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玄幻奇俠 > 流水迢迢 | 上頁 下頁 |
二六七 |
|
麒麟穀一役,桓相滕瑞使詐,引蕭遙入深谷。蕭遙陣前臨危不亂,率五百死士力守穀口,及時等到主力大軍前來。但蕭遙卻中箭跌入急流之中,不知去向。 裴琰得知,大驚失色,下嚴命尋找。一個月後,蕭遙無恙歸來,只是身邊多了一名女子。該女子一直以紗蒙面,身有異香。蕭遙要娶此女子為妻,裴琰以其來歷不明,不允。蕭遙當眾割去一綹烏髮,奉給裴琰,謝其授藝之恩,遂攜那名女子的手,飄然而去。 裴洵急追義兄,蕭遙卻將「寒月劍」向後拋出,「寒月劍」直入松樹樹幹。待裴洵抽出「寒月劍」,蕭遙與那女子已不見了蹤影。 自此,「寒月將軍」絕跡于人世。 裴琰率長風騎將桓軍趕回黑水河以北,撫劍長歎,將「寒月劍」投于黑水河。絕世名劍,自此長眠於兩國交界處的深河之中。 裴洵登基為帝后,命人在淩煙閣繪了三十二功臣的畫像,東首第一位,風神俊秀,軒然若舉,便是「寒月將軍」蕭遙。 齊稗 一、長樂之盟與天玄閣 關於齊國與月落國如何結為「長樂之盟」,是齊史上四大疑案之一。 齊太祖裴洵登基,三年後有姜氏遺孤在蒼平府起兵謀亂。太祖命鎮北侯寧思明領兵平定叛亂。 當時,桓國元帝廢順帝,引發「南子之亂」,月戎也發生叛亂,桓國陷入內亂之中。 月落藩王木風見華桓兩國皆忙於平定內亂,便宣佈脫離齊國藩治,自立為月落國。 齊國內亂很快被平定,齊太祖裴洵三度下旨,令木風重歸齊國,木風僅回一字:戰。 太祖大怒,領十二萬大軍親征。到達長樂城後,太祖裴洵卻出人意料地沒有發起進攻,大軍在長樂城駐紮了半個月後,便又撤回了河西。 其間原因,並沒有一個公開的說法。但據貼身隨侍太祖的侍衛透露:太祖抵達長樂城後的當夜,一名姓崔的神秘人求見太祖,出示了一支竹簫為信物。這名侍衛在後來曾見過此人,即是後來修撰《華史》的「天玄閣」閣主崔逸。 太祖與崔逸一番長談後,深夜出城。在城外某處莊園呆了大半夜,將近黎明時才出莊。 太祖回到長樂後,即下令撤兵。回京後太祖頒發詔令:齊國承認月落自立,並與月落國結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 不久,月落國王木風修書齊國太祖皇帝:懇請齊國歸還月落聖教主蕭無瑕之遺物,並將其反抗前朝暴政之英烈事蹟,昭告天下。 齊太祖裴洵下令,將衛昭遺物悉數送返月落。木風主持聖典,月落數萬人於星月峰祭奠英靈,並立下「鳳凰碑」,世代祭祀。 桓國元帝將國內叛亂平定後,在五大貴族部落的慫恿下,本欲再度南征。聽聞齊月兩國結為「兄弟之邦」,于宮中哀歎「木風欺朕也!」遂打消了南下的念頭,自此齊、桓、月三國鼎立,天下有數十年的短暫安定。 由於「天玄閣」閣主崔逸本身為《齊史》的編撰者,故對此段史實的真象隱晦不言。 只是民間多有傳聞:太祖裴洵當夜在那神秘莊園之中,先是見了一名白衣男子,據隨行侍衛辯認,此人風華無雙,依稀象當年叱吒沙場的「寒月將軍」蕭遙。 還據月落方面的傳言:當夜,月落國王木風似乎也帶著一些人馬偷偷出了國境,去向不明,直至天明方才返回國境。 其間真相究竟如何,無人得知。只是自此夜後,隱跡百餘年的「天玄閣」重出江湖,由崔逸執掌門戶。太祖請崔逸為「國師」,禮遇甚隆。 曾有人懷疑崔逸是崔皇后的親人,太祖是看在崔皇后的面子上,才盛待崔逸,但朝廷始終沒有承認此事,崔逸也始終沒有入仕為官。故此說法,也只是民間的揣測而已。 二、慧貞長公主 高祖聖光孝皇帝裴琰共有二子一女,長子裴洵即後來的齊太祖,為聖光孝太后董氏所出。 次子裴洛和獨女裴念慈皆為側室漱雲夫人所出。 據史書記載:裴念慈少聰慧、性嬌憨,深得裴琰寵愛。裴琰年少時談笑風流,成家後日漸威嚴。二子皆嚴格訓育,唯獨對此女十分嬌縱,每當二子觸犯家規,面臨嚴懲時,只要幼女求情,裴琰必網開一面、手下留情。 裴洵和裴洛,得幼妹求情之恩甚多。故裴洵登基為帝后,即封裴念慈為慧貞長公主,允其車駕入宮無需下車、素面朝聖無需宮服。 裴念慈十四歲時,裴琰嘗想將其許配給義子「寒月將軍」蕭遙,蕭遙以「念慈妹妹年紀尚幼」為由謝辭。 蕭遙在成郡攜美隱跡,消息傳回京城,裴念慈正與安帝之姐對弈。聽聞後淡然一笑,落下一子,曰:「君既無心我便休,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待父兄得勝回京,裴念慈即提出比武招親。裴琰也居然同意了女兒這個驚世駭俗的要求。 惜乎當時武林少年英雄凋零,擂臺三日,竟無一人能勝過裴念慈。裴念慈震斷長劍,歎:「我若為男兒身,必執掌武林牛耳,睥睨天下豪傑!」 此話傳回王府,裴琰大笑。 倒是裴洵對這話念念不忘,他登基為帝后,不但封了幼妹為慧貞長公主,還封其為武林盟主,真正是「執掌武林牛耳,睥睨天下豪傑」,傳為一時佳話。 但更令人稱奇的是,裴念慈最後竟然看上了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孔秀才。孔秀才不喜武力,裴念慈便將寶劍束之於閣,洗手親做羹湯,布衣服侍公婆。 有民間傳言:新婚之夜,孔秀才逼裴念慈立誓,不得以娘家之力助其考取功名,方才踏入洞房。 後孔秀才果然高中探花,至於其兩位大舅子有沒有在中間出一把力,不得而知。 只是裴洵登基後,孔探花死活不願意入朝為官,遂在翰林院編史,終老一生。 桓稗 一、滕皇后與「南子之亂」 桓國由於元帝廢順帝,又經歷「南子之亂」,威帝宇文景倫執政期間諸事在後來的史書中多隱晦不明。但對滕皇后之記載卻十分詳盡。 傳言說是元帝雖廢了順帝,但對順帝之母,當年的滕皇后卻十分敬重。私下也曾常歎「滕皇后雖是南人,卻實當得起『母儀天下』四字。」 滕皇后乃華朝人,眉目清華、溫婉端凝。威帝宇文景倫借其父滕瑞之智謀,登基為帝,即立其為皇后。 滕皇后好讀書、通禮儀,生性節儉、殷勤恭順。其深明大義,屢有明諫。威帝在滕瑞等南人士子的支持下對桓國軍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屢遇阻力,每遇煩燥不安之時必到滕皇后宮中小坐,經皇后悉心勸慰,便會心情轉好,威帝也因此對滕皇后十分敬愛。 但宮中屢有傳言,威帝宇文景倫最愛的並不是滕皇后,而是一名月戎國女子。該女子還與威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即威帝未登基前從月戎國帶回來的一個男嬰。但威帝始終沒有承認此事,只是收這名男嬰跋野風為義子,後封為鄭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