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殺夫 | 上頁 下頁
作者簡介


  李昂(1952—)臺灣著名作家,原名施叔端,臺灣彰化鹿港鎮人,著名現代派作家施叔青之妹。

  臺灣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畢業,美國奧立岡大學戲劇碩士,後任教。

  17歲發表處女作《花季》,涉及性意識性心理的禁區,從此其作品多以兩性關係為題材,深入探討婦女命運、人性的解放及其與社會文化道德的關係等問題。

  著有小說集《混聲合唱》、《鹿港故事》、《人世間》、《她們的眼淚》、《愛情試驗》,中篇小說《殺夫》(1983年,成名作,自此李作成為暢銷書的一部分)、《暗夜》,長篇小說《迷園》,專欄集《外遇》、《女性的意見》等。

  李昂的求學時期恰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臺灣西化時期,因此其作品中有強烈的西方現代意識,被視為臺灣「新世代」代表作家。

  ***

  1952年生於臺灣彰化的小鎮鹿港,原名施淑端,筆名李昂、李晉等。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後任教于中國文化大學。在其作家姐姐施淑、施叔青的薰陶下,喜愛寫作。高一時(1968年)即以處女作《花季》發表報刊而登上文壇。曾獲獎項:1988年《愛情試驗》獲聯合報文學佳作獎;1981年《誤解》獲時報文學佳作獎;同年《別可憐我,請教育我》獲時報報導文學獎;1983年獲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1991年《鹿窟紀事》獲時報文學優等獎;2002年賴和文學獎。

  1983年以中篇小說《殺夫》獲《聯合報》中篇小說獎第一名,引起臺灣文壇的轟動。《殺夫》以臺灣農村生活為背景,探討人性的不可捉摸,尤著眼於人與獸之間剃刀邊緣的掙扎。寫作手法細膩而深刻,無論人物造型或情節結構,均有其獨到處,營造出極強的文字感染力。此作品已于多個國家翻譯出版,在臺灣實屬少見。著名作家白先勇曾給予《殺夫》以很高的評價。他說:「《殺夫》這篇小說非常複雜,寫人性的不可捉摸,人獸之間剃刀邊緣的情形,寫得相當大膽,相當的不留情面。寫沒有開放的農業社會中,中國人的陰暗面,把故事架構在原始性的社會裡來研究人獸之間的一線之隔。這是一篇突破性的作品,打破了中國小說的很多禁忌,不留情地把人性最深處挖掘出來了。」

  其後,《暗夜》再度引起反響。其作品繼承了近現代臺灣文學懇切內求的風格。深刻揭露了臺灣社會的陰暗面。對無辜受害者寄予深切同情,反映了作者彷徨抑鬱的心態。而後期作品,筆鋒敏銳,書中角色留給讀者深刻印象。王德威在《北港香爐人人插》一書中形容她像個舞文弄墨的巫者,召喚讀者進入一個曲折詭媚、彌漫蠱惑邪祟的世界——那不可言說的性的世界:她代替了讀者口吐狂言或穢言,坐實了別人羞於啟齒的戒懼及幻想。

  她結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混聲合唱》(1975年中華文藝月刊)、《人間世》(1976年大漢出版社)、《愛情試驗》(1982年洪範書店)、《她們的眼淚》(1984年洪範書店)、中篇小說《殺夫》(1983年聯經出版公司),作家訪問記《群像》(1976年大漢出版社)等。李昂對臺灣現實社會出現的種種現象十分關注,細心觀察,並在自己的作品里加以反映。小說《生活試驗:愛情》、《有曲線的娃娃》、《人間世》、《莫春》、《迷園》、《禁色的愛》、《走過情色時光》都以兩性關係入手。通過女性命運的波折,折射出社會某些特徵等。臺灣的評論指出,李昂來自全臺灣最富有傳說的舊社會,又體驗了新世界的折決激蕩,筆意風格在神秘幻想和現實嘲諷之間大膽探索生命基礎困擾,揭露愛情和性欲的糾纏。她的小說繼承了五十年來臺灣文學懇切內求的風格,在彷徨和抑鬱中肯定思想人格的尊嚴,抨擊虛偽,哀憫無辜的受害者,為當前新文學最前衛最真摯的代表。

  李昂善於運用尖銳敏感的筆觸,打破社會的制約和禁忌,以剖析人物心理來展現時代群象、探討社會問題。小說主題大多環繞著現代人的情愛和性愛問題上,她對青年男女在社會轉型期所碰到的性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有相當的瞭解。除了小說創作外,她也有節奏輕快、筆調浪漫的散文出現,如《貓咪與情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