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新青年 > 青年雜誌第一卷第一號 | 上頁 下頁
德意志皇帝(威廉第二)


  世界說苑

  李亦民 編譯

  德意志皇帝(威廉第二)

  德國今皇威廉二世。生性好動。不肯一息安居。終歲生涯。送於僕僕道途者三分之二。以是人多稱之曰「旅行皇帝。」即位之後。巡行聯邦諸國。以次遍遊外邦。除法蘭西西班牙外。歐洲海陸。無不印其足跡。關於制度民俗。每以考察所得。擇長棄短。佈施於本邦。所裨至厚。其影響國際政局者。尤無待言。

  帝既好旅行。尤喜與民間酬酢。九五之尊。弗自覺也。民間有大宴會。請求臨席者。恒弗拒絕。每臨席。必以種種演說。博人心歡。前年東普魯士之克尼布斯市。開紀念祝賀會。市人以臨場請於帝后。帝快諾之。及期。第三皇子亞達伯爾。忽罹疾病。皇后身任看護。不得與俱。皇帝乃隻身前往。於祝賀演說之末。說明皇后未能偕來之故。且代表皇后。致慊詞於市人。每日散步公園。行人致敬禮者。亦必舉手以為答。

  帝于普魯士東北邊加忌林村。建設離宮。每與皇后皇子。自駕汽車。隨意來去。初無何等儀式。其來也。如為村人所預知。則有少女十人或二十人。手持國旗。口呼萬歲。以歡迎于道左。皇后必與諸女一一接吻。以示親愛。帝則揚帽以答之。居離宮。與鄰人酬答。粗樸無飾詞。鄰人男婦。亦悉依帝以為活。蓋帝於此間。置有田圃。並陶業製造場。以所得供離宮之食用。鄰人大半。皆投身於工作也。故此間群眾。但知帝為離宮之家主。初不以帝王目之。帝于諸人工作時。好為任情之指使。往往不中法度。怯弱者唯唯聽徒。狡黠者則兢兢較量。甚至釀成互訟。求最後之裁決于所在審判官。不幸宣告敗訴。須由威廉二世負擔償金。帝乃坦然支給之。不以為忤。且延對手于宮邸。飲以麥酒而解嘲焉。然膠執已見之爭執。固不能因是而稍戢也。

  德人中最受皇帝優遇者。惟軍人學者與實業家。小學教員。亦頗蒙殊禮。帝旅行所至。對於彼輩。靡不恩寵有加。故小學師生。忠愛之精神。亦出人意表。一九一二年五月。帝命柏林小學教員。於帝室劇場、開觀劇會。帝亦親臨焉。諸教員歡呼迎駕。聲震戶外。已複彼此互語曰。「可愛哉凱撒。(德人呼帝為凱撒。蓋以羅馬凱撒大帝擬之也。)快哉今日之觀劇。國有凱撒。真吾曹之至樂也。」以故凱撒所至。恒有兒童千萬。歡呼萬歲。以相送迎。而全國人心。則奔向于軍事實業與學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德國陸軍將校。凡二萬五千。其中半數。皆與皇帝有個人交誼。海軍將校一千五百。則一一為帝所親知。嘗當眾演說曰。「統一德意志帝國者。非國會之多數黨。乃朕所厚賴之軍人。」故雖下級士官。得與宮庭宴會。與皇帝皇后。並肩跳舞。以取歡娛。至政治方面。則喜擴張帝權。侵國會及宰臣權力。雖受激烈之非難。弗之顧也。德例。皇帝演說。無論為筆書。為口說。須經宰相檢閱。始能發表。今帝苦此苛例。恒弁髦之。一九零八年。帝以自由意思。與英國外交家。為不謹之談話。揭載於「德力帖勒」新聞。大遭國際之抨擊。國會各黨議員。一致引以為病。欲使獨裁外交。不再現於德國。群議申明舊例。明責任之所歸。宰相碧洛。迫於眾論。引咎自責。向皇帝乞骨歸田。帝以眾怒難犯。乃不能不俯首認咎。且保證自今以後。悉依立憲原則。由宰相負政治責任。眾心始安。而蓮花妙舌之辯才。自此不敢輕於啟口。亦一快事也。

  德皇之銳意海軍也。實受英國之感化。英為海上帝國。早得言論界之確評。德意志則以空中帝國。與法蘭西之陸上帝國。並稱者也。(詩人海雷之語)帝謂海上權利。不應為英人獨有。即位之初。提出增加海軍豫算於國會。不幸竟遭否決。帝深以為憾。嗣後每得機會。必以海軍之必要。遍告國人。一八九五年。大宴國會議員。發表長篇演說。痛陳海軍為帝國唯一之急務。顧猶不見聽也。一八九八年。民間有海軍協會之組織。創立二載。會員滿六十萬人。帝既得此有力之聲援。乃更提出海軍新豫算。反對黨仍振振有詞。帝一面大開宴會。疏通意見。一面將手制之列國海軍擴張比較表。送交議會考查。又多方鼓吹輿論。以促議員之反省。夙昔懷抱之海軍政策。乃得依次觀成。不及十年。海上威權。一躍而躋世界第二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