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魯迅的青年時代 | 上頁 下頁
魯迅與歌謠


  這篇文章的題目有點枯窘,恐怕不能寫得好,因為我寫魯迅紀念的文章,都是回憶小品的性質,所用的材料須得是事實,而事實則是有限量的。這好比是一疊鈔票,用一張少一張,到用完便沒有了,不可能自己來製造補充。關於魯迅我已經寫了不少文章,存儲的材料幾乎沒有什麼了。此次給《民間文學》寫稿,尤其覺得為難,在這一方面其實並不曾寫過文章,難的在於根本缺少材料。魯迅曾經譯過「俄羅斯童話」,但那乃是後期的事情,在他前半期卻還沒有注意,即如格林姆兄弟的《德意志家庭童話》,他大概也只有小叢書本,雖是全書,但並沒有那麼許多的研究解說。只是對歌謠,他曾有過關心,這是我唯一的記憶與材料了。

  一九一〇年前後,即是清末民初,魯迅在從事于《古小說鉤沉》和《會稽郡故書雜集》的輯錄工作,到了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他那工作差不多完成,便應蔡孑民之召,往南京教育部任職,不久隨著政府遷移至北京。那時我留在家鄉,除在中學校教一點書之外,開始收集研究兒歌與童話,先後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四年中,用文言寫了幾篇論文,在那時當然無處可以發表,有一篇《童話之研究》寄給《中華教育界》,送給它白登,只希望給與該雜誌一年份(代價計一元)作報酬,終於也被拒絕,寄給魯迅去看,由他主持轉交《教育部編審處月刊》,並後來所寫論文,陸續發表在那上面。他特別支持我收集歌謠的工作,大概因為比較易於記錄的關係吧,他曾從友人們聽了些地方兒歌,抄了寄給我做參考。我的收集本來是故鄉為主,他在北京所能聽到的當然都是些外地的,寄給我的一張底稿我還保留著,後來將原本送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著作編輯室了,文句抄留在歌謠稿本上。查甲寅(一九一四)年舊日記,二月項下有雲,六日得北京一日函,附兒歌數首。全文今抄錄於後:

  一

  羊,羊,跳花牆。
  花牆破,驢推磨。
  豬挑柴,狗弄火。
  小貓上炕捏餑餑。

  這裡斷句系以韻為准,與以文法為准者不同。

  二

  小轎車,白馬拉。
  唏哩嘩啦1回娘家。

  三

  風來了,雨來了,
  和尚背了鼓來了。
  這裡藏?2
  廟裡藏。
  一藏藏了個小兒郎。
  兒郎兒郎你看家,
  鍋臺3後頭有一個大西瓜。4

  (以上北京)

  四

  棉花桃,滿地蹦。5
  姥姥6見了外甥甥7。

  (直隸高陽)

  五

  月公爺爺,8保佑娃娃。
  娃娃長大,上街買菜。

  (江西南昌)

  六

  車水車水,車到楊家嘴。
  楊奶奶,好白腿。
  你走你的路,
  我車我的水,
  管我白腿不白腿。9

  (安徽)

  我的《越中兒歌集》,從一九一三年一月計劃起,收集材料也已不少,卻終於未曾編成。到了一九三六年四月,改名《紹興兒歌述略》,寫了一篇序文,登在當時北京大學的《歌謠週刊》上,預備趕緊把它編出來。可是因為有些方言的句子,用字拼音都是問題,而且關於風俗和名物,須要許多繁瑣的解釋,一時未能著手。去年有朋友提議,最好能設法編好,在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印出來,也好做個紀念。這個主張很好,我也很有這個意思,我預寫那篇《兒歌述略》的序文以來,豈不也已是二十年過去了麼。不過力不從心,至今還只有一本草稿,實在很是慚愧。現在姑且抄兩章下來,比較易於記錄的,作為魯迅故鄉地方歌謠的樣本。其一是「月亮彎彎」,依據範寅著《越諺》卷上所載,范氏原本在題下有小注云:「此謠越俗出嫁女人情如繪。」

  月亮彎彎,囡來望娘。
  娘話心肝肉歸哉!10
  爹話一盆花歸哉!
  娘娘話穿針肉歸哉!
  爺爺話敲背肉歸哉!
  唔媽11見我歸,
  撿起羅裙揩眼淚。
  爹爹見我歸,
  拔起竹竿趕市去。12
  娘娘見我歸,
  馱得拐杖後園趕雄雞。
  爺爺見我歸,
  挑開船篷13外孫抱弗及。
  嫂嫂見我歸,
  鎖籠鎖箱鎖弗及。
  哥哥見我歸,
  關得書房假讀書。

  我們這裡再來抄一篇,系從平水地方一位老太太口裡採集來的,流傳于老百姓中間,對於升官發財思想似嘲似諷,頗有意思。歌的表面是嘲笑癩子的。

  癩子癩新鮮,
  爬起天亮去耘田。
  一耘耘到大路沿,
  癩子沰勒沰勒14開火吃潮煙。
  吃浪一口大青煙,
  我道哪裡個青龍來出現,
  哪道是一根大黃鱔!
  我要捉,伊要顛。
  走過個叔叔伯伯撥我上上肩!
  一肩肩到大堂前,
  十節馱來醃,
  廿節馱來鮮。
  頭頭尾尾曬鱔幹,
  黃鱔骨頭買引線。
  一賣賣到十八千,
  放債盤利錢,
  趕考中狀元,
  前門豎旗竿,
  後門釘牌匾。

  (《民間文學》)

  1原注,鈴鐸之聲屬也,非指人聲。

  2問詞,猶言哪裡藏也。

  3灶頭也。

  4按此歌當風雨將至時,小兒群集而唱之。

  5踴也,躍也。

  6外祖母也。

  7第二甥字不知本字,系動詞,謂甚愛也。(此處外甥系北方俗語,其實應當寫作外孫才對。)

  8按此以月為男性也。

  9據雲下等社會小兒唱之,然不似兒歌也。

  10歸字紹興俗音讀如居,哉為語助詞,猶言回來了。肉即「骨肉」之意,對於兒童愛憐的稱呼,讀如泥何切入聲。

  11唔媽即是母親,或亦稱娘及唔娘,這裡蓋取前後有變化。

  12范氏原注云:越鄉動輒用船。這裡竹竿即是指定船的篙,言將搖船往市里去。

  13挑字原本寫作土字偏旁,讀如兆平聲,系說移動船篷。

  14沰勒沰勒猶言滴沰,沰字讀如多入聲,形容使用火刀火石取火時的聲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