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歌謠 | 上頁 下頁
清商曲


  《樂府詩集》四十四雲,《清商樂》一曰《清樂》。《清樂》者,九代之遺聲,其始即《相和三調》是也,並漢魏以來舊曲,其辭皆古調及魏三祖所作。自晉朝播遷,其音分散。苻堅滅涼,得之,傳于前後二秦。及宋武定關中,因而入南,不復存於內地。自是以後,南朝文物號為最盛,民謠國俗,亦世有新聲。……後魏孝文討淮漢,宣武定壽春,收其聲伎,得江左所傳中原舊曲——《明君》,《聖主》,《公莫》,《白鳩》之屬——及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總謂之《清商樂》。至於殿庭饗宴,則兼奏之。遭梁陳亡亂,存者蓋寡,及隋平陳,得之。文帝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乃微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以新定律呂,更造樂器。因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謂之清樂。

  大業中,煬帝乃定《清樂》、《西涼》等為九部。而《清樂》歌曲有《楊伴》,舞曲有《明君》,《並契》,樂器有鐘,磬,琴,瑟,擊琴,琵琶,箜篌,築,箏,節鼓,笙,笛,簫,箎,塤等十五種,為一部。……

  梁啟超先生《中國美文及其歷史》稿本中雲,「(鄭)樵有大錯誤者一點,在把《清商》與《相和》混為一談。故於《相和歌》三十曲以外,複列《相和平調》《清調》《瑟調》《楚調》四種。而《清商》則僅列七曲;附三十三曲皆南朝新歌。」若漢魏只有《相和》別無《清商》者。殊不知惟《清商》為有清、平、瑟三調,而《相和》則未聞有之。凡樵據王僧虔《伎錄》所錄之五十一曲,皆《清商》也。《宋書·樂志》雲,「《相和》,漢舊曲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本十七曲,朱生、宋識、列和等合之為十三曲。」此十三曲《宋志》全錄。……至於《清商》,則杜佑《通典》雲,「《清商》三調並漢氏以來舊曲。歌章古調,與魏三祖所作者皆備于史籍。」佑所謂史籍,即指《宋志》也。《宋志》錄完《相和》十三曲之後,另一行雲,「《清商》三調歌詩,荀勖撰舊詞施用者。」此下即分列平調六曲,清調六曲,瑟調八曲。則此三調皆屬￿《清商》甚明,……而鄭樵讀《宋志》時,似將「《清商》三調荀勖撰」一行滑眼漏掉,漫然把《宋志》卷二十一所錄諸歌全部歸入《目和》,造出《相和》《平調》等名目。於是本來僅有十三曲的相和,無端增出幾十曲來;本來有幾十曲的清商,除《吳聲》七曲外,漢魏歌辭一首都沒有。樵亦自知不可通,於是複曲為之說,謂「漢所謂清商者但尚其音耳。晉宋開始尚辭。觀吳競所纂七曲,皆晉宋間曲也」。殊不知《清商》三調本惟其音,不惟其辭。……鄭樵說漢但尚音,實則晉宋何嘗不是尚音?他說晉宋尚辭,實則晉宋間辭倒逐漸散亡了。……大抵替《清商》割地,始自吳競,而鄭樵、郭茂倩沿其誤。今據王僧虔、沈約所記載,複還其舊。又《宋志》於三調之外,複有所謂《大麯》及《楚調》,其性質如何,雖難確考,既王僧虔以類相次,則宜並屬《清商》。(據《中國詩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