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名家 > 朱自清 | 上頁 下頁
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後隨父定居揚州。1916年中學畢業後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與葉聖陶等創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次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

  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三·一八」慘案後,他撰寫《執政府大屠殺記》等文章,聲討軍閥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學英國,並漫遊歐洲數國,著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1932年歸國,繼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運動中,他同學生一道上街遊行。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活動。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中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

  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自幼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響,逐漸養成「整飭而溫和、莊重而矜持」的文人氣質。

  1912年進入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學習。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學系。在北大期間,朱自清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嗣後又參加北大學生為傳播新思想而組織的平民教育講演團。並與武仲謙結婚。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報考北京大學時改用的,典出《楚辭·卜居》「甯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同時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韓非子·觀行》「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意為弓弦常緊張,性緩者佩弦以自警。

  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為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詩作,在詩壇上顯出自己的特色。1919年2月出版他的處女作詩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修完課程,北京大學哲學系提前畢業。畢業後,先在杭州第一師範,後回到母校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教授國文、哲學,並任教學主任。

  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2年,他隻身一人來到浙江台州第六師範學校任教,與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

  1923年朱自清發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長詩《毀滅》,表明自己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腳印」,這種進取不懈的人生態度,在當時有較大影響。

  1924年,詩和散文集《蹤跡》出版。

  1925年,朱自清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開始從事文學研究,創作方面則轉為以散文為主。

  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四·一二」政變給朱自清思想帶來極大的震撼,其思想和創作發生很大轉折。他的作品不再限於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轉向抨擊現實醜惡的雜文。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並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學英國,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後又漫遊歐洲五國。

  1932年7月回國,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與聞一多同事一起論學。

  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是用印象的筆法寫成的兩部遊記。

  1935年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撰寫《導言》。

  1936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給亡婦》娓娓追憶亡妻武鐘謙生前種種往事,情意真摯,淒婉動人。這一時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雖稍遜於早期,但構思的精巧、態度的誠懇仍一如既往,文學的口語化則更為自然、洗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朱自清隨清華大學南下長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並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裡,他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從事教學和文學研究,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等書。

  1940年,朱自清在成都目睹饑民哄搶米倉,憤然寫下《論吃飯》一文,犀利地指責當權者無視人民溫飽,支持人們為維護自己的天賦人權而鬥爭。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鎮壓民主運動。特別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聞一多的先後遇害,都使他震動和悲憤。於是他出席成都各界舉行的李、聞慘案追悼大會,並報告聞一多生平事蹟。

  1946年10月,他從四川回到北平,11月擔任「整理聞一多先生遺著委員會」召集人。

  1946年10月,經過漫長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現實的教育和愛國民主運動的推動下,他成為革命民主主義戰士。在反饑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他身患重病,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情操。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嚴重的胃病(嚴重的胃潰瘍導致的胃穿孔)逝世,享年50歲。

  ***

  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

  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

  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主要作品:

  1922年 《雪朝》 詩集
  1922年 《匆匆》 散文
  1923年 《毀滅》 長詩
  1924年 《蹤跡》集 詩和散文
  1928年 《背影》 散文
  1933年 《春》 散文
  1934年 《歐遊雜記》 散文
  1936年 《你我》 散文
  1944年 《倫敦雜記》 散文
  1945年 《國文教學》 論文集
  1946年 《經典常談》 論文集
  1947年 《詩言志辨》 詩論
  1947年 《新詩雜談》 詩論
  1948年 《標準與尺度》 雜文集
  1948年 《語文拾零》 論文集
  1948年 《論雅俗共賞》 雜文集
朱自清1朱自清2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