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新青年 > 青年雜誌第一卷第四號 | 上頁 下頁
希臘之危局


  巴爾幹者。今茲歐戰之醞釀地也。自布加利亞加入德奧聯軍以來。塞爾維亞之命運。益涉于危。斯時仍以中立稱者。惟有羅馬尼亞與希臘二國。羅國當義大利加入戰局時。幾有傾向協約國之勢。賴國王飛蝶南及首相。維持國勢於千鈞一髮之除。迄今尚未墜入深淵。而希臘於條約上雖負有援塞之責任。震于興登堡及麥剛森之軍威。不得不徘徊觀望。故在同盟軍方面。德國對。之有擔保希臘土地完全之宣言。在協約國方面。英國願割居比路島。以易其執戈相從之決心。其外交之左右為難。固不待言。而影響且及於政局。嗟乎。立國於巴爾幹之難。顧如是耶。溯自十月六日。前首相維尼柴洛。入覲國王昆士坦廷。國王告以內閣之政策。不能全用。維氏即日辭職。令薩米斯組織內閣。一時政局稍定。未逾兩旬。英國忽向希政府提出條件。希臘能加入戰局。除割讓居比路島外。許以軍事上之扶助。小亞細亞屬地及希臘邊界。擴至君士但丁。並允於媾和後。退出英軍所占愛琴海群島。賠償一切損失。首相薩氏。以希臘國民與陸軍皆主嚴守中立之辭拒之。旋內閣動搖。因陸軍大臣之一言。維尼柴洛以為侮辱議院。要求即行道歉。首相起助陸軍大臣。且要求投票。表決信任政府與否。其結果否認者較贊成者。多三十三票□。維氏複于下議院會議時。詆責政府。甚為強硬。議員某斥其不信任希王愛國之心。維氏答稱當討論國事之際。彼不願牽入國王二宇。當知立憲政體。國王不負治國之責任。惟政黨之愚昧領袖。始思以國王為護符。實則國王者無責任之人也。立憲國之責任。全在內閣。國王對於責任內閣。固有表示不同意之權。然經近今選舉後。實無所謂異見。故吾王今已無表示不同意之權。吾王洵為名將。然於政治上則無等於軍事上之經驗。於是薩氏入奏國王辭職。國王極力慰留。薩氏不允。謂前本無意就職。嗣為鎮定時局起見。勉任其艱。今與議院意見參差。萬難辦理國政。國王當即召集各黨領袖會議。議畢。命斯柯洛第組織內閣。任首相兼外部大臣。隨解散國會。定十二月十九日舉行選舉。法報對於此舉評論。竟謂此乃希王政策之一階級。以期履行與德奧私立之約。政府設不早為之備。將在巴爾幹續受打擊。國人斷不能原諒政府。至英倫聞此事。雖不若法國恐惶之甚。但眾皆承認希臘與協約國提攜行事之希望。已為希王之舉動所掃除。希政府遂照會法政府。謂希臘決計續守對於協約國抱持誠意之中立。希臘政府。深望英法俄不為離間希臘與協約邦交之流言所惑。駐希英法俄三國公使。隨往晤首相斯氏。謂協約國軍隊。如退於希臘境內。屆時希臘將取何種態度。請預先聲明。再希臘對於英法軍隊。應與塞軍同等視之。法國複遣閣員柯香往雅典。通告希政府雲。英法艦隊。已集瑪律泰。希臘如有陰謀。必加以重懲。英國因希臘態度。對於將來聯軍。容或退入希境一節。頗不明晰。宣言當以壓力加諸希臘。國人聞之。甚覺恐惶。迨英陸軍大臣吉青納行抵雅典。謁見其君相後。人心略定。十一月二十日。希外部大臣。向外交團領袖。宣稱塞兵如入希境。希臘為保全中立起見。擬即卸其武裝。拘禁大營。俟戰爭結局時釋放。蓋希臘力避戰事延入希境也。協約國各使。聞希政府之宣言。如此果決。甚為怏怏。是日。英使署發表公文。稱聯軍既在希臘領土登岸。當然在希臘境內。可以自由行動。今希臘政府對於聯軍安甯及自由行動權。頗不明晰。故協約國暫行停止希臘向所享受商業上與經濟上之便利。協約國此舉。並非強迫希臘取消中立。但恐希臘政府。容或施行與其保障之言相矛盾之計畫。故不得不出此。如此事之疑點。一經消滅。協約國即行撤銷妨阻商品運至希臘之障礙。逾日。英法俄意公使。會同向希臘首相提出通牒。要求希臘切實聲明對於巴爾幹戰爭之態度。雖未限時期。但請希政府從速答覆。希內閣即開議。討論此事。二十四日。雅典來電。稱希政府已答覆協約國之通牒。聞希政府已接受協約國之要求。允不解除聯軍武裝。並許聯軍在希境之內。自由行動。及用希臘之鐵路電線。惟對於若干細則。須續行審查協約國之通牒。且聲明聯軍所占希臘土地。自當於相當之時期內恢復原狀更。當予以相當之賠償。並聞向協約國提議。請派軍事專家與塞國。陸軍參謀部。討論協約國通牒中關於薩洛尼加之要求。協約國複以詳文致希政府。以補前文之闕。至二十八日夜。希政府以覆協約國第二通牒之文。送交協約國公使。大旨謂若主權無損。且不蒙軍事性質之限制。則希臘仍守其中立。又謂薩洛尼加及其鐵路。若在協約國掌握中。則希臘軍隊。將喪失其所有之唯一接濟根據地。希臘外交情形。至此困難已極。二十九日。倫敦來電。猶稱雙方仍抱美滿結果之望。巴黎來電。則稱政界謂希臘此次與協約國之交涉。得滿意解決。其然。豈其然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