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衛小遊 > 聖旨到 > |
八 |
|
閑坐在禦書房裡的淡漠男子正隨意地翻著書冊,聽見那自遠而近的笑聲時,才稍稍抬起頭,看著陸續奔進禦書房裡的女子與少年。 「哈,捉到你了!」眉眼俊俏的少年攔腰抱住黃衫女子,兩人笑著跑進屋來。 保保老愛偷跑,可她也老是跑不快啊。嗅聞她身上素馨的香味,有一點眷戀,不想放開。保保的腰好細,身骨好軟,很好抱。 「哈哈……」太保爽朗地笑著,也不甚介意被少年環抱住。察覺到書房裡還有別人在,她揚起紅唇,低頭跟背後的少年咬起耳朵。「陛下,太師在書房裡喔。」 少年連忙鬆開雙手,宛如驚兔般的雙眸飛快梭巡,果然看見那襲醒目的紅袍。 帝師的身分與一般官員不同,平時不需穿著正規的官服。 不像婁歡因為身兼宰相,總是穿著一身無趣至極的玄色緇衣;保保愛穿淺色衣物,太師素來多穿紅色衣袍,少帝連忙拱手,行師禮問候:「太師,日安。」 平時太師都在東學裡讀自己的書,很少見他來禦書房。今日他特地來此,不知道有什麼事?少帝有點忐忑不安地等待太師的回應。 「陛下,「邵太師從桌旁站了起來,沒有擱下手邊的書籍,逕自問道:「年初時,臣讓您自己選書來讀,但秘府告訴臣,您今年自開春至今,尚未派人去取書,可以請陛下告訴臣,這幾月來,陛下都讀了什麼書嗎?」 當少帝戰戰兢兢地站在面無表情的邵太師面前時,太保找了張長椅坐下,一邊聽著兩人的對話,一邊拿起邵太師擱在一旁的羽扇,有一下沒一下地扇涼。 瞪著邵太師手中的書冊,少帝頭皮發麻道:「呃,我讀了一些民間刊行的書籍。」 「比方說,專記皇室舊聞的《皇朝見聞錄》?」微揚手中的書本,邵太師問。 「那是其中之一。」反正在太師眼下是瞞不住什麼事的,少帝乾脆承認道:「我還讀了聽雪樓刊印的《麟之趾》……那一類的。」沒講是誰幫忙去宮外買回來的,反正他是帝王,自然會想出辦法弄到這些在民間流行一時的刊物。 「啊,小說,稗官野史。可以說一說陛下的閱後心得嗎?」 所以,大師只是來拷問他的讀書狀況?「太師是真的想聽,還是來責備朕的?」 想保護自己的尊嚴時,他會自稱為「朕」,不知道他注意到沒有?太保心想。 太師看不出喜怒地扯唇一笑。改問:「那本書,好看嗎?」 少帝表情頓轉。「好看!《麟之趾》這書裡講的是一個亂世裡的改革者憑藉他不可動搖的決心,號召群英創造出一個符合眾人理想的國家……」 完全沒顧慮到,在過去,這本鼓勵推翻暴政的《麟之趾》曾是歷代禁書令中的頭號黑名單,少帝興致勃勃地說著。 聽著少帝眉飛色舞地陳述書中的內容及閱後感想,太師始終保持一抹淡持的微笑,既不插嘴,也不評斷,就只是聽著。 直到少帝自己發現了太師的沉默,才趕緊下結論道:「呃……其實這些民間文人寫的小說,大多反映了他們懷才不遇或是憤世嫉俗的心理;而這一類的故事之所以會深受民間百姓喜愛,一再傳抄刊印,必定是因為其中有某些東西觸動了他們。」 「說得不錯。」太師點頭道:「可是,《麟之趾》是遠古時期的雲麓書院門人所寫,原意是要透過通俗刊物宣揚君王世襲制度的不可信賴,作為皇朝之君,讀這樣一本曾被歷代國君禁絕的書,陛下難道不會有些不安嗎?」 少帝縮了縮肩膀,立即明白,如果他沒有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太師絕對不會放過他的。萬一太師告訴太傅他偷看了禁書,光想到要對太傅解釋一大堆,他就覺得苦惱。 握了握拳,他決定按自己的心意回答。「沒錯,雖然先皇曾經禁過這本書,但朕以為,一味禁絕,是沒有辦法真正瞭解百姓的心聲的。」 「哦?」太師作洗耳恭聽貌,好像很有興趣的樣子。 「是的。就像婁相在牛車上懸上銅鈴,好讓百姓隨時可以陳情一樣,民怨這種事情,只要有適當的管道可以抒發,就不至於鑄成大錯。否則朝廷何必年年耗費人力物力,就只為了疏通那條容易淤積泥沙的京川呢?被堵塞的民怨有如洪水啊。」少帝越講越是得意,幾乎要以為自己是個體恤下情、洞察國事的明君了。 「那麼,陛下的意思是,這本歷代一來都居於榜首的《麟之趾》可以從禁書名單中撤下嘍?」 「當——」「當然」兩字才要脫口,可思及這本書的性質及作者的身分……雲麓書院,遠古時代私人講學的教育場所。這書院教的,不是治國之理,而是破國之道。是以早在遠古時代,雲麓書院聲勢越見壯大後,便被當時的君王所迫害,雲麓門人從此流亡天下,在四海各國繼續散播「民貴君輕」的思想。 民間某些不肖分子常借雲麓書院的核心思想推波助瀾,聚眾鬧事,企圖顛覆朝廷,美其名為改革家,但實際上只是一群妄想奪取政權的野心人士罷了。 真正的雲麓門人,在書院被毀後,通常選擇隱姓埋名,默默奉行自身的理念,而非從盲目的起義中,趁機撈盡好處。 作為一國之君……少帝沉吟,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他是皇朝之君,是維繫國家體制的關鍵角色;而當他試著以歷代君主的角度去思考禁書問題,並發現自己也許會做出相同的決定時,不禁感到十分懊惱。 他明明就很欣賞《麟之趾》傳達的某些想法,然而身為帝王,他卻沒有辦法准許這本書公開的在市面上流通……也許,這就是為何這些明文被禁的書籍,雖然並未公開流通,卻在藏書家與文人手中不斷傳抄,甚至偷偷刊印流傳的原因了。 歷代以來,有一些君王也跟他一樣,感到很矛盾吧?否則,此書問世至今起碼五百年了,沒道理在歷代君王的禁絕下,還能在檯面下流傳,甚至有些書樓竟不顧國家禁令,私下刊印此書,暗中販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