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戲曲 > 清忠譜 | 上頁 下頁 |
李玉簡介 |
|
李玉字玄玉,號蘇門嘯侶,又號一笠庵主人。吳縣人。約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左右,卒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77)以後。 《劇說》記載:「玄玉系申相國家人,為申公子所抑,不得應科舉,因著傳奇以抒其憤。」吳偉業在《一笠庵北詞廣正九宮譜》的序裡說他:「其才足以上下千載,其學足以囊括藝林,而連厄於有司。晚幾得之,仍中副車。甲申以後絕意仕進,以十郎之才調,效耆卿之填詞,所著傳奇數十種。」從這些材料可見:他出身低賤,沒有做過官,可能在申家從事戲曲工作。申時行死後,家樂流散,賓從紛離,李玉才脫離了束縛,到明崇楨末年,才考取了一名副榜舉人。明亡後專事劇本創作。入清後無意仕進,畢生致力於戲曲創作和研究。 他深通音律,在明末崇楨間就寫過《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即所謂「一、人、永、占」四種,入清以後又寫了《麒麟閣》、《千鐘錄》、《太平錢》、《牛頭山》、《眉山秀》、《兩鬚眉》、《清忠譜》、《萬里園》(以上皆見《古本戲曲從刊》)等,合計共為三十二種,在國內能見到的不到二十種。 他還精于曲學。順治末年,他曾在徐于室、鈕少雅《北九宮譜》原稿基礎上,補充元人雜劇、套數及明初南戲中的北詞,編定《北詞廣正譜》十八卷,是至今較為完備的一部北曲曲譜。李玉還是個戲曲評論家,曾評過《玉簪記》,由書坊「寧致堂」刊印,稱作「一笠庵評本」。他還在康熙六年所寫的《南音三籟序》中,論述戲曲的演變得失,對明代戲曲的創作和選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李玉的早期作品,以描寫人情世態為主要內容,最負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種曲」(一人永占)。 《一捧雪》寫嚴世蕃倚仗其父嚴嵩之勢,把持朝政,賣官鬻爵,為奪取一隻玉杯,害得莫懷古家破人亡,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明代統治階級的貪婪殘暴和社會黑暗。 《人獸關》寫桂薪的忘恩負義。 《永團圓》寫江納的貪富欺貧,也抨擊了邪惡勢力,表現出作者的正義感。 《占花魁》根據《醒世恒言》中的《賣油郎獨佔花魁》改編,通過賣油小販秦重和受騙失身的妓女莘瑤琴之間的愛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但同小說相比,劇本更多地展示了異族入侵、人民飽受亂離之苦的社會背景,豐富了原作的內容。 李玉入清後的作品,較多的是描寫歷史上的政治鬥爭事件或從明末清初的社會生活中取材。其代表作是《清忠譜》,寫明末天啟年間蘇州市民為反對緹騎逮捕東林黨人周順昌而進行的一場鬥爭。劇中揭露了魏忠賢閹黨集團的殘暴統治,描繪了廣闊的群眾鬥爭的熱烈場面,塑造了具有堅貞氣節的周順昌和見義勇為的顏佩韋等五義士的生動形象。 和《清忠譜》相似的還有《萬民安》,描寫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以紡織工人葛成為首的蘇州市民反對稅監鬥爭。 《萬里圓》寫蘇州黃向堅在明清易代之際的兵荒馬亂中到雲南尋父故事,劇中反映了清兵南下時人民遭受的種種苦難,暴露了清朝統治者屠殺人民的罪惡,抒發了作者對於亡國的悲憤感情。 另外,如《千鐘祿》(又名《千忠戮》、《千忠會》、《琉璃塔》等)寫明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佔領南京後建文帝喬裝為僧出外流亡的經過,劇中表現的朱棣的殘暴,程濟、史仲彬等的忠貞,建文帝在逃亡途中的艱險和淒涼,也都隱含著作者對清朝統治者的不滿和對明朝故國的懷念。 《連城璧》寫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牛頭山》寫英勇抗金的嶽飛,《風雲會》和《麒麟閣》寫宋、唐開國時的英雄業績,都流露出作者對於時局的感受。其他一些作品,如《埋輪亭》、《洛陽橋》等描寫不同的歷史人物,表達興利除弊、揚善懲惡的主題,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