芝婚姻的應允,但其用心敗落之後,利用手中之權誣陷刁難焦仲卿,借表妹秦羅敷之手破壞劉蘭芝的感情。後又逗香草上當,借軍隊冬服事件,造成劉家破產,焦家不安。他是劉蘭芝、焦仲卿悲劇重要作甬者之一。

  劉蘭生--男,25歲左右,劉蘭芝之兄,貪財圖利,溜鬚拍馬,為得到製作軍隊冬服的生意,把妹妹劉蘭芝的婚姻當作與高主簿的交易,為利欲而不擇手段,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淪為搖撥楞鼓的小販。他雖然是高主簿的受害者,當蘭芝被休回家,他卻不能相容,欲把蘭芝當作賺錢的工具。

  秦羅敷--女,18歲左右,蘭芝之友,大家閨秀,氣質不同凡響,有思想頭腦,一直深深地愛戀著焦仲卿,當焦仲卿結婚後,迫於無奈離開故土,隨母投奔到在外地做官的父親那裡去了,後在異鄉又遇焦仲卿,得知蘭芝被休,欲圓舊夢。

  香草--女,16歲左右,焦仲卿之妹,聰明伶俐,性格開朗。自小在焦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行為下,沒有讀過書,後遇仲卿的朋友私塾先生趙子陵,相識到相愛。她是焦家矛盾的調和者,又是某些矛盾的製造者。蘭芝的到來,她既喜歡又嫉妒,但最終被蘭芝的善良、寬容所征服。

  趙子陵--男,24歲左右,焦仲卿同窗好友,鄉村私塾先生。豁達、幽默、風趣、飄逸,因為一臉大鬍子,又被稱為鬍子先生。看似年齡很大,實是不大,是焦仲卿的少時同學,又是好友。香草後來跟其讀書,初見時稱其為先生大叔,得知其與仲卿同庚,遂稱先生大哥,最後兩人相愛。

  姑母--女,50歲左右,是焦仲卿的姑媽。出嫁的女兒卻常常管著娘家的事,一直盼著娘家侄兒焦仲卿飛黃騰達,使盡渾身解數挑撥焦母和蘭芝的關係,在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悲劇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柳如萍--女,18歲左右,青樓女子,因不從高主簿的姦淫,被焦仲卿和趙子陵救走,又被劉蘭芝收留,但最終還是沒有逃脫高主簿和妓院老鴇董垂紅的魔爪,含憤而死。

  鄭掌櫃--男,40歲左右,絹錦店的老闆,是個烏鴉嘴,愛吹牛、假大方,有時也想為人幫忙做好事,結果總是弄巧成拙幫了倒忙的喜劇人物,但本質不壞。

  劉員外--男,60多歲,蘭芝之父,曾做過官的歸隱之人,有學識、有風度,有影響,有地位,為人正直,深知宦海之險,欲避之卻又受之牽連,後含恨死去。

  劉母--女,50多歲,蘭芝之母,心地善良,頗明事理,是一個受過教育有一定文化的舊式婦女。她的良好的品行對劉蘭芝影響極大,是劉蘭芝一生最可靠和最依賴的力量。

  錢氏--女,25歲左右,劉蘭生之妻,心地善良,謹小慎微,少有主見,話有點多,對劉蘭芝很好,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女人。

  李太守--男,50多歲,舒州府太守,頗為正直。

  太守妻--女,50歲,官吏之妻。

  李公子--男,24歲,太守之子,後娶劉蘭芝未果。

  朱儀--男,25歲,小吏,周郡丞的幫兇。

  孫少吏--男,25歲左右,小吏,焦仲卿的府中好友。

  秦母--女,40多歲,秦羅敷之母。

  老鴇--女,35歲左右,董垂紅,妓院女老闆。

  秦父--男,50歲左右,將軍,秦羅敷之父。

  【其他人物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