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警世鐘 | 上頁 下頁
一三


  第四須知這時多死幾人,以後方能多救幾人。

  於今的人,多說國勢已不可救了,徒然多害生靈,也犯不著,不如大家就降了各國為兵。唉!照這樣辦法,各國一定把中國人看得極輕,以為這等賤種,任憑我如何殘暴,他總不敢出來做聲,一切無情無理的毒手段,都要做了出來,中國人種那就亡得成了。此時大家都死得轟轟烈烈,各國人都知道中國人不可輕視,也就不敢十分野蠻待中國人了。

  凡事易得到手的,決不愛惜,難得到手的,方能愛惜,這是的確的道理。你看金國把宋朝徽宗欽宗兩個皇帝捉去,宋朝的百姓,不戰自降。後來元世祖滅了宋朝,看見中國人容易做別人的奴隸,從沒報過金國的仇,遂想把中國的人殺盡,把中國做為牧牛馬的草場。耶律楚材說道:"不如留了他們,以納糧餉。"後來才免。雖因此中國人僥倖得生,但是待漢人殘酷的了不得。明末的時候,各處起義兵拒滿洲的,不計其數,那殉節錄所載拒滿的忠臣,共有三千六百個,所以清朝待漢人,比元朝好得多了。

  到了乾隆年間,修纂國史,把投降他的官員,如洪承疇等,盡列在貳臣傳中,不放在人數上算帳;明朝死難的人,都加諡號,建立祠堂,錄用他的後裔。譬如強盜強姦人的婦女,一個是寧死不從,被他殺了,一個是甘心從他,到了後日,那強盜一定稱獎那不從他的是貞節,罵那從他的是淫婦。那淫婦雖忍辱想從強盜終身,這強盜一定不答應,所受的磨折,比那貞節女當日被強盜一刀兩段的,其苦更加萬倍。那貪生怕死的人,他的下場一定和這淫婦一樣。

  故我勸列位撞著可死的機會,這死一定不要拍,我雖死了,我的子孫,還有些利益,比那受盡無窮的恥辱,到頭終不能免一死,死了更無後望的,不好得多嗎?泰西的大儒,有兩句格言:"犧牲個人(指把一個人的利益不要),以為社會(指為公眾謀利益);犧牲現在(指把現在的眷戀丟了),以為將來(指替後人造福)。"這兩句話,我願大家常常諷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