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風光 > 天下第一美 | 上頁 下頁
四十七


  涇渭分明的幾群人表情截然不同。福子淵一派的人自是臉色鐵青,趙首輔為首的人卻是隱忍喜意,其餘人馬有的懷疑有的傻眼,好半晌福子淵才站了出來,對遺詔質疑。

  「父皇先前並未透露欲立五皇弟承嗣,本皇子可否觀看遺詔?」福子淵已算是說得婉轉,他握緊了拳頭,怕自己下一句話就大罵皇后及五皇子假詔。

  趙氏淡淡地道:「大行遺詔由先帝口述,劉堅書寫,本宮監督,還蓋上了傳國玉璽,欲立五皇子為帝,此事明明白白。劉堅,把遺詔給大皇子一觀。」

  劉堅雙手恭敬地捧著遺詔往前行去,卻沒有直接交給福子淵,只是遞上前讓他看一眼,福子淵伸手想取,劉堅卻雙手一縮,收了起來。

  「為何不能給本皇子細觀?」福子淵臉色微變,他確實看到了傳國玉璽大印,但如此驚鴻一瞥如何辨別真假?

  「大皇子只要確認遺詔內容是立五皇子無誤便好,難道你心有不服,還想造反?」趙氏聲音陡然變得嚴厲。

  「若你們不心虛,又怎麼不敢經本皇子之手?」福子淵冷聲道,而附和他的人也開始鼓諜起來。

  趙氏冷笑道:「皇帝大行之日,你等卻在此吵鬧,成何體統,想必是起了反心,來人啊!」她根本不給福子淵等人反駁的機會,直接說道:「將這群亂臣賊子給本宮拿下!」

  於是原本護衛乾清宮的侍衛突然持刀往趙首輔以外的幾隊人馬圍去,甚至從乾清宮後湧出,將不服的官員直接砍倒在當場。

  福子淵伸出手讓眾人退後,邊退邊大喝道:「你們這是要造反?」

  因為沒預料皇帝會在今日駕崩,福子淵等人根本沒有準備,忠於他的侍衛全都在皇宮外圍,居然被趙氏一幫人鑽了空子,顯然想趁機剷除異己。

  就在刀子要劈向福子淵的時候,乾清宮外突然湧進了大批人馬,在那些受壓迫的人們之前,與侍衛對峙起來。

  福子淵等人仔細一看,發現來人竟是錦衣衛為首,後頭還領著虎賁衛、羽林衛等等,與宮中侍衛對峙,心中不由大定。

  就算遺詔立五皇子之事已無法改變,至少眾人似乎保住了一條小命,雖然己方仍然勢弱,但真要打起來還有得拼。

  趙氏不可能用這種自傷八百損敵一千的同歸於盡招式,為了奪權把自己的勢力都削弱,這樣就算福子勝坐上大位也不長久。

  福子淵心知這應是華惟深安排的,他恐怕早預料到會有今日這一幕,卻不知為何在這等魚死網破的緊要關頭仍不見華惟深出現。

  趙氏見雙方對峙,但她的人馬仍然是強勢的一方,心中雖然不甘,卻也知今日之事最多就是這樣了,反正那些亂臣賊子待五皇子登上帝位,還可以慢慢收拾。

  於是趙氏說道:「陛下慈悲,豈能看你們在此自相殘殺?遺詔既已定下五皇子繼任皇位,就算你們再怎麼不甘心,也成了定局,把刀都放下吧。」

  這些對峙的侍衛們雖然各為其主,畢竟彼此都有交情,能不打起來就不打起來,所以在偷偷瞄了眼各家主子之後,都聽話地放下了刀子。

  趙首輔見機附和,「五皇子繼承大統,微臣拜服。」

  「五皇子繼承大統,微臣拜服。」

  一些趙首輔麾下的,還有跟風拍馬屁的、立場搖擺的人們,全都拜了下去,認清現實支持五皇子,而福子淵及其支持者面無表情的看著這一切,沒有動作。

  他們都知道五皇子繼位後,接下來自己的情況不會太好,既然下不下拜結果都沒差,那他們幹麼拜?

  一場差點充滿血腥的接位宣詔,就這麼在充滿懸疑的情況下結束,由五皇子福子勝繼承大統。

  乾清宮前原本一場可能清洗百官的殺戮,因為華惟深的提前安排,保住了諸多官員嬪妃的命,許多人暗暗感激他,但他卻始終沒有現身。

  在皇帝大行之後,到五皇子登基之前的這段期間,由趙首輔監國理政,一個又一個的政令下達,快狠准地穩定了朝中情勢,也為日後的混亂埋下伏筆。

  首先是大皇子福子淵因不服遺詔,被幽禁在擷芳殿思過,待新帝登基後福子淵若表示悔改,再行封王設藩之事。而擷芳殿裡的樂平公主福瑞雪,彷佛被眾人遺忘,默默跟著一起被幽禁起來。

  福子淵一落難,他主導的新政改革自然跟著停擺,即使諸多中央及地方官員都請求勿要廢止新政,否則已付出的成本將極為可觀,但趙首輔卻是一意孤行,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員,貶官的貶官,調職的調職,連戶部侍郎蔣聰都被狠狠打壓下去,調離戶部改任鴻醃寺卿這種不痛不癢的職位,完全離開了六部的權力核心。

  再來是先帝福康年暴斃的原因被趙首輔公佈出來,竟是元熙真人讓先帝服用了有毒的丹藥,造成先帝龍體快速衰敗,導致駕崩。

  元熙真人自是被抓了起來處以極刑,當他被處決之時,菜市口萬人空巷,奇怪的是他並不為自己辯駁什麼,亦不掙扎,乖乖被梟首示眾。

  人們唾駡指責元熙真人,連龍虎山上的正陽觀亦被封了,可是這樣似乎還不夠解恨,眾人的矛頭驀地指向了消失不見的鳳翔侯華惟深。

  因為元熙真人是華惟深所迎回的,所以便開始有了先皇會去世,其實有著華惟深手筆的謠言傳出,華惟深利用元熙真人達到弑君的目的,所以才會在先皇駕崩之時就避不見面,如今新皇登基在即,他仍消失無蹤,足以代表著他的心虛及罪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