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五章 開元天寶時代(2) |
|
二 開、天間的詩人們,一時是計之不盡的。殷瑤的《河岳英靈集》,錄當時詩人至二十四人之多。元結的《篋中集》,所載則有七人。此外不在其中者,更還有不少。杜甫也初次出現於這個時代的詩壇上。但他的重要詩篇,幾皆是開、天以後所作。這個黃金時代,包納不了杜甫,而杜甫在這個時代,也未盡揮展出他的驚人天才。故另于下章詳之。 開、天時代的老詩人們,有張九齡、賀知章、姚崇、宋璟、包融、張旭、張若虛、張說、蘇頲、李乂等。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七歲知屬文。擢進士。遷左拾遺。後以張說薦,為集賢院學士。俄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為李林甫所排擠,貶荊州長史,卒。有集。九齡的詩,回旋于沈、宋的時代,而別有所自得。他的《感遇》十二首,和陳子昂的所作又自不同,其托意的直率,頗有影響於後來的詩壇。像《感遇》中的一首: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這全是以「丹橘」自況的,和後來的「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是在同一個調子裡的東西,但似更為露骨些。九齡詩往往如此,故頗傷於直率,少含蓄的餘味。 與張九齡同為開元、天寶時代的名相的姚崇、宋璟,也並能詩。崇初名元崇,又名元之,陝州人。貞觀中,應下筆成章舉,授濮州司倉。後數居台輔,負時重望。薦宋璟自代。其詩像:「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語甚有致。宋璟,邢州南和人,繼崇為相,耿介有大節。他的《送蘇尚書赴益州》:「園林若有送,楊柳最依依」,意境也很新。 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少以文辭知名。累遷秘書監。他性放曠,晚尤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年八十六卒。其七言絕句,像《詠柳》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和《回鄉偶書》的二首:「少小離鄉老大回」,「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都是盛傳人口的。 他和包融、張旭、張若虛並號「吳中四傑」。融,湖州人,為大理司直。旭,蘇州吳人。嗜酒善草書,每醉後號呼狂走,才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世呼為張顛,或傳稱為「草聖」。若虛,揚州人,為兗州兵曹。所作《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的一首七言長篇,乃是令人諷吟不能去口的雋什。 張說和蘇頲也並為開元名相,也皆能詩。說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武后時為鳳閣舍人,以忤旨,配流欽州。開元初,進中書令,封燕國公。亦數經遷謫,至左丞相卒。他喜延納後進。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與蘇頲號「燕、許大手筆」。謫後的詩,益淒惋動人,人謂得江山之助。像《南中別蔣五岑向青州》: 老親依北海,賤子棄南荒。 有淚皆成血,無聲不斷腸。 此中逢故友,彼地送還鄉。 願作楓林葉,隨君度洛陽。 誠是深以遷謫為念的。但像:「絲管清且哀,一曲傾一杯。氣將然諾重,心向友朋開」(《宴別王熊》),卻頗有些豪邁的意氣。 蘇頲字廷碩,瓌子。幼敏悟。明皇愛其文,進紫薇侍郎,知政事。與李乂對掌書命。帝道:「前世李嶠、蘇味道,文擅當時,號蘇、李。今朕得頲及乂,又何愧前人。」他的小詩,也時有佳趣,像《將赴益州題小園壁》: 歲窮唯益老,春至卻辭家。 可惜東園樹,無人也作花。 李乂字尚真,趙州房子人,幼工屬文。開元初,為紫薇侍郎,除刑部尚書,卒,年六十八。與兄尚一、尚貞並有文名。有《李氏花萼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