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衛小遊 > 護花郎(下) >
二十四


  在離宮住久了,住在那裡時,她是主子,她最大,沒有人能限制她的自由;可才回到長安沒幾個月,她這個今年正月才得到正式封號的慧安公主,卻覺得宮裡頭的生活一點兒也不逍遙。

  當然,長安很大、很熱鬧、很好玩,可那都是重重宮牆外頭才有的樂趣啊。

  梳好髻,祝晶站了起來,回頭看見面色十分苦惱的公主,不禁問道:「怎麼了嗎?」她摸摸頭上的髮髻。「我看起來很奇怪嗎?」

  猛然回過神來,李靜瞪著呂祝晶。

  布料輕薄的春日宮服穿在祝晶身上的樣子,看起來很適合她,唯一的小缺點便是……「你太瘦了,應該要再豐腴一點會更好看。」

  瞧她那腰身,竟比她還要更纖細幾分。若非早聽說過這位姑娘前些日子才生過一場大病,她真的會懷疑長安城裡是否老百姓都吃不飽了。

  「喔。」祝晶傻傻一笑。

  「想照一下鏡子嗎?」想到呂祝晶說她已多年沒穿過女裝,李靜體貼地詢問。

  祝晶急忙搖頭。「不、不用了。」

  「不想看看自己?」

  祝晶誠實地說:「我不敢看。」上回在拂秣街上照鏡子的結果是被自己嚇到。她不想重蹈覆轍。

  入宮已經一段時間了,見外頭天色已經轉為昏黃。

  牽掛著恭彥,祝晶催促道:「我們可以去看恭彥了嗎?」先她們一步入宮的他,不曉得是否一切安好?

  「可以。不過,只能偷偷看一眼喔。」

  雖然已經打聽到父皇在集賢殿召見「護花郎」,但未經召見,即使是再怎麼備受寵愛的皇家公主,也不能太過逾矩。

  父皇疼愛她,她知道。

  可父皇擁有不止她一個女兒,她也是清楚的。

  向祝晶伸出手,李靜笑了一笑。「來吧,讓我們去看看你的『護花郎』現在怎麼樣了。」

  你的護花郎……祝晶發現她不想反駁這句話。

  然而,她、水遠也不能承認她多麼希望恭彥屬於她。

  恭彥已經說得很清楚,終有一天他得回日本去。

  祝晶沒辦法怪他,換作是她,離家千里遠,思鄉已是甚切,何況家中尚有慈親,怎能割捨得下?

  知道恭彥待她情真意切,她珍惜這段情誼,卻不願意自己成為他的羈絆。

  有生之年她也許見不到他歸鄉,到死都能有他陪伴身邊,對她來說,那已經是莫大的福分了。

  所以,就這樣吧,就這樣吧。

  由高力士中得知「護花」一詩始末的唐明皇,接連召見相關大臣,做了幾件事——

  首先,他召來吏部負責此次貢舉的考功員外郎席豫,要求私下調查此事。在查明真相後,礙于黃榜已出,若撒回崔元善功名,恐將引起軒然大波,因此已令吏部尚書,不得讓崔元善在京師擔任官職,此人將被放至偏遠郡縣擔任小吏,十年之內,不令回京。

  其次,他召來國子監祭酒,詢問井上恭彥平時在四門學館的表現。四門學助教趙玄默人品高潔,願意以其職位擔保這名留學生的才學確實出眾。

  再次,他召見同是日本遣唐而來,如今已擢升為左拾遺的朝衡,一聽他對此事的意見。

  原以為朝衡會力保同是遣唐使的井上恭彥,但令人訝異的是,朝衡自始至終不曾提及一句對井上恭彥的贊許與私人的看法,僅擔保「護花」一詩確實是井上恭彥所作。

  問他何以不願護航?朝衡身穿官服,回答道:「臣領受皇恩,官拜拾遺,僅能就事論事,不能憑己所好,回答陛下的詢問。」

  確實,左拾遺的職責,在於規勸及直諫,因此明皇接受了這樣的回答。他不知道,阿倍仲麻呂那樣的答覆,其實多少是顧慮著恭彥的考慮。然後,唐明皇隱約想起許多年前,在麟德殿上,他曾經與一名年少的日本使者有過對話。他記起那個少年的名字……

  當年那名少年,如今已長成氣度翩翩的君子,此刻就跪在他的面前。

  當初太宗皇帝李世民以科舉取士,發榜當日曾笑稱:「天下英雄盡入吾殼矣!」

  他李隆基也但願天下英雄皆能為他所用,因此他坐在玉座上,對那留學生道:「井上恭彥,你實在該死——既有如此才華,為何在唐十年,卻不見你前來應試我朝科舉?」

  跪在地上的井上恭彥微微愕然,還不及回應,聽見明皇下令要他免禮,他站起來謝恩。「回稟陛下,臣自知才學尚淺,因此不敢應試。」

  明皇以為恭彥僅是謙虛,但為了進一步確定,他向站在他身邊的中書舍人張九齡示意。

  張九齡對恭彥道:「四門學助教趙玄默是我舊識,他以官職擔保你才學過人,倘若你果然才疏學淺,『護花』一詩必非你作,你可知道此乃欺君大罪,不僅你難逃一死,那趙玄默也將受你牽連?」

  聽見恩師會受他牽連,恭彥黑眸閃現一瞬的憂慮。

  明皇又道:「你應知朕素來雅好文章,倘若你真有才德,不必隱瞞,在此殿中,你若能即行賦詩一首,朕就免你責罰。」

  恭彥別無選擇。

  他環顧四周,天色已黃昏,遠方暮鼓聲響。

  宮人陸續點亮宮燈,宮殿中不受日夜更迭所帶來的不便,依然璀璨有如白晝。

  幾名帝王的親信臣子站在帝王身側,他只識得一名張九齡,其它一概不相識。

  絕不能讓恩師受他牽連。情勢已是不可挽回。恭彥在心中歎息一聲,彎身行禮道:「請容臣以殿中景物,賦詩一首。」

  他抬起頭,看向一旁的朱柱與鑲嵌直條窗櫺的白牆,即刻賦詩日:

  「孺子蒙帝愛,承旨作詩詮,日暮晚鐘遠,夜深曉蟬眠;華壇映高柱,寒燈照水仙,升平集賢院,聖明天子前。」

  唐明皇龍心大悅,笑言:「果然是朕屬意的護花郎。」

  開元十五年四月,帝王命日本國井上恭彥應宏詞科制舉,賜姓井,召入內廷翰林院,待詔供奉。

  是夜,帝王乘輦離開集賢殿后,宮人引領井上恭彥離開內廷,到夜宿的地方休息。

  走出集賢殿時,有一群宮女簇擁著一名公主候在集賢殿外,恭彥認出那名公主正是李靜。

  宮禮森嚴,不可犯禁。他只是微一點頭示意,沒想到那片刻的停留,會在宮女群中,看見心愛的好友。

  對於未來的些許不安,乍見那張寫滿掛念的面容,霎時心思全被對她的擔憂而占滿,無遐思及其它。

  怎麼不回家?進宮裡來做什麼?快走吧,祝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