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古逸歌謠集說 | 上頁 下頁
易水歌


  《樂府》雲一曰荊軻歌《詩紀》作渡易水歌

  【《戰國策·燕三》】太子(丹)……乃為裝遣荊軻。……乃令秦武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複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征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複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文選》二十八】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丹祖送于易水上。高漸離擊築,荊軻歌,宋如意和之,曰:……(歌同前)

  【《楚辭後語》】夫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然于此可以見秦政之無道,燕丹之淺謀,而天下之勢已至於此;雖使聖賢複生,亦未知其何以安之也。且余於此,又特以其詞之悲壯激烈,非楚而楚,有足觀者。於是錄之,它固不遑深論雲。

  【淩稚隆輯《史記評林》引董份曰】觀此景象,千載猶令人悲憤。

  【《古詩源》】至今讀之,猶存變征之聲。

  【顧實《中國文學史大綱》】燕有易水悲歌,壯士不還之讖。

  【梁啟超《中國美文史稿》】……到秦漢之交,卻有兩首千古不磨的傑歌:其一,荊軻的《易水歌》;其二,項羽《垓下歌》。

  據《史記》,荊軻的歌當有兩首。前一首作變征聲,大概是敘愴惻的別情,所以滿坐垂淚。可惜歌詞已失傳了。這一首乃最後所歌。史言「複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至今我們讀起來,還有一樣的同感,當時更可想見了。雖僅僅兩句,把北方民族武俠精神完全表現,文章魔力之大,殆無其比。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應劭曰】燕太子丹……精誠感天,白虹為之貫日也。

  【如淳曰】白虹,兵象;日為君。

  【《列士傳》】荊軻發後,太子相氣,見白虹貫日不徹。曰:「吾事不成矣!」後聞軻死,太子曰:「吾知其然也!」

  【《樂府》五十八引《樂府廣題》】後人以為琴中曲。按《琴操》商調有《易水曲》,荊軻所作,亦曰《渡易水》是也。

  【陽縉《荊軻歌》】函谷路不通,燕將重深功。長虹貫白日,易水急寒風。壯發危冠下,匕首地圖中。琴聲不可識,遣恨沒秦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