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歌謠 | 上頁 下頁 |
朱希祖漢三大樂歌聲調辨大旨 |
|
漢代雅樂衰微。朱希祖先生研究「漢三大樂歌」,(《安世房中歌》十六章,《郊祀歌》十九章,《鐃歌》十八章)說它們皆非中國舊有之雅樂,乃從別國新入之聲調。又說此三大樂歌差不多可代表漢樂府全體的聲調。所謂新入之聲調,又可分為二種,一為楚聲,一為北狄西域之聲,當時名為新聲。雅樂產生於舊時的中國,即今之黃河流域。詩三百餘篇,皆是當時所謂雅樂,其中只有《二南》是「南音」。(照陸侃如先生的話推論,便是早年的楚聲)代表楚聲的是屈原、宋玉等的辭賦,與李斯刻石文章。漢初年的歌詩,大概都屬楚聲。所以史孝山《出師頌》(見《文選》)有雲,「朔風變楚」,便是說北方風氣,一變而為南了。換言之,即雅樂變為楚聲了。至於新聲,雖為李延年所造,然出於西域摩訶兜勒曲,即為北狄之馬上曲。則此種聲調,發生於當時匈奴西域可知。 雅樂與楚聲。新聲,句調整散長短不同。中國古代文章,有一公例,即愈至南方,其句調愈整齊簡短;若至中原,即上文所謂中國,其句調即漸長短參差,與南方不相同,然其樂章句調,亦無有長至十數字以上者。北狄與西域新聲,卻有這種;其句調參差不齊,比中原更甚。 三大樂歌的聲調,似不能代表五言樂府詩。但觀《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中之《楚調曲》,如《白頭吟》,《梁甫吟》,《怨詩行》等,皆全體為五言樂府詩,既屬楚調,則楚聲亦可代表;且更可證明楚聲之整齊簡短。(以上採錄朱希祖先生《漢三大樂歌聲調辨》中語,見《清華學報》四卷二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