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玄幻奇俠 > 遊戲時代·天機破 > |
一〇七 |
|
那曾是我打動蔣老刁冒險渡江的說詞,我原本也打算過江後就直接去臨安,拿到自己要的東西後就走人,金宋間的戰爭于我來說根本就無所謂善惡,我在這個世界也根本就是個外人,雖然對金人和完顏亮沒有一絲好感,卻還沒到刻意和他們作對的地步。但此刻,在親手把幾個同伴推入江中,眼睜睜看著他們被江水吞沒後,我在痛恨著自己的同時,突然覺得該為他們做點什麼,不然我無法原諒自己。 目視前方那個像綠色大田螺的碧螺山,以及臨江巍然峭立的採石磯,我淡淡道:"我要去前方採石磯,宋軍大營。" 冬風蕭索,四野枯黃,就連碧螺山的綠色也十分的黯淡。採石磯下,宋軍大營完全不像我想像的那樣戒備森嚴,劍拔弩張,甚至都沒有一絲大戰爆發前的緊迫感。我準備好的一套說詞都沒來得及拿出來,只說是江北逃過來的百姓,給宋軍送來金兵的情報。守衛營門的兵卒便把我們三人放了進去。 進得營門後,我更驚詫眼前看到的情形,這就是大軍壓境下的宋軍嗎?兵卒三三兩兩散坐於地,衣甲不整,甚至馬鞍也擱地上當了酒案,除了這些濫飲者,更多的像是在營中散亂遊蕩的遊魂,沒精打采愁容滿面。金兵也不想打仗,但就算再怎麼厭戰,軍紀也決不會鬆弛到如此程度。難怪無論西夏李仁孝還是金國完顏亮,在提到南宋人時,在仰慕其璀璨文化的同時,也流露出對其軍隊虛弱戰鬥力的蔑視。 "軍爺,我想見你們管事的將軍,我們有關於江北金兵的情報。"我攔住一個軍官模樣的年輕人問。他倒也和氣,反問了一句:"金兵有多少人?什麼時候渡江?" "金兵號稱百萬,大概要不了多久就會渡江。" 他"噢"了一聲,眼中現出一絲憂色和恐懼,立刻又像沒事人一樣轉身就走,我忙拉住他道:"你還沒告訴我哪裡能找到管事的將軍呢。" "現在沒人管事,"他歎了口氣,"我們是剛從江北撤回的江淮軍,原來領兵的王將軍剛被免了職回京受審,新任命的李將軍尚未到任,你們等等吧,我會安排伙房準備你們的飯菜,你們能從江北逃回來,也算是不容易。" 等等?我瞪大了雙眼,金兵已經磨刀霍霍日夜準備渡江,宋軍居然還沒有自己的主帥?我不知道自己該笑還是該哭,這樣的軍隊,乾脆就任它被金兵滅了好了! 我氣得摔手就要走,一回頭,正好看到幾匹健馬從營門外疾馳而來,打頭者是個文官打扮的中年人,模樣在三十七八間,眉目軒昂,面白微須,于溫文儒雅中透著股天生的英氣。 "喂,你們領兵的將領呢?為何不出來見我?"他在這中軍營帳前勒住馬,環視四周問道,"金兵就要過江,為何你們卻還像是在放假?" 散亂在四周的幾個兵將見是個文官,臉上都露出不以為然的神情,一個小兵反問道:"將軍們逃的逃撤的撤,我們不放假還能怎麼著?" "李顯忠將軍呢?他還沒到任?"他又問道。得到肯定的回答後,那文官稍一遲疑,立刻在馬上直起腰大聲喊道,"我是奉建康府葉義問丞相之命前來勞軍的中書舍人虞允文,去把所有將士都叫過來,我要犒勞你們!" "大人要犒勞我們?"那兵士露出意外的神色,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沒錯!我要犒賞所有將士!"虞允文的聲音有一種文人少有鏗鏘之色。幾個兵卒見虞允文說得肯定,立刻如飛而去,我和蠻牛蔣老刁對望一眼,立在中軍營帳外望著不遠處的虞允文,不知他要幹什麼。我還悄悄問一旁一個老兵卒:"這中書舍人是個什麼官?" 那老兵歪頭想了想,玩笑道:"比芝麻大一點,比西瓜小一些。" 不多時,兵卒們從四面八方會集過來,圍在虞允文幾人的周圍,人數居然不少,黑壓壓看不到盡頭。大家眼中除了有些意外和驚喜,更多的是疑問,還有就是那種敗軍固有的茫然和沮喪。 見兵將已來得不少,虞允文慢慢屈膝爬上馬背,最後在馬鞍上完全站了起來,昂首環顧四周將士,直到眾人都靜了下來,他才大聲道:"江淮軍將士們,你們一定會奇怪,本官為何會來犒賞你們?犒賞你們在江淮與金軍不接一戰就撤回江南?犒賞你們許多人甚至都沒見過一個金兵就敗退回來?不是!這些都不是你們的責任,這是你們主將王權的命令,跟你們完全沒有關係,你們不該背上江淮敗軍的駡名!不僅如此,我還要代表朝廷和江南百姓感謝你們,是你們在撤退時燒毀了所有渡船,使金兵為長江所阻,為朝廷調兵遣將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你們為大宋立下了首功!" 眾將士先是面面相覷,繼而竊竊私語,臉上漸漸露出了興奮之色,腰身也不知覺間直了起來,似乎突然才發覺,自己原來真為國家立下了一大功。 "但是,"虞允文話鋒一轉,"金兵沒有渡船可以建造,長江天塹不可能永遠阻住金兵,金兵一旦渡江,請問諸位將士,以你們現在的模樣,拿什麼來抵擋金兵?" "大人,"一個聲音怯怯地反問道,"金兵號稱百萬之眾,咱們江淮軍僅有一萬八千餘人,哪有可能擋住金兵?" 虞允文望著那軍校問道:"你是哪兒人?" 對這問題大概感到有些意外,那軍校好一會兒才回答:"小人是浙江湖州人。" 虞允文遙遙一指南方,大聲道:"金兵若越過長江,三日之內便能打到湖州,不僅如此,長江以南一馬平川,再無天險。若這長江,加上你們這些忠勇的江淮軍將士也擋不住金兵,那麼,即使你的家鄉遠在嶺南,也逃不過被金兵燒殺戮掠的下場,你們的妻子兒女,也逃不過金兵的淫威和為奴為婢的命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