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木片集 | 上頁 下頁
糯米食


  在《文匯報》上看到這一節紀事:「視察過魯迅先生故鄉紹興的作家艾蕪說,由於制酒等原因,紹興從來就是缺糧的地方,平均每年總有三四個月的糧食要由外地支援。但是,現在紹興已變為餘糧縣。」這關於故鄉的好消息,是值得歡迎的。但是這裡有一點誤解,說缺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做酒,是不正確的,須有說明之必要,因為紹興酒是用糯米做的。

  我們小時候所常唱的歌謠裡,有兩句是紹興人拿來譏笑醉人的話,說的很得要領,其詞曰:老酒糯米做,吃得變nyonyo。這末了的字我用了羅馬字,因為實在寫不出,寫了也沒有鉛字。這字從雙口,底下一個典韋的典字,收在《康熙字典》的補遺裡,注雲「呼豕聲」。這倒有點對的,但雲尼邁切,與紹興音讀作尼荷切者迥不相同。紹興話豬羅稱為「nyo豬」,nyonyo者親愛之稱也。意思酒醉的人沉醉打呼,與豬無甚區別。由此看來,老酒之用糯米所做,已無問題,從個人幼年經驗說來,還曾分得做酒用的糯米團飯吃過,不過老實說來並不高明,因為糯米不甚精白,沒有粽子那麼好吃。至於本為做酒的團飯,為什麼拿來閑吃的呢,那在當時沒有問明,所以不知道了。

  這裡我還知道一件事實,原來那些做酒的糯米,分量著實不少,也並不是紹興本地的出產,全是外地來的。這件事我從一個過去多年在江南這一帶做地方官的朋友聽來,他即使別的話靠不住,在這一點上是不會說誑的。據說做老酒的那種原料,悉由江蘇溧陽運去,抗戰後供應中斷,影響出產。古語有云:「魯酒薄而邯鄲圍。」現在豈不是這話的反證麼?

  不過老實說來,這糯米做的老酒並不怎麼引起我的鄉思來,令人懷念的卻是普通有的糯米食。北方點心主要是麵食,南方則是米食,特別是糯米。粽子不必說了,湯糰也罷,麻糍也罷,用的都是糯米粉,還有糕團鋪大宗物品,也是如此。這項消耗大約也並不少,僅次於做酒吧,它的供應恐怕也依靠鄰省,因為紹興我不聽說什麼地方出產,走過的地方也不曾看見種有糯米,說來慚愧,實在糯米只是在米店見到過,還不見過整株的糯稻呢!滿口吃著粽子,卻還不知做粽子的米是怎樣的,這實在是城裡人的一種恥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