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風流大學生 >
三十四


  十七

  北風呼嘯,滴水成冰。

  期末考試來臨了。各種各樣的舞會,討論會,比賽,講座都停止了,平時不怎麼刻苦的學生,現在白天晚上都背著書包往教室或圖書館走,往日比較空蕩蕩的教室現在坐滿了複習的學生。圖書館更是座無虛席。整個校園籠罩上了一種緊張的氣氛。

  這是八○級學生入學以來的頭一次考試,大多數同學都很重視,都想得個高分。為了取得好成績,有的三番五次地找任課老師問問題、畫重點、套題目;有的早起晚睡,拿著筆記橫背豎背,背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鷹雲對於這次考試也很重視,考試前一個月,他就開始複習了。系裡有些領導和老師對他印象不好,他不想在考試上出問題,讓他們抓住辮子。對於「中國文學史」,他尤其注意,因為他得罪了焦老師。在複習期間,他在這門課上花的工夫最多,不僅把教材看了幾遍,還讀了不少的作品和評論文集,作了一大遝卡片。

  頭一門考試就是「中國文學史」。儘管課程還沒有全部講完,但焦老師還是要求考試,他認為如果不考試的話,大部分學生都會不聽課、不讀書、不學習。

  考試八點開始。鷹雲只帶了一支吸足了墨水的鋼筆進入考場。他坐在位子上,雙臂交叉放在胸前,眼睛平視前方,顯得胸有成竹,就像一位運籌帷幄的將軍準備指揮千軍萬馬殲滅被圍困的敵人。

  焦老師把一大摞試卷分發完畢,將考題念了一遍,就宣佈考試開始。他背著手,在教室的過道裡來回走動,陰鬱的目光掃來掃去,使那些想作弊的同學感到非常緊張。

  最後一道題是:「試論陶淵明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特點(40分)」。鷹雲很吃驚,這不是那天焦老師用來整他的題目嗎?他為什麼要考這道題呢?自從與焦老師發生那次衝突以後,鷹雲花了一段時間專門閱讀陶淵明的作品和有關研究陶淵明的著作和文章,通過閱讀與思考,他對自己在課堂上提出的陶淵明有「阿Q精神」的論點更堅信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焦老師居然又考這道題,而且分的比重占這麼大。

  前面幾道題比較簡單,鷹雲沒花上一個小時就做完了。他覺得今天自己的競技狀態頗佳,思維非常敏捷。他稍微思考了一會兒,就開始答最後一道題。他把教材上有關陶淵明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觀點答完以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論述陶淵明的「阿Q精神」。他覺得這樣做可以改變焦老師對自己的看法,讓他知道自己並不是那種不學無術、渾渾噩噩、信口開河的學生。

  他寫道:「為什麼說陶淵明有『阿Q精神』呢?『阿Q』是魯迅創造的一個不朽的藝術典型,他不僅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封建農村特定的歷史產物,而且超越了時代,是中華民族落後『國民性』的形象寫照。我認為『阿Q精神』的實質就是:等級觀念、自欺欺人、麻木不仁。這些思想特點在陶淵明的作品裡都有表現。首先,我們來分析陶淵明的封建門第等級觀念。陶淵明的門第觀念在他的《命子》詩裡表現得最為突出:『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為虞賓,世曆重光。……』潯陽陶家跟唐堯根本沒什麼血緣關係,也不是一個氏族派生下來的,陶淵明標榜陶家是唐堯的後代,藉以吹噓自己氏族血統的高貴,其思想實質就像阿Q說他和趙太爺原是本家一樣。

  「陶淵明的『自欺欺人』則主要表現在他的歸隱上。陶淵明在他的《感士不遇賦》裡寫道:『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從這裡可以看出陶淵明的歸隱是被迫的,不得已的,並非他不想做官,可陶淵明卻要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等等,完全是在自欺欺人。

  「至於他的麻木不仁則主要表現在他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關心得太少。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末年,是一個階級矛盾尖銳複雜,社會動亂不寧,人民生活極為艱辛的時代,可他的作品對這些幾乎沒有反映,他的詩幾乎全是寫他自己,寫他的世外桃源式的田園生活。

  「以上是我對陶淵明『阿Q精神』的論述,不對之處,請焦老師批評指教。」

  鷹雲答完題,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修改了幾個錯別字,就交卷了。他把折好的卷子遞給焦國功,微笑地看著他,顯得很自信。焦國功接過他的卷子放到一邊,理也沒理他,就去收湘芷交來的卷子。

  鷹雲與湘芷一塊兒出了考場。

  「考得不錯吧?」湘芷問。

  「還可以。」

  「80分沒問題?」

  「差不多吧。」

  「這麼自信?」

  鷹雲笑了笑,問:「你怎麼樣?」

  「我沒什麼高要求,60分萬歲。」湘芷笑道。

  「你開玩笑。」

  「真的,我才不在乎這些考試呢。都是些死題目,全靠死記硬背,誰背得多,背得好,誰就得高分,是吧?」

  「可有什麼辦法呢?」

  「60分萬歲就是一種辦法。」

  「這辦法太消極了,應該進行改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