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知堂回想錄 | 上頁 下頁 |
三五 學堂大概情形 |
|
江南水師學堂本來內分三科,即是駕駛,管輪和魚雷,但是在一九〇一年時魚雷班已經停辦,駕駛與管輪原設有頭二三班,預定每班三年,那時候三班也已裁去,事實上又不能招收新生直接加入二班,所以又改頭換面的添了一種副額,作為三班的替代。招生時稱為額外生,考取入堂試讀三個月,甄別一次,只要學科成績平均有五成,就算及格,比後來的六十分還要寬大,這之後就補了副額學生了。各班學生除膳宿,衣靴,書籍儀器,悉由公家供給外,每月各給津貼,稱為贍銀,副額是起碼的一級,月給銀一兩,照例折發銀洋一元,製錢三百六十一文。 我自九月初一日進堂上課,至十二月十三日掛牌准補副額,凡十二人,遂成為正式學生,洋漢功課照常進行,兵操打靶等則等到了次年壬寅(一九〇二)年三月,發下操衣馬靴來,這才開始。我這裡說「洋漢功課」,用的系是原來的術語,因為那裡的學科總分為洋文漢文兩大類,一星期中五天上洋文課,一天上漢文課。洋文中間包括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中學課程,以至駕駛管輪各該專門知識,因為都用的是英文,所以總名如此。各班由一個教習專任,從早上八時到午後四時,接連五天,漢文則另行分班,也由各教習專教一班,不過每週只有一天,就要省力得多了。就那時計算,校內教習計洋文六人,漢文四人,兵操體操各一人,學生總數說不清,大概是在一百至一百二十人之間吧。 講到學堂的大概情形,須得先把房屋來說明一下才行。從朝東的大門進去,一條闊長的甬道,二門朝南,偏在西頭,中間照例是中堂簽押房等,附屬有文書會計處。後邊乃是學生的飯廳,隔著院子南北各三大間,再往北是風雨操場,後面一片廣場,豎立著一根桅竿,因為底下張著粗索的網,所以占著不小的面積。以上算是中路。東面靠近大門,有一所小洋房,是給兩個頭班教習住的,那時駕駛的是何利得,管輪的是彭耐爾,都是英國人,大概不過是海軍的尉官吧。 隔牆一長埭是駕駛堂,向西開門,其迤北一部與操場相並,北邊並排著機器廠與魚雷廠,又一個廠分作兩部,乃是翻沙廠與木工廠。到這裡東路就完了。西路南頭是一個小院子,接著是洋文講堂,系東西兩面各獨立四間,中為磚路甬道,小院有門通外邊,容洋教習出入,頭班講堂即在南頭,其次為二三班,北頭靠東一間原為魚雷講堂,靠西的是洋槍庫。 漢文講堂在其東偏,系東向的一帶廂房,介於中路與東路之間。洋文講堂之北是一小塊空地,西邊有門,出去是兵操和打靶的地方,乃是學堂的外邊了。管輪堂即在此空地之北,招牌掛在向東的牆外,也是一長埭,構造與駕駛堂一樣。後面西北角舊有魚雷堂,只有十幾間房屋,東鄰是一所關帝廟。這裡本來是一個水池,據說是給學生學游泳用的,因為曾經淹死過兩個年幼的學生,所以不但填平了,而且還造了一所「伏魔大帝」的廟。廟裡住著打更的老頭子,他在清朝打過太平軍,是個不大不小的「都司」,我在將來還要說到他,現在只是講房屋,所以只能至此為止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