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浴血羅霄 | 上頁 下頁
蕭克簡介


  蕭克(1907.07.14—2008.10.24),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曾任紅四軍十二師師長、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冀熱遼軍區司令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訓部部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等職。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生平】

  1907年7月14日出生於湖南省嘉禾縣小街田村,原名蕭武毅。他受革命進步思想的影響,學生時代就組織「共學社」,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學生運動。

  1925年冬,從本縣甲種簡易師範學校畢業後,隻身前往廣州,1926年初,考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該教練所後歸併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並隨國民革命軍征戰江西、浙江等地。

  1927年初,到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他投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洪流,並於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蕭克同志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失利後,他在家鄉組建中共嘉禾南區特別支部,組織領導當地的革命鬥爭。

  1928年初,他參加了朱德、陳毅組織的湘南起義,參與組建宜章獨立營,任副營長兼連長,並率部參加井岡山會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歷任連長、營黨代表、營長、第一縱隊參謀長。他身先士卒,數次在戰鬥中英勇負傷。

  1934年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同年7月,擔任紅六軍團軍團長,奉命率部先遣西征,為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開闢通道,拉開了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的序幕;

  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成立,他擔任副總指揮,10月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軍長,1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他帶領部隊爬雪山、過草地,為保存紅軍力量和實現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作出了重大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他於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一二〇師副師長,與賀龍、關向應一起揮師東渡黃河,出兵山西,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率部參加了忻口戰役,組織指揮了收復河曲、保德、偏關等7座縣城的戰役。1939年2月,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提出了「鞏固平西抗日根據地,堅持冀東遊擊戰爭,發展平北新的遊擊根據地」的方針,在北平周圍創造和發展了平西、平北、冀東抗日根據地,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開展有聲有色的鬥爭,狠狠地打擊了日偽軍的氣焰。

  1942年2月,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協助聶榮臻堅持、發展和壯大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指揮該地區的反「掃蕩」戰役,總結推廣了冀中地區的地雷戰、地道戰等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

  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委員、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1944年4月,他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8年5月,蕭克同志根據黨中央關於辦「大軍校」的指示,參與創辦了華北軍政大學,兼任副校長。

  1949年5月,調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南下,橫渡長江,進軍中南。他聯絡民主人士,組織策劃河南張軫起義和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為武漢的順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他參與指揮第四野戰軍千里追殲,席捲中南、西南,先後進行了6次較大規模的戰役,殲滅了中南地區國民黨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諸部共43萬人,解放了湘、鄂、贛、粵、桂等省和海南島,消滅了國民黨軍在大陸上的殘存主力。

  1950年6月,蕭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部長。他在組建軍訓部機關的同時,著重抓了籌建軍事學院、組織編寫軍事條令和指導全軍軍事訓練等主要工作。

  1954年11月,蕭克同志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4月,兼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負責全軍的教育與訓練。1957年11月,任訓練總監部部長。在1958年「反教條主義」運動中,蕭克同志遭到錯誤批判,並被解除職務。1959年9月,調任農墾部副部長,他堅持原則,反對浮誇,糾正在橡膠種植工作中的冒進計畫,先後主持制定了《國營農場工作條例》、《國營農場領導管理體制的決定》等40余項綜合性和專業性規章,對加強和改善國營農場的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江青集團的打擊迫害。1969年冬,他遭受錯誤批判,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在逆境中,他始終堅定信念,堅持學習,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本色。

  1972年5月,蕭克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他重返軍隊院校領導崗位後,夜以繼日地投入工作,同其他校領導一起抵制「四人幫」的干擾破壞,狠抓領導班子、教員隊伍和教材建設,全面整頓恢復了學校正規的教學工作秩序。1975年,他頂住「批鄧」和「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壓力,深入調查研究,先後提出了「治軍必先治校」、「把教育和訓練放在部隊建設的首位」等主張,受到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葉劍英同志的充分肯定。在他主持軍政大學工作的5年中,學校共開設12個班次,培訓學員6600多名,為後來軍隊撥亂反正和新時期軍隊建設與發展培養了大批治軍骨幹。

  1977年12月,他任軍事學院院長兼第一政治委員,後又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他帶頭破除「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堅持實事求是,大力平反冤假錯案;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恢復和發揚我軍治校辦學的優良傳統。

  2008年10月24日12時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著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朱毛紅軍側記》、《中華文化通志》、《蕭克回憶錄》、《蕭克詩稿》、《浴血羅霄》等作品。其中,《浴血羅霄》獲1988年茅盾文學獎榮譽獎終。

  【所獲榮譽】

  1934年活捉國民黨軍旅長侯鵬飛,受到中央軍委的傳令嘉獎,並獲二等紅星獎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88年獲得茅盾文學獎榮譽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