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寄秋 > 兩世冤家要成親 | 上頁 下頁
二十六


  不知哪一年飛來一對白鶴夫妻,在池子邊上築巢下蛋,沒多久多了幾隻羽色雪白的小白鶴,愣頭愣腦的不怕人,拍拍小翅膀飛到香客身邊討要吃食。

  因為有人餵食,白鶴的數量變多了,又有其他白鶴來築巢,因此天鶴寺寺如其名,白鶴滿天飛,蔚為奇景。

  「娘呀!你別拉我,天鶴寺我又不是沒來過,我認得路,不會走丟。」這麼拉著走多難看,若加個枷鎖就成了犯人,讓人看了笑話。

  「不拉著你,你肯來嗎?每次讓你來上個香都像要挖你一塊肉似的,拖著腳後跟不肯走。」

  沒瞧過這麼拖拉的,走一步路怕踩死地上的螞蟻一樣,慢得讓急性子的周氏都快中風了。

  周氏性子急,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馬上讓她做就會急得冒汗,嘴角生燎泡,一整天都口焦慮上火,難以平復。

  可是她嫁的丈夫卻是慢郎中,什麼事都慢慢來,連分家產都比人慢,還沒開口人家已經分好了,差點就讓他們淨身出戶了。

  好在周氏會吵、會鬧、會撒潑,這才有了遮風蔽雨的屋子和四十兩分家銀子,以及最後討來的讓一家人徹底翻身的十畝沙地,光那一年賣的西瓜就讓他們擠身富戶行列,又買宅子又置地,鋪子也買了好幾間租人,收租金收到手軟。

  不過也如霍青梅所言,因為見他們賣西瓜賺了大錢,十裡八鄉的百姓卯起勁來種西瓜,只要有田有地,都會種上幾畝瓜苗,西瓜種子甚至賣到斷貨。

  只是這些跟風種西瓜的人並不曉得如何培育出好西瓜,什麼授粉、壓蔓、摘除多餘的花朵、控制土壤濕度等技術全然不懂,只是盲目的栽種,以為花越開越多越好,長出的小西瓜一顆不摘留著長大賣錢。

  可想而知,這些西瓜怎麼可能長得又大又甜,完全比不上霍青梅家賣的西瓜沙甜多汁,

  讓人一口接一口吃得欲罷不能。

  何況這些還是普通西瓜,雖然也有人學著弄些怪形狀的瓜,但賣相差了許多,更別說少了上頭的吉祥話,客人都不太想買。

  物以稀為貴,如今家家戶戶都在賣西瓜,誰還花大錢買西瓜,別說一顆三兩銀子了,一斤五文錢也乏人問津。

  這一年的西瓜慘賠,賠得大家叫苦連天,甚至有人因此錯過一季的農作,到了年底都苦哈哈,窮得沒米下鍋。

  而霍家大房、二房也賠了不少,他們厚顏無恥地拔光原本種在沙地上的作物,改種上西瓜苗,自家的地也種了二十畝西瓜,他們想一次賺夠本,翻身做地主。

  誰知最後血本無歸,倒賠了幾十兩銀子,好在還留了十二畝地種糧食,不然就得勒緊褲帶餓肚皮過年了。

  他們也不是沒想過去找霍家三房打秋風,但霍家三房早就搬去縣城的縣衙旁住,每日衙役在旁邊進進出出,大房二房找不到機會,之後霍三老爺又當了官,和縣令稱兄道弟,周氏

  又剽悍潑辣,他們只得熄了這心思。

  而過上好日子後,周氏沒事就喜歡上山拜佛燒個香,加上自家莊子就在天鶴山,更是方便。

  於是吃完飯後,霍家三房一行人就往天鶴山行去,也才有了周氏和霍青梅的對話。

  「菩薩端坐在神壇上又不會長腳跑了,您早去晚去它都在那裡等著,慈眉善目笑看眾生。」神佛若有靈,便不會有那麼多做奸犯科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制裁,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周氏往女兒額側一戳。「還敢頂撞我,也不瞧瞧自個兒都幾歲了,人家李典史的女兒和你同歲都當娘了,前兒個娘還去喝滿月酒,白白胖胖的小子多惹人愛。」

  她是去送禮的,卻受了一肚子氣回來。

  李典史的夫人很刻薄,手抱大胖外孫嘲笑她養個會賺錢的女兒又如何,人太能幹只會嫁不出去。

  這是嫉妒,自個兒沒本事穿金戴銀就用言語諷刺,以為口頭上威風就是贏了,周氏一火大把原本要送出去的小金佛掛鏈收回去,當著李夫人的面換成米粒大小的銀豆子,還挑釁的說——

  「沒錯,我女兒會賺錢,你既然如此清高不屑金銀,那就打賞你一顆銀豆兒意思意思吧!」

  為了這件事,李典史的臉色也不太好看,可周氏擺顯,誰也拿她沒轍,典史官小大不過縣丞,周氏肯給人面子就該燒高香了,泥腿子出身又怎樣,官大一級壓死人,除了縣令大人,整個渡江縣就數縣丞大人最大,你啞巴吃黃連吧!

  周氏慶倖當年聽了女兒的話,就算花銀子打點也要為丈夫弄來官位,不然哪來自己今日的風光。

  不過一碼歸一碼,人家女兒確實結婚生子了,還是女兒的終身大事最重要,她拚著老臉不要也要女兒挑個順心順意的如意郎君。

  「什麼,十五歲當娘?」這是不要命了嗎?拿四塊棺材板換一個孩子,是怕活太長了不

  成?

  霍青梅完全忘了這年代的女子大多十四、五歲就出閣,對她來說這年紀還是靠父母養的國中生,半大不小的小女生成什麼親、生什麼子!

  「你哇哇大叫個什麼勁,想嚇死誰呀!佛門聖地要噤聲,你娘在你這年紀都手裡抱娃了。」

  周氏叫女兒小聲點,別大驚小怪,自個兒嗓門卻十分嘹亮,嚇得樹上的鳥雀全飛走了。

  臂上被一掐的霍青梅欲哭無淚,心想,難怪這裡的人都短壽,年過半百已是高夀,七十古來稀,在她前世,七八十歲的老先生、老太太還很健朗,跳起國標舞比年輕人還帶勁,百歲老人亦不在少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