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鐵道遊擊隊 | 上頁 下頁
相關資料


  【作者簡介】

  劉知俠(1918-1991),河南省衛輝市龐寨鄉柳衛村人,著名作家。他一生中給後人留下了4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風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鐵道遊擊隊》至今不衰。還成為了現在小學6年紀3單元的其中一個教材。

  劉知俠原名劉兆麟,自幼家貧,跟隨父親在村邊道清(滑縣道口鎮——博愛縣清化鎮)鐵路打工、撿煤核,跟隨母親在外祖母家放豬。劉知俠11歲那年才開始上半工半讀學校,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衛輝一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隨父親和鐵路員工撤到了黃河以南流落到武漢。1938年夏天,他從報紙上得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招生的消息,懷著抗日救國的熱情,奔赴陝北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這年冬天,在行軍路上,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5月,劉知俠抗大畢業後,又留校學習軍事專業。學習結束後,劉知俠隨分校到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分配到抗大文工團工作。1943年抗大取消建制改編為教導團,劉知俠隨文工團調到山東省文協。這年,濱海抗日根據地召開全省戰鬥英雄模範大會,劉知俠在會上結識了鐵道遊擊隊的英雄們,被他們的戰鬥事蹟所感動。決定把這些英雄事蹟寫成文學作品。他兩次通過敵人封鎖線去魯南的棗莊和微山湖,到鐵道遊擊隊深入生活,為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收集了豐富的素材。

  全國解放後,劉知俠擔任了濟南市文聯主任。1950年山東省文聯成立,他任編創部長、秘書長、黨組委員。在此期間他創作了短篇小說《鋪草》,深受廣大讀者喜愛。1952-1953年他的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出版,後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據統計,《鐵道遊擊隊》的原本加上各種節編本、縮寫本共出版了300余萬冊,並譯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國文字在國內外發行。

  1953年,劉知俠調上海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他將建國後發表的短篇小說編成《鋪草集》,同時創作了《鐵道遊擊隊的小隊員們》。1959年,山東省文代會選劉知俠為省文聯副主席兼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主席,並擔任《山東文學》雜誌主編。同年被選為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60年創作了短篇小說《紅嫂》和中篇小說《沂蒙山的故事》等,後又將這些作品彙集成了《沂蒙山故事集》。1979年劉知俠任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期間,寫了中篇小說《芳林嫂》。

  1986年劉知俠定居青島後,在垂暮之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沂蒙飛虎》與40萬字的《知俠中短篇小說選》以及20萬字的《戰地日記》(即淮海戰役見聞錄)。為了著作,他到西鎮一個老同志家裡借得一間空房寫作,每天步行四五裡,中午二、三個包子,一壺開水。

  劉知俠關心年輕作者,百忙中還經常抽空外出輔導。他還很好客。他給夫人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地來青島的老同志、老戰友、老朋友一定要留他們吃飯。每年夏天他們家裡住滿了客人。有一間房子被譽為"國際旅行社",那是為了給自費來旅遊的客人住的。他用稿費資助過別人,用稿費繳過3萬元黨費,而他自己卻克勤克儉,艱苦樸素。用過的火柴盒他總捨不得丟掉,去買些零散的火柴棒裝進去繼續用。

  1991年9月30日上午,劉知俠因腦溢血猝發去世。但他的作品仍在鼓舞、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說生而有芳,死也留芳。

  【鐵道遊擊隊介紹】

  鐵道遊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微山湖一帶為主要區域的抗日武裝。其傳奇般的英勇事蹟及影響,在全國及世界留下光輝篇章。該遊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鐵道隊」。人員最多時達200餘人,鐵道遊擊隊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隊長,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鐵道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截列車,打洋行,毀鐵路,炸橋樑。與日偽展開殊死搏鬥。令日偽聞風喪膽。鐵道隊還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千餘名將士過境。被肖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

  從百姓中走來的抗戰特種兵部隊——鐵道遊擊隊

  1945年10月,在棗莊和臨城的1000多日軍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遊擊武裝投降。這是有史以來軍事受降中十分罕見的一幕。

  這支由鐵路工人、小攤販、礦工和流浪者組成的非正規部隊,捨生忘死,在鐵路線上與日軍周旋了7年之久,是日寇侵華的心腹之患。

  鐵道遊擊隊的雛形——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棗莊情報站出手不凡

  棗莊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重要的能源重鎮之一。抗戰全面爆發前,這裡擁有全國最大的華資煤礦——中興公司。1938年5月,日軍佔領棗莊後,在此駐紮了一個團的兵力,開始對這裡進行瘋狂掠奪。

  當時,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轉移到了抱犢崮山區之後,由於情報比較閉塞,經常和敵人遭遇,使部隊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為了及時掌握敵人出動的情況,總隊選派兩個排長洪振海和王志勝到棗莊建立了抗日情報站。

  洪振海的姐夫是一位火車司機,正是這個機緣,使洪振海很快學會了開火車,並能在時速40公里的火車上上下自如。日軍侵佔棗莊後,25歲的洪振海放棄在鐵路上的偷煤營生,在一位共產黨員的介紹下,他和朋友王志勝一道加入了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

  洪振海在微山湖潛伏下來後,迅速在火車站附近建立了秘密情報站,並派王志勝以搬運工的身份,打入日本人開辦的「正太洋行」。

  1939年8月的一天,一列滿載日軍的火車駛入棗莊站。王志勝迅速將這一反常現象報告給洪振海。洪振海判斷,日軍增兵棗莊,其目標極有可能是山中的抗日義勇總隊。他一面通知總隊迅速轉移,一面考慮怎樣才能有效地牽制日軍。

  火車站南邊的「正太洋行」吸引了洪振海的注意。表面上,這個小院顯得十分普通,但私下裡,它卻擔負著收集山東南部、特別是山區根據地軍事情報的任務。打掉它,就打掉了日軍在山東南部的眼睛。但是洪振海和王志勝潛入棗莊時並沒有攜帶足夠的武器,他們大膽決定使用家家都有的菜刀去襲擊洋行。

  第二天,洋行裡的三具屍體使日軍大為震驚。於是,他們中斷了掃蕩行動,開始全城搜捕,但此時洪振海等人已經轉移到山裡隱蔽起來,而王志勝正在日本人的指揮下,忙著搬運屍體。

  此後,情報站又陸續向山裡送出了一系列情報。洪振海感到,槍是他們最需要的。仍在洋行工作的王志勝,在一次裝卸日軍貨物時,意外地發現了槍支,於是他巧妙地做了記號,並迅速通知了洪振海。1939年10月的一個夜晚,當裝有槍支的火車緩緩開出車站,早已埋伏在鐵路旁的洪振海,飛身爬上火車……

  就在洪振海搞槍的同時,八路軍115師的主力也開進了魯南抱犢崮山區。原在這裡活動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被整編為115師蘇魯支隊,其性質也由地方武裝升級為正規部隊。

  八路軍精心打造由失業工人和無業遊民組成的棗莊鐵道隊,原來的草莽英雄開始了令敵膽寒的特種作戰生涯

  1939年11月,洪振海召集6名鐵杆弟兄,在棗莊情報站的基礎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隊伍。因為主要在鐵路線上活動,洪振海將它命名為「棗莊鐵道隊」。這也許是當時中國惟一一支在鐵路上活動的遊擊隊。

  次年2月,蘇魯支隊正式將鐵道隊納歸直屬,同時任命洪振海為鐵道隊隊長,王志勝為副隊長,並抽調三營副教導員杜季偉任政委。

  此時的鐵道隊,隊員已發展到20多人,他們大都是失業工人和無業遊民,在他們身上,既有比較勇敢的一面,又有組織紀律性差的一面。在日軍重兵把守的棗莊,鐵道隊散漫的狀態令杜季偉格外擔心,他下決心整頓好這支隊伍。經過整訓,隊員們的軍政素質有了根本轉變。鐵道隊開始向臨城方向轉移,公開打出「八路軍魯南鐵道隊」的旗號。

  擒賊先擒王,鐵道隊剷除日軍特別偵諜隊頭目高崗

  1940年,日軍32師團和獨立第10旅團共集結5萬日偽軍,對115師所在的抱犢崮山區進行大規模掃蕩作戰。

  洪振海按上級命令率領鐵道隊迅速展開行動:5月,再次襲擊日軍「正泰國際洋行」,擊斃日軍諜報隊員13名;6月,襲擊日軍押款列車,繳獲法幣8萬餘元;8月,破壞津浦鐵路韓莊段,致使日本運兵軍列脫軌;9月,拆除棗莊至臨城鐵軌1.5公里,砍斷電線杆百餘根,使棗莊日軍的通訊和交通同時癱瘓。

  115師政委羅榮桓在給鐵道隊的嘉獎信中說:你們就像一把鋼刀插入了敵人的胸膛。

  鐵道隊的一系列行動,引起了日軍的高度警覺。日軍在棗莊和臨城緊急組建鐵甲列車大隊和鐵道警備大隊。日軍還專門從濟南調來特高課長高崗,在臨城組建第五特別偵諜隊。

  高崗是個中國通,不但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而且對中國的風俗民情十分瞭解。他採用極具中國民間色彩的拜把兄弟、認乾親等手段,使臨城附近的50多個鄉保長,與他結拜為兄弟,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情報網絡;另一方面,利用他指揮的特種作戰小隊偽裝成假鐵道隊,趁夜間到群眾家裡敲門,只要群眾一開門就被抓住,說是私通八路,所以後來真鐵道隊來了之後,去敲門,群眾分不清真假,不敢開門。一時間,鐵道隊連喘息休息的地方都沒有。

  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隊長洪振海想到了一句古話:擒賊先擒王。一天夜晚,鐵道隊分成四個小組,化裝成日軍士兵和搬運工分別潛入臨城車站。10點鐘,擔負攻擊任務的第一組隊員劉金山等人就摸到了高崗的門前。劉金山第一槍打死了高崗的衛兵,高崗正在那裡趴著寫字,聽到槍響一抬頭,劉金山第二槍就打過去了,正好打在他腦袋上。

  高崗之死,起到了隔山震虎的作用,也使他苦心經營的諜報網路從此分崩瓦解。

  建立新四軍與延安的秘密通道,劉少奇等平安穿越封鎖線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遷移到了江蘇鹽城一帶。由於通訊不便,急需開闢一條通往延安的秘密通道。經過再三考察,最終確定了一條從鹽城北上、經山東南部西去延安的秘密路線。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穿越臨城附近的津浦鐵路。這段的護送任務,落在了鐵道隊的肩上。

  1942年夏天,正在待命的鐵道隊忽然接到魯南軍區的通知,要他們護送一個工作隊通過津浦鐵路,同時軍區還專門囑咐:工作隊中有一位代號為「0號」的首長,務必要保障他的絕對安全。

  晚上,身著長袍、頭戴禮帽的0號首長在鐵道隊的掩護下,順利抵達姬莊附近的津浦鐵路東側。由於事先已經做好了偽軍工作,所以沿途氣氛顯得十分平靜。

  0號首長平安到達115師教四旅所在地後,拍來了電報,最後落款是「劉少奇」。大家才知道原來是如此重要的0號首長!

  自護送劉少奇過路後,鐵道隊又相繼成功地護送了陳毅、肖華、羅榮桓等黨政幹部穿越津浦鐵路。從1942年到1944年,鐵道隊先後護送幹部近千名往返延安,從未出現一次差錯,受到了魯南軍區的通令嘉獎。

  乘勇追窮寇,智逼頑敵就範,23歲的鐵道隊政委成為1000多日軍的受降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在南京,駐華日軍總司令岡村甯次遞交了投降書。

  與此同時,八路軍總司令朱德下令敦促華北、華東日軍立即放下武器,向所在地的抗日武裝投降。然而,經過幾次談判,駐紮在臨城一帶的日軍卻始終拒絕向鐵道隊繳械。而日軍惟一能夠選擇突圍的路線就是乘火車沿津浦鐵路南下到徐州。當殘留日軍乘坐的鐵甲列車趁著夜色悄悄開出臨城車站,行駛到臨城南邊的沙溝附近時,發現前面的鐵路已經被破壞,當他們又試圖退回臨城時,鐵道隊事先埋下的炸藥拉響了,日軍的退路也被切斷。日軍在孤立無援、忍饑挨餓了3天之後,再也堅持不下去,只能選擇向鐵道隊投降。

  1945年10月,棗莊和臨城的1000多日軍攜帶8挺重機槍、130多挺輕機槍和兩門山炮等輕重武器,向鐵道隊投降。而出面代表鐵道隊接受臨城日軍司令官投降的,是剛剛繼任政委、年僅23歲的鄭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