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我在天國守候你 > |
三十二 |
|
江彬的好奇心又升騰起來,他索性在電腦的檢索欄裡,鍵下了拉威爾的名字。 莫里斯·拉威爾 1875年生於法國巴斯克地區的西弗斯。 出生後三個月移居巴黎,十四歲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鋼琴、作曲。 從1901年起,連續三年參加羅馬的作曲大賽,結果次次落選。第四次參賽的時候,因為超過了大賽規定的年齡,連參賽資格都未得到。 有人認為這件事其實是由於「大賽評委會對拉威爾本人持有偏見」導致的,這種言論一出,立刻在巴黎的樂壇引起了軒然大波。最後,連羅曼羅蘭都站出來公開向政府寫抗議書,更把事件推向了高潮,這就是當時十分有名的「拉威爾事件」。 後來,政府為了以正視聽,授予了拉威爾一個最高的名譽國家獎,但是被拉威爾婉言拒絕了,這也使拉威爾得以洗刷恥辱。 當時說話最具影響力的斯特·拉賓斯基曾經評價拉威爾就像是「瑞士的製造工人」。其實,拉威爾出生在法國,幾乎一生都是在法國度過的,但是他的父親卻是瑞士人,是一名鐵道技師。而拉威爾的音樂就像是通過非常周密的計算得出來的精准的音符,和聞名於世的瑞士表一樣精巧而美麗,所以,斯特·拉賓斯基用了上述的比喻。 比如說他的四分之三拍子的舞曲,在一面小鼓上,用四分之三的節奏開始擊打,同樣的韻律反復169回,直至最後的兩小節才有變化,這種長久的情緒才被突然的釋放出來。還有他的樂曲西班牙,阿拉伯風格的旋律被無數次反復地演奏,而其中的變奏和音樂的展開幾乎沒有,也就是說在長達十五分鐘的時間裡,您會聽到不停反復的同一曲調。這在音樂史上幾乎是空前絕後的作品。 而人們在聽這種不斷被重複的音樂的時候,竟然感覺不到一點倦意,好像他的樂曲中真的有什麼神奇的力量一樣。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樂界裡一提到拉威爾,都稱他是「管弦樂魔法師」。但是,這並不是因為拉威爾真的有什麼超人的魔法,而是他從頭到尾,一直堅持不懈的計算,得出最精確的手法,所以才有動聽的音樂。而斯特·拉賓斯基的評價正是一語中的,十分準確地刻畫出了拉威爾的藝術形象。 除此之外,拉威爾的音樂兼具古典美和知性美,自然美中又巧妙地融合了機械美,樂曲柔和舒緩,充滿了人性善良的光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拉威爾申請加入空軍,但是由於身高和體重不達標而落選。兩年以後,他才好不容易當上了運輸隊的卡車司機,可是不幸發生了車禍,腳部又有嚴重的凍傷,所以不久他就退役了。 退役後第二年,拉威爾的母親離開了人世,這給了他巨大的打擊。1929年,奧格斯博多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但是1932年,他再一次遭遇車禍,這使得他渾身都陷入麻痹狀態,一時間和廢人無異。1937年,他接受了外科手術,可手術並沒有成功,他在巴黎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獻給逝去的公主( Pavane pour uneinfante defunte )是拉威爾1899年在巴黎音樂學院讀書時的作品。現在我們所聽到的,是他在十年後,也就是1910年的時候,把原作的鋼琴曲改編成的管弦樂,這是絕對符合他「管弦樂魔法師」的一首曲子。 在原作鋼琴曲問世的時候,就受到了普遍的好評,特別是當時的年輕人,都喜歡這首曲子,有年輕人聚集的沙龍,就有拉威爾的音樂,那是一種先鋒和時尚的代名詞。可拉威爾本人卻曾經說,這首曲子他並不是很滿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十年以後,他把它改編成了管弦樂。 這首曲子的靈感來源於珍藏在巴黎盧浮宮的一幅名畫,那是西班牙畫家貝拉斯克斯的作品「公主肖像」。據說這首曲子後來雖然流傳甚廣,卻一直沒有得到拉威爾本人的認可。 原來,拉威爾非常酷愛法國的高雅文化,懷著對高雅文化的敬仰,他曾寫出過許多名曲,惟獨在這首曲子中,找不到高雅文化的痕跡。 檢索了半天,江彬對拉威爾個人的情況,在腦子裡終於可以畫出一個大概的輪廓了。可是,在眾多篇文章中,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描述就是拉威爾是一個溫順的人。 江彬覺得他跟自己好像不是一路人。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他們都有很酷的一面。 當拉威爾被授予國家大獎的時候,他竟然拒絕了這個最高獎項。事實上人人都會在心裡有著當英雄,做明星的美好夢想,所以面對這樣的榮譽可以作出回絕,這絕對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出來的。人人常常說應該在事業達到巔峰的時候見好就收,但是又有幾個人是全身而退的呢?人的欲望就像是填不滿的無底洞。所以,拉威爾的行為,讓江彬覺得酷極了。 正在江彬專注地研究拉威爾的時候,秘書的聲音響了起來。 「社長,遊戲大賽結束了,劉部長說過來接您。」 秘書的話音剛一落,敏芝燦爛的笑容就已到了眼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