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陽光晴子 > 暖心食堂 | 上頁 下頁 |
六十九 |
|
「為什麼不說?聽到夏姊姊被那麼多人求娶,你不擔心不難過?你什麼都不做,你捨得就這麼將她拱手讓人?」 她不敢說自己變得世情練達,但從天上摔落人間,她成熟許多,也看清更多,有些幸福是要緊抓在手裡的,待失去時,再懊悔也是罔然。 稍後,湯紹玄坐上馬車,靠著車壁,疲累的閉上眼睛。 璃兒的話仍在盤旋不去,但如今的他,家破人亡,還是一個換了身分才能活下去的罪人,他憑什麼擁有夏羽柔? 他有自知之明,也無法自私,他想守護她的心是真的,因為要守護她,所以不能跨越那一道線,他怕一旦越線,他就無法讓自己死心。 「少爺,到了。」 湯紹玄回到山中別院,沈諒交給他一封京城送來的密信。 他展信,指尖輕撚過一張張信紙,最後,再將紙張丟入暖爐燒成灰燼。 他手指一下一下的輕叩書桌,對沈諒道:「太子趁著皇帝自滿而不廢他之際,已暗地壯大勢力,無論京城或其他地方都有忠心于他的下屬。」 信裡表明如今形勢大好,而且龍體似乎出現狀況。 沈諒安靜聽著,最後領了他的命令離去。 湯紹玄沉默地坐在椅上,彷佛在沉思,又彷佛什麼都沒在想,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門外小廝忽然稟報—— 「少爺,忠叔過來了。」 湯紹玄一聲吩咐,何忠便進了書房。 何忠也是來送信的,只是這封信到他手上很久了。 「希望少爺別放棄夏娘子,少爺的姑母一直希望你能得到幸福。」 這些日子少爺的落寞與對夏娘子刻意的冷淡他都看在眼中,他明白少爺的心結是什麼,眼看這陣子上門求娶夏娘子的人無數,要等少爺自己想通還不知要等多久,夏娘子恐怕已經被其他懂得把握的人娶走了,他不得不推上一把。 何忠將信留下就離開了。 湯紹玄展開泛黃的信紙,一直看到最後一段—— 「……經此大難,我祈望老天爺垂憐,讓他能遇上一個善良的好姑娘陪伴在側,若老天爺真應我心中祈求,忠叔便搭把手推上一把,他心思重,責任重,我不願看他一人孤軍奮鬥,有個小姑娘在乎他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知心知情,若是還能生個娃兒,延續子嗣,那便更好,至於大仇能不能得報?我相信蒼天有眼……」 這一日,夏家酒樓又有好戲看了,酒樓內人多,酒樓外人更多。 也不知哪個人吃飽撐著,一路大喊著「夏娘子的前夫家來人了」奔向酒樓,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當夏羽柔站在酒樓門口,已是黑壓壓的人潮。 有些人真的不能叨念,夏羽晨那個烏鴉嘴! 夏羽柔都要被氣笑了,怎麼,她現在有錢了,這些過去嫌她嫌到不行的就都趕著來跟他重修舊好了? 「怎麼?我這下堂妻變搶手了,你們就眼紅了,怕被外人說眼瞎腦殘不識貨,趕快過來表態?認為我一個下堂妻,現在要將我娶回去是給我很大的面子?不對…… 可能還不是娶,是納?畢竟,鄭人渣你現在的妻子可不像我那麼好拿捏,當年看在人家的爹有錢有勢,把我這恩人之子、糟糠之妻有多遠甩多遠了。」 鄭凱一行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他們雖還沒開口,但他們的心態的確與她說得無異,只是他們沒想到她話這麼直,不覺得丟臉? 大魏朝民風開放,對女子一向寬容,也允許女子再嫁,平常老百姓娶個二嫁之女也是有的,但一些有身分地位的人家,就只會納為妾。 鄭家雖不到阮囊羞澀,但他還在準備會試,憑著官府給的銀米和其他收入,是不可能支撐一大家子的日常開銷—— 沒錯,他太能生了,短短的時間,一連添了五個嫡庶子女,子嗣頗豐,可開銷也大。 至於妻子娘家柳家這兩年大走楣運,一家店一家店的倒閉,這也是柳氏默許丈夫跟婆婆回頭再納夏羽柔這名下堂婦的主因,他們需要錢,很多很多的錢。 「鄭家人怎麼不說話?到底來幹什麼的?」 「是啊,到底要幹麼。」 周遭看戲的老百姓等太久,耐不住性子的嚷叫了。 鄭凱卻似無感,直勾勾的看著夏羽柔,她好像變得更美了,他有些看癡了。 其實他是喜歡她的,兩人也算青梅竹馬,在他動不動就生病的歲月裡,她是他眼中最美的風景,她拿了東西給他吃,拿一些新奇玩意兒給他玩…… 隨著家境好轉,母親卻不喜她了,尤其在他中了秀才後,就想換媳婦兒。 後來,夏大伯來逼娶讓爹娘更加不喜,對她弟弟忽視怠慢,毀了兩人的洞房花燭夜,再也沒機會在一起。後來母親的怒駡,她的疏離,讓他怒不可遏,再來是休妻另娶,本以為此生無緣,母親卻改了心意。 「總是被休的女子,不好說婆家,再說了,一女不事二夫,再回頭當你的女人,外人也不會多說什麼,夏羽柔更會心存感激,你還願意要她。」 母親的話,他沒有多想,妻子柳氏也點頭,他太高興了,他也知道夏羽柔現在的狀況,她有賺錢的酒樓,他可以人財兩得。 他帶著這樣的念想與歡喜,帶著母親一起來找她,她卻字字戳心。 孫氏拉了拉兒子的袖子,「跟她說些話啊。」孫氏這兩年多過得不順遂,整個人看起來更老一些,也添了刻薄顏色。 鄭凱被母親一提醒,含情脈脈的看著夏羽柔道:「阿柔,我是真心的,你回到我身邊,我一定會好好待你……」 「抱歉,對回到你身邊我一點興趣也沒有,還有,你讀著聖賢書就該說人話,別忘了,你我早恩斷義絕,什麼狗屁真心,你有這種東西嗎?」 旁觀老百姓居然默契一致的大喊,「沒有。」 沒辦法,夏家與鄭家的事,連三歲小兒都聽說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