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升官圖》等戲劇作品(5)


  劇作者把樸素美麗的神話同人民反抗強暴的壯麗鬥爭揉合在一起,反映人民追求自由解放的願望,富有浪漫主義色彩。這兩部戲劇都從魯迅的《故事新編》吸取了經驗。《嫦娥奔月》的第二幕直接採用了《故事新編》中《奔月》的一部分,把嫦娥厭吃「烏鴉肉的炸醬麵」的生動描寫搬上了舞臺。除《捉鬼傳》和《嫦娥奔月》外,吳祖光這個時期還寫了神話劇《牛郎織女》、話劇《少年游》,現實意義不及以上兩劇,但戲劇效果都較好,演出時受觀從歡迎。

  一九四七年,國民黨在「剿匪」、「戡亂」軍事上連遭失敗之後,變本加厲地強化了法西斯的政治統治和文化專制,因而國統區進步戲劇活動走入低潮。在劇壇趨於沉寂的日子裡,田漢創作的話劇《麗人行》先後在無錫、上海、北平、天津、長沙、武漢等地上演,猶如一聲春雷,又一次震動了當時的劇壇,充分顯示進步戲劇工作者威武不屈的鬥爭意志。

  《麗人行》劇本完成於一九四七年春季。作者巧妙地用抗日的題材主題表現革命的思想內容。劇本以抗日戰爭勝利前處於日本帝國主義魔爪蹂躪下的上海為背景,表現三個不同階層的青年婦女所經歷的曲折生活道路。樸實善良的紗廠女工劉金妹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女性。她受過日寇淩辱,全家又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丈夫受流氓殘害瞎了眼睛,生活的重擔靠她一人挑起。在一切生路斷絕後她被迫出賣肉體,但並不能改變悲慘的生活處境。她在絕望中走向黃浦江邊,終於經革命者救助而得到新生。

  女知識青年梁若英有正義感和愛國心,抗戰前同革命者章玉良結了婚,生了女孩貝貝。抗戰爆發後丈夫離家從事抗日工作,多年沒有音訊。梁若英由於生活的重壓,又經不起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誘惑,同有金錢而無氣節的文化漢奸王仲原同居。幾年之後,章玉良由於地下工作需要被調回上海,經組織的協助同梁若英見了面。在這次會面中兩人一起被日寇逮捕。章玉良在獄中受盡折磨,堅貞不屈。梁若英在章玉良精神鼓舞下也經受住嚴刑拷打。

  兩人出獄後,章玉良繼續從事地下工作,女兒貝貝回到生父一邊,梁若英思想感情極度矛盾,由於留戀舒適的剝削階級生活,仍然回到了王仲原身邊,但王仲原另有新歡,拋棄了梁若英。在絕望中梁若英企圖自盡,同劉金妹一樣得到黨組織的挽救和指引而走上新的道路。女青年李新群是留在敵後堅持鬥爭的地下工作者,同她的丈夫孟南一起,日夜艱辛地為革命而工作,滿懷信心地迎接勝利。她熱情救助劉金妹,為章玉良、梁若英出獄而奔走,最後幫助劉金妹、梁若英走上革命大道。

  劇作者懷著深摯的感情塑造了這三個青年婦女的形象,也刻劃了革命者章玉良、孟南及黨組織領導人劉大哥的形象,譜成了一曲黨的地下工作者的頌歌,這在當時國統區的戲劇創作以及其他文學作品中都是少見的。劇本打破了話劇通常分幕的結構形式,吸取中國戲曲的經驗,根據劇情需要,將全劇分為長短不一的二十一場次,穿插交錯地展現了三個青年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場面,又以党領導下的抗日鬥爭為主線把它們連貫在一起,因而全劇場次雖多,但渾然一體,有條不紊。

  儘管三個女性形象的塑造仍存在一些缺點,但在田漢的大量戲劇作品中,《麗人行》的思想藝術成就是較高的。《麗人行》的演出正是美帝國主義官兵在北平強姦中國女學生激起全國學生抗議運動之後,這部戲劇起到明批敵偽、實揭美蔣的戰鬥作用,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讚揚,也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注意。據陽翰笙回憶,演劇二隊在平津演出《麗人行》時,特務們一再下令停演,並且說只要加上「造成這種種罪惡的現象都是『共匪』的叛亂」這句話戲就可以演下去。「但二隊的同志們寧可冒逮捕監禁的危險,誓死也不把這句話加上去。」(注:陽翰笙:《國統區進步的戲劇電影運動》,《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文集》第263頁)這充分說明了《麗人行》這個劇本的政治效果和進步戲劇工作者的戰鬥決心。

  田漢在解放戰爭時期除創作《麗人行》外,還組織劇本《清流萬里》(即《文化春秋》)的創作。這部歌頌艱苦奮鬥的中國文化工作者的話劇,由於伶、吳天、徐昌霖、陽翰笙、潘孑農、顧仲彝執筆,田漢負責「總讀」和「統一調整」,出版於一九四七年十月。全劇分三幕六場,從抗戰勝利前夕寫到勝利後復員到上海。劇中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江孟群和為民主教育嘔心瀝血的教育家邢益知為中心,描繪了一幅進步文化工作者在苦難的歷程中團結奮鬥的畫面,有一些寓意深刻、感情色采濃烈的場面。但全劇劇情比較平淡而拖遝,戲劇效果較弱。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特別是一九四八年以後,國民黨反動統治日益接近總崩潰,國統區內進步戲劇的出版和演出都被禁止,進步戲劇作品只能在解放區或香港發表。宋之的進入解放區以後寫作的獨幕劇《群猴》和瞿白音在香港發表的獨幕劇《南下列車》,是這期間鞭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戲劇代表作。《群猴》寫作於一九四八年,以國民黨的偽「國大」選舉為背景,把國民黨各派系的代表人物集中到某城市一個鎮長家裡,讓他們在舞臺上作耍猴式的自我表演。這一夥「書記長」、「主任」、「女國大代表」之流,為了拉選票,戲法耍盡,醜態百出。

  從「我的媽是她姑母的表姐」、「孔院長的舅父的外阻父的堂房妹子是我姨媽的表姐的姑母」,這樣拉親攀戚到按奇妙邏輯鑒定自己是蔣介石公婆的「小舅子」、「親兒子」、「親女兒」,爭得臉紅耳赤。正當「主任」忽出奇想,高喊「美國人是我的爸爸」而居壓倒優勢時,下賭注的妙法又出來,從十萬元抬到二百萬,從支票、法幣到黃金、美鈔,吵得不亦樂乎。然後是互相揭發、謾駡以至扭作一團,打得鼻青眼腫。最後員警出來干預,大家裝成耍猴戲。劇本的現實性很強,雖然尚欠深刻,但對國民黨官僚政治的腐敗、「民主憲法」的虛假,以及各派系之間的爭奪,作了辛辣的諷刺,在喜劇藝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南下列車》寫作於一九四八年初。那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直逼長江,蔣介石偽裝下野,國民黨官員倉皇南逃。劇本以由武昌開廣州的一列南行列車的餐車為背景,對國民黨「達官貴人」的醜惡嘴臉和靈魂作了逼真的描繪。登揚人物有自稱「國家的一切法律,都得由我來立」的「立法委員」,有為蔣家王朝「公忠體國,苦心孤詣」的「和平販子」,有偽國防部宣佈「壯烈犧牲」的「國民黨集團軍副總司令」,還有「被誤為左派人士的地主」等等。在南下列車上,他們仍然以高貴人物自居,飽食痛飲之後在一起議論時局,除「副總司令」稍明大局、退休回家外,都幻想恢復他們的開堂。

  但他們也明知,無論是「百萬雄師」,還是高喊「和平」、「革新」,都挽救不了蔣家王朝的覆滅。於是,他們想「搭線」,搖身變為「左派」。由於投機心切,「立法委員」把一個反動透頂的地主誤認為「左派」而加以奉承,喜劇在這裡達到了高潮。這個劇本通過一列車廂裡的人和事,反映了國民黨統治集團的一片混亂景象,從側面歌頌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在第一次全國文代大會期間演出,受到代表們的歡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