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東方 | 上頁 下頁


  【第一部 山 雨】
  【第一章 故鄉】

  平原9月,要算最好的季節。春天裡,風沙大,就是桃杏花也落有細沙。冬景天,那紫微微的煙村也可愛,但那無邊平野,總是顯得空曠。一到青紗帳起,白雲滿天,整個平原就是一片望不到邊的滾滾綠海。一座座村鎮,就像漂浮在海上的綠島似的。可是最好的還要算是秋季。穀子黃了,高粱紅了,棒子拖著長須,像是遊擊戰爭年代平原人鐵矛上飄拂的紅纓。秋風一吹,飄飄颯颯,這無邊無涯的平原,就像排滿了我們歡騰呐喊的兵團!

  現在一輛花枯轆馬車,正行進在秋天的田野上。老遠就聽見它那有韻節的車聲。細小的銅鈴聲也很清脆。

  這輛馬車是從京漢路的一個小站上來的。一大早起,它就載著旅客,離開了那笊籬上垂著紅布條的村野小店。小青騾子剛剛吃飽飲足,正像爬山沒有經驗的青年人,一上路就打衝鋒,使得心疼的主人也勒它不住。早晨風小,草棵裡露水很大,小青騾子蹄子濕漉漉的,走得十分起勁。不到小晌午,就趕出了30多裡。現在已經是正晌午了,太陽曬得人老是擦汗,可是它卻慢下來,還沒有趕到打尖的地方。趕車人由它走著,儘管人們催促,趕車人可有趕車人的主意。

  這車上原有六名旅客,中途下去了兩個,還是很擠。車尾上用繩子煞著高高的行李捲兒。小青騾子的料袋子,帶著長繩子的小水桶,也在那裡系著。車廂裡兩個婦女一個孩子就占滿了。我們的主人公,坐在車前面,兩條腿在車下不住地悠打著。他已經多年沒有回到自己的故鄉了。

  他卷了一支大喇叭筒紙煙,含在嘴裡,正在同人們親熱地談話。因為天氣熱,他解開了軍衣扣子,敞著懷,手裡拿著軍帽,露出一頭濃發。他個子不算太高,但顯得十分靈活敏捷。那一雙眼睛,流露著坦白、直爽、快活,甚至還有一點頑皮孩子的神氣。他同人們好像沒有一點隔閡,跟那個抱孩子的婦女叫大嫂,跟那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叫大妹子,很快就混熟了。

  「同志,你是哪村的?」姑娘問他。

  「鳳凰堡。」

  「家裡還有什麼人哪?」

  「有爹,有娘。」

  「出去年頭不少了吧?」

  「有個幾年子了。」

  「我舅舅也在部隊裡,我這次去瞧他了。」姑娘接著問,「你在部隊裡做什麼工作?」

  「你猜猜看。」

  姑娘歪著頭端詳了一會兒,說:「你是個通訊員吧?」

  「哈哈,你猜對了。」

  他嘻嘻一笑。真的,在哪兒駐軍,房東沒有不把他當成通訊員的。部隊一駐下,他在炕頭上兩條腿一盤,就同老鄉家長里短地扯起來。滿口嬸子大娘叫得真甜,那些窮苦人眉開眼笑。沒有不喜歡他的。他同那些通訊員差不了幾歲,又常同戰士們滾蛋子,一時真看不出有什麼不同。等到部隊集合起,他站在100多人佇列前講話,這才知道他就是連長。

  花軲轆馬車慢悠悠地走著。路兩旁,高粱穗又大又紅,密密地排列著。滿耳都是高粱葉嘩嘩的響聲和蛐蛐的歌唱。當小青騾子的蹄聲臨近時,螞蚌蹦跳著,展翅飛到遠處。蛐蛐的歌聲也停了。等到車輪過去不久,它們又唱起來。

  「快醒醒吧,天下雨了!」姑娘忽然向那個趕車的身上拍了一下。原來他正抱著長鞭子打盹,小青騾子探頭揪著高粱葉,車停下了。趕車的揉揉眼,輕輕地揮了揮鞭子,車又走動起來。

  這一帶,路兩邊都是高粱地。冀中土地肥美,莊稼人種地貪饞,地邊兒緊挨著車道溝。大車走到這兒,就像鑽進一個沒有頭的長胡同,碰得兩邊的高粱葉嘩嘩地響。不斷有一兩枝高粱,被風吹得垂著紅穗,斜倒在路上。小青騾子走走停停,老是把頭向兩邊探著,車已經走得越來越慢。

  「你看把孩子熱的!」那位大嫂用手給孩子遮著陰涼,對姑娘說,「來鳳,你催催趕車的大哥快一點兒吧!這樣天黑能到家嗎?」

  「我保你吃飯以前趕到!」趕車的打著喜諢。

  「嘻!你看你多會耍嘴!半夜趕到,不也是吃飯以前到家嗎?」那個叫來鳳的姑娘說。

  人們笑了一陣。趕車的還是不慌不忙。1950年那個時候,在冀中平原上,就有些富裕中農看上了趕腳這行買賣。地裡活雇上個人用不了幾個錢,他們趕一趟腳倒掙錢不少。這樣倒騰兩三年,就能買房置地。這匹小青騾子,就是趕車人的心尖子,他怎麼肯累著它呀!

  這時,我們的主人公忽然笑了笑。他把包袱上系著的小桶悄悄解下來,用孩子的小褥子一蓋,就擠擠眼說:「趕車的,你那個給牲口飲水的小鐵桶怎麼不見了?」

  「啊?」趕車的扭過頭來,「糟了!不知什麼時候掉了!」

  「我剛才還見著哩。」

  「過那棵大柳樹的時候還有嗎?」

  「有。」

  「那,掉下的工大不算大。」他把鞭子遞過來,「麻煩麻煩,你替我趕一會兒,我去找找。」

  「那你可得買包煙請請我!」

  「行!行!」

  趕車的一踴身跳下車向後跑去。車上的姑娘媳婦拼命地忍住笑。鞭子換了主人,乓乓兩聲脆響,雖然並沒有挨著小青騾子,但它已經覺得馬虎不得,立刻丟下高粱穗子走得起勁了。螞炸飛濺著,煙塵騰起,姑娘媳婦咯咯笑著,很快就趕出了十幾裡,在預定打尖的村莊一家小飯鋪門前停下了。

  等趕車的滿頭大汗趕回來,這位年輕人正用小桶給牲口飲水哩。他摸出煙荷包,遞給趕車的說:「你看,車也給你趕到了,小捅也給你找著了,也不讓你買煙,來,先抽我一鍋吧。」逗得姑娘媳婦又笑了一陣,姑娘笑得彎著腰,把眼淚都快笑出來了。

  這時只聽店裡有人喊道:「那不是嘎子嗎?嘎子!」

  大家扭頭一看,只見小店裡走出一個胖乎乎的漢子,腰裡系著水裙,肩上搭著手巾,趕過來用兩隻手模著年輕人的手說:「嘎子!你回來啦!多少年了,還記得我唄?」

  嘎子哈哈大笑說:「燒餅老王,忘了你可就沒有燒餅吃了。」原來這人做的燒餅方圓三五十裡出名,就得了這個綽號。

  老王拉著他笑了一陣說:「快進來歇著!嘎子,這些年你鑽到哪兒來著?這街上的人老念叨你,說,這麼多年,也不知道我們的嘎子哪兒去了!」

  大家到小穿堂屋坐下。趕車的問:「他是哪個嘎子?」

  老王眉毛一揚說:「你這人真糊塗!坐你一路車,還不知道車上的大哥是誰!他就是那個燒炮樓、打漢奸、捉日本鬼子的嘎子唄!還有哪個嘎子?」

  「喲!他就是嘎子!」那個媳婦驚訝地說,「早就聽人說嘎子長,嘎子短,我老想看看他那嘎樣兒,這回說了一路話,還不知道是他!」

  「他剛才還說自己是個通訊員呢。」姑娘用指頭點著他說,「怪不得人叫你嘎子,你真嘎呀!」

  「嘎不嘎,反正把我擺弄得夠嗆。」趕車的擦著汗,氣喘得很不勻實。

  老王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把臉一抹哈哈大笑著說:「人的心眼兒是七十二竅,他這心眼兒三百六十竅也多,連日本鬼子都鬥不了他,你還鬥得了他?」

  姑娘說:「聽說你扮新媳婦拿了大李村的炮樓,你是怎麼裝扮來著?」

  嘎子只是笑。

  「光齜著牙笑哩,你可說呀!」姑娘又催。

  嘎子嘻嘻一笑說:「那一回,我們政委給我借了個大花褂子,還有四兩粉。大花褂子我倒是穿上了,就是那粉,我搽了半夜也沒搽白,弄得我困得不行。第二天在轎裡,我抱著一挺機槍睡了一小覺,就走到了……」

  姑娘咯咯地笑著,又問:「那年,聽說在這鋪子裡也打過一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