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雷恩那 > 霸氣嬌娘子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喬女自來熟

  十年後——

  時值天朝榮威十年。

  若問這十年來,咱們這位十七歲登基、如今尚未達而立之年的榮威帝待底下哪位臣子最為大方,滿朝皆知,那必然是鎮北大將軍蕭陌無誤。

  提及蕭陌此人的崛起,實是天朝的一段傳奇。

  與榮威帝年歲相仿的他本是景春蕭氏的子弟,蕭氏的根基位在江南景春大縣,在天朝傳承逾百年的世族譜中是排得上名號的。

  蕭家祖上曾有從龍之功,為開國元皇獻計無數,天下初定後,蕭家老祖宗入翰林、拜相封侯,深得聖心,至六十歲致仕時已官居一品,封國公爺。

  元皇特許景春蕭氏「兩代公、三代侯」的榮寵。

  按朝廷制度,蕭家的國公爺老祖宗仙逝後,承襲爵位的蕭氏子弟需降一級,由公爺變成侯爺,到下一代再降一級,以此類推,除非宗族中又出現了什麼出類拔萃、功在社稷的子弟,能博得聖心再度眷顧,如若不然,這麼一代不如一代,遲早要被擠出世族譜外。

  但元皇賜予景春蕭氏的聖恩,令蕭家子弟得以安享兩代國公以及三代侯爺的封爵承蔭。

  只是如今的蕭氏侯爺已是「三代侯」的最後一代,族中子弟庸庸碌碌多紈褲,書讀得好的沒有,風花雪月、鬥雞走狗的事倒樣樣熱中,眼看蕭家下一代就要再降一級,侯爺爵位應是難保。

  什麼?不是說蕭陌出身景春蕭氏,身為鎮北大將軍的他既受聖寵,難道還重振不了家族榮光嗎?

  欸,這可說來話長。

  蕭陌確實是景春蕭氏的子弟,身分卻是嫡長房的庶長子,是現任的蕭侯爺在尚未迎娶正室之前與一名美婢所誕下的孩子。

  之後蕭侯爺風光大婚,那位同樣出身世族大家的侯爺夫人一進蕭家大門就當了人家的「現成嫡母」,還是個庶長子呢,這既是庶又是長的,怎麼瞧都扎眼,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又哪裡能真心善待?

  不過話說回來,當年小小年紀的蕭陌到底一年年長大成人,沒被太過陰私狠絕的手段扼斷性命,看來身為「現成嫡母」的侯爺夫人好像也還可以,然……意外還是發生了。

  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何事,至少那些清楚真相的人從未透露半句。

  但天底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

  從蕭侯府裡一干奴僕所流傳出來的閒言碎語中探究,僅知當時一十四歲的大公子蕭陌似是幹下有辱門楣,甚至疑是穢亂宗族之類不可饒恕的重罪。

  景春蕭氏既然是天朝世族譜裡有名號的,那宗族族譜裡的各代子孫必定記載得十分詳細,講究的就是血緣之親。

  所以不管男女,不論嫡系或旁支,亦不分是嫡子抑或是庶出子女,只要是具血緣的蕭氏子弟,皆會清清楚楚被記進族譜內,同氣連枝,榮辱共享。

  豈知蕭陌這莫名的一亂,竟亂到景春蕭氏的長輩們直接開宗祠,將他當場從族譜中除名。

  再有,這蕭家也是過分,都把人剔出族譜,按理已不是他蕭氏子弟了,竟還賞了十四歲大的少年一頓鞭刑,說是不能要求少年「剔肉還母、削骨還父」,那就以五十厲鞭代替。

  嘖嘖,又不是腦子浸水,都要從此變成陌路人了,誰還願乖乖挨打!

  奇的是……真有這樣倔驢般的笨蛋,蕭大公子還真的毫無異議地趴在長條春凳上受了那一頓毒打。

  據聞被逐出家門的當時,少年渾身浴血,後背幾是體無完膚,且還神識不清,全賴有忠心老僕照看才得以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

  之後人們漸漸淡忘此事,再也無誰提及那位曾是景春蕭氏大公子的少年。

  當蕭陌這個名字再次被人談論、受到注目,已是三年過後。

  沒人知曉他是何時入了行伍,還投軍投到蒙刹蠻子頻頻擾邊的北境前線。

  俗話說富貴險中求,果然如此。

  當時在軍中,蕭陌僅是一名小小總旗,管著底下三十名小兵,卻因一次以寡擊眾的戰役開啟了他一路連升的大勢。

  關於那一場令蕭陌嶄露頭角的戰事其實不算大,是一支約莫百騎的蒙刹兵暗中從山部穀道潛入北境境內,敵人瞞過天朝長駐前線的大軍以及屯堡內的軍民,直接攻打位在後方的老百姓們的糧莊。

  蕭陌對於那一條天然形成的山部穀道實已留意許久,也數度向頂頭將領稟報,請求設點為哨站,無奈上頭的人一再拖延,遲遲未能成事。

  所幸他當日多有留神,且見事甚快,一發現借道潛入的百騎蠻子兵所留下的痕跡後,立時帶著底下三十名兵勇追擊而去,這才有辦法將戰事完全止在那座糧莊內,更是阻斷了敵人南下天朝、化整為零滲進各地的可能性。

  因此那一役的場面儘管不大,卻極其緊要。

  蕭陌於是高升了,他底下的三十名兄弟也跟著風光,而有人受封賞自然就有人倒大楣。

  那位行事拖延的中階將領當眾領了五十軍棍,降了軍級,連帶上頭的參軍、副將等人皆因督導不周,被當時身為行軍大都統的老將軍罵了個狗血淋頭,年歲已屆花甲的老將軍還得趕緊上書請罪,跪乞聖裁責罰。

  剛登基不久的少年新帝隨即發了卷聖旨過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