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魯迅小說裡的人物 | 上頁 下頁
呐喊衍義 八七 平橋村


  《社戲》中說明年代是著者十一二歲的時候,即清光緒辛卯或壬辰,即一八九一或九二年,那麼與《白光》的本事差不多是同時吧。地點則說明在外祖母家裡,本文中清楚的交代過,「那地方叫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是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店。」這些都說得很對,只須補充一句,那裡的人於種田之外也還做酒,而且手段很不差,如本文末了所說六一公公的弟兄七斤便是一個,到了做酒時期常被外縣請去,專工聽酒熟夠了沒有,這叫作「酒頭工」,地位是頗高的。社戲卻並不在平橋村舉行,乃是在趙莊,這是離平橋五裡的較大的村莊,平橋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戲,每年總付給趙莊多少錢,算作合做的。小說裡因為要用船,所以那麼安排,事實上原不是如此。平橋村原名安橋頭,趙莊則原是外趙和裡趙兩個小村,在安橋頭的東首並排著。

  有一年曾往裡趙去看過戲,沿著河的北岸走去,不過一裡路就是,河身很窄,又是個漊,(不通行的水路,)船用不著,大家只是站在稻地上看罷了。上節引用本文說河裡一望烏黑的是看戲人家的船篷,這乃一般的情形,大抵要在較大的地方才如此。看戲的船須在中船以上,便是船身要高,那麼頭艙部分鋪平板,將船篷頂起,放幾把椅子,可以坐看,若是站在船艙裡,有如矮人看燈,是望不見什麼來的。

  這裡民間風俗,要徹底瞭解,不免煩絮,而且煩絮了有時也還未必能全明瞭。即如船這東西,在中國式樣很多,實在不容易說清楚,曾見有人畫過《社戲》裡的圖,那只船的櫓裝在頭部,但鄉下的船搖櫓都在後艄的,用的櫓也與「無錫快」不一樣,實在非親看一下是難畫得對的。前清時大地主家人工眾多,自家的大船用三四枝櫓,夾著船頭再加兩枝,過去也曾有過,但這種情形在近五十年中也早已不見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