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釧影樓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四、我的父親 |
|
我的父親是一個遺腹子,他在祖母腹中時,我的祖父已經故世了。這不是悲慘的事嗎?我也少孤,但是我到十七歲父親才故世,我還比父親幸福得多。 我的祖母生有兩子三女:第一胎是男,我的大伯,到三歲時候死了。第二胎是女,我的二姑母,嫁尤氏,姑丈尤巽甫(名先庚),二姑母早死,我未見。第三胎是女,我的三姑母,嫁顧氏,姑丈顧文卿(名維煥),三姑母亦早死,續娶亦包氏,我祖的侄女。第四胎是女,我的四姑母,嫁姚氏,姑丈姚寶森(名儀廷)。第五胎是男,是我的父親。所以我父是遺腹子,而不是獨生子。 我家祖先,世業商,住居蘇州閶門外的花步裡,開了一家很大的米行。我的曾祖素庭公,曾祖母劉氏,他們所生的兒女,不僅我祖父一人,但是祖父排行最小。 祖父名瑞瑛,號朗甫,因為他的號是朗甫,所以我的號是朗孫,祖母所命,用以紀念租父。他是一個文人,是一個瀟灑的人,常以吟詠自遣(伹他的遺墨,我一點也沒有得到),不過他並沒有去應拭過,不曾走上科舉的路,也不想求取功名,只喜歡種花、欽酒、吟詩,對於八股文是厭棄的。大概家裡有幾個錢,是一位胸襟恬澹,現代所稱為有閑階級的人。可是天不永年,將近三十歲,一病逝世,把一大堆兒女,拋給祖母了。 我不曾見過祖父,連父親也不曾見過他的父親,這只在祖母口中傳下來的。除了我的大伯,三歲便死以外,其餘有三位姑母,都在幼年,而我的父親,則在繈褓中,中間適逢大平天國之戰,到處奔走,到處逃難,正不知祖母怎樣把一群孩子撫養成人的。 據祖母說:這是幸虧得她的父親炳齋公(我父的外祖吳炳齋公),逃難一切,都是跟了他們走的。炳齋公只一個女兒,便是我的祖母,當時他們是蘇州胥門外開燒酒行的,燒酒行吳家誰不知道?而我們是在閶門外開米行的,也頗有名氣,論資本還是我們大咧。以燒酒行的女兒,配給米行家的兒子,在當時,也可算得門當戶對的。 父親幼年失學,因為他的學齡時代,都在轉徒逃難中喪失了。祖母說:我父親的讀書,斷斷續續,計算起來,還不割四足年,然而父親的天資,比我聰明,他並未怎樣自己用功自修,而寫一封信,卻明白通達,沒有一些拖遝,從不見一個別字。他寫的字,甚為秀麗。想想吧!他唯讀了四年書呀!我們讀了十幾年書,平日還好像手不釋卷似的,有時思想見識,還遠不及他呢。 太平之戰以後,父親已是十三四歲了,所有家業,己蕩然無存,米行早已搶光,燒光了,同族中的人,死亡的死亡了,失蹤的失蹤了,閶門外花步裡的故宅,夷為一片瓦礫之場了(這一故址,後來為武進盛氏,即盛宣懷家所占,我們想交涉取回,伹契據已失,又無力重建房子,只好放棄了)。我們只是商家,不是地主,連半頃之田也沒有。 在這次內戰以前,閶門外是商賈發達,市廛繁盛之區,所以稱之為「金閶」。從楓橋起,到什麼上津橋,接到渡僧橋,密密層層的都是商行。因為都是沿著河道,水運便利,客商們都到蘇州來辦貨。城裡雖然是個住宅區,伹比鉸冷靜,沒有城外的熱鬧。自經此戰役後,燒的燒,拆的拆,華屋高樓,頃刻變為平地了,我的外祖家,從前也住在閶門外來鳳橋,母親常常說起,為了戰事而橋被炸斷。 父親到十四歲時,不能再讀書,非去習業不可了。從前子弟的出路,所有中上階級者,只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讀書,一條是習業。讀書便是要考拭,習舉子業,在科舉上爬上去。但是父親因為幼年失學,已經是來不及了。而且這一條路,有好多人是走不通的,到頭髮白了,還是一個窮書生。所以父親經過了親族會議以後,主張是習業了。 當時蘇州還有一種風氣,習業最好是錢莊出身。以前沒有銀行,在北方是票號,在南方是錢莊。凡是錢莊出來的,好似科舉時代的考試出身(又名為正途出身),唱京戲的科班出身一樣。並且錢莊出身的最好是小錢莊的學徒出身,方算得是正途一般。在親族會議中,便有人提出此議,如打算盤,看洋錢(當時江浙兩省,已都用墨西哥銀圓了,稱之為鷹洋,因上有一鷹),以及其它技術,小錢莊的師父肯教(以經理先生為師父,也要叩頭拜師)。大錢莊經理先生,都是老氣橫秋,搭臭架子,只有使喚學徒,不肯教導學徒。 從前當學徒是很苦的,尤其當那種小錢莊的學徒,如做童僕一般。祖母只有父親那樣一個兒子,而且是遺腹子,如何捨得?但為了兒子的前途計,只得忍痛讓他去了。可是父親卻很能耐苦,而且身體也很健實,大概是幾年內奔走逃難,鍛煉過來的了。他卻不覺得吃苦,處之怡然。 這家小餞莊,只有一間門面。當學徒的人,並無眠床,睡眠時,等上了排門(從前蘇州無打烊的名稱,而也忌說關門兩字),把鋪蓋攤在店堂裡睡覺,天一亮,便起來卷起鋪蓋,打掃店堂,都是學徒們的職司。吃飯時給經理先生裝飯、添飯,都是學徒的事。他要最後一個坐在飯桌上去,最先一個吃完飯。魚肉葷腥,只有先生們可吃,他們是無望的。有的店家,經理先生的夜壺,也要學徒給他倒的。但是這一錢莊的經理很客氣,而且對於我父頗器重,很優待,常教他一切關於商業上的必須業務。 三年滿師以後,我父便被介紹到大錢莊去了。因為我們的親戚中,開錢莊,做東家的極多,只要保頭硬,便容易推薦。到了大錢莊,十餘年來,父親升遷得極快,薪水也很優,在我生出的時候,父親已是一位高級職員了。錢莊裡的職員表,我實在弄不清,總之這個經理是大權獨攬(經理俗名「擋手」),亦有什麼「大夥」「二夥」之稱,又有什麼帳房,跑街等名目,大夥就是經理,父親那時是二夥了。一家大錢莊,至少也有二三十人。現在那些吃錢莊飯的老年人,當還有些記得吧? 但我到約摸七八歲光景,父親已脫離了錢莊業了。父親的脫離錢莊,是和那家的擋手(即經理)有了一度衝突,憤而辭職。當時一般親戚,都埋怨他:徜然有了別處高就而跳出來,似乎還合理;現在並無高就,未免太失策了。可是父親很憤激,他說:「這些錢莊裡的鬼蜮技倆,我都看不上眼,我至死不吃錢莊飯,再不做「錢猢猻」了。(按:錢猢猻乃吳人詬罵錢莊店夥之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