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武漢攻下後之國內外形勢


  (一九二六年十月一日)

  自武漢攻下後,中國歷史上又開始了新的一章。中國政局上一個重要原子——吳佩孚的勢力,已完全消滅了,因此不僅是中國國內勢力的平衡發生了重大變動,就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的平衡亦跟著起了變化,因為武漢之下與吳佩孚之倒是英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強固堡壘的崩壞。武漢攻下在中國政局上更有一種重大的意義,就是,一變中國以前軍閥與軍閥間之武裝鬥爭形勢而為反帝國主義武力與帝國主義雇用的武力間之武裝鬥爭形勢。因為以前中國主要的戰爭都是兩大軍閥間之戰爭,如直皖,直奉戰爭,或多數小軍閥聯合以對抗大軍閥之戰爭,如西南對抗段祺瑞武力統一之戰爭;雖然南方反帝國主義的武力的存在已經有好久,不斷地與北方軍閥鬥爭,但直到武漢攻下以前,在事實上反帝國主義武力並沒有能與軍閥武力排列陣勢,兩相對壘,那時,反帝國主義武力只在偏安一隅力爭自存而已。到現在,這形勢完全變更了:反帝國主義的武力已直達長江流域,伸入中國中部,非特西南各小軍旅來歸,國民政府奄有西南各省,並且西北國民軍將從陝晉直貫豫省而與武漢北伐軍相銜接,如是,反帝國主義武力已將完成其自西北至西南之陣線,以與東部沿海岸一帶之帝國主義雇用的武力——張作霖、孫傳芳的武力相抗衡。中國的武裝鬥爭,非特在戰略上由南北對抗而改為東西相抗,並且在性質上亦完全變更為帝國主義與反帝國主義的鬥爭。

  在現在時局這種重大變化之中,中國國內各派勢力都須重定自己的政策及對外的關係,有的得著了發展機會,有的發生了空前的恐慌;帝國主義各國在中國亦發生了同樣的情形,有的想乘機儘量發展,有的正拼命防止其在華勢力之衰落。革命黨人及民眾一定要知道中國各重要武力之傾向與主要帝國主義國之對華政策,然後才能有應付的可能。革命勢力雖然總沒有象今天這樣好的發展的機會,但是亦總沒有象今天這樣危險的形勢;因此知道我們敵人對付我們的策略及自己勢力發展的程度,這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一、張孫軍閥之計劃

  先說孫傳芳。在武漢未攻下以前,孫傳芳已決定幫助吳佩孚打廣東,一方面以蘇浙皖兩三萬軍隊入江西,由江西西北之修水銅鼓方面攻湖南之平江,瀏陽,更進取岳州與吳佩孚軍隊夾擊北伐軍,一方面以一二萬閩軍攻潮汕,以搗亂北伐軍之後方。孫傳芳,照他自己的利益打算,本應不加入戰渦才是,因為如孫軍與粵方衝突,正給張宗昌乘虛南下復仇之機會,但是為甚麼孫又要加入戰爭呢?大概孫傳芳受了下列的影響。第一,英國帝國主義因要孫傳芳救吳佩孚,所以威逼及利誘孫傳芳攻粵湘,英國一方面對孫擔保奉軍不攻蘇,一方面允供給餉械。第二,北洋派軍閥想維持其系統,明知吳不能再起,故欲扶孫以繼吳,傳說吳曾電孫,如孫出兵願以北洋領袖資格讓孫,這話恐有幾分真實。第三,國民黨已被開除或失意之右派黨員,都集中在孫傳芳處,代為畫策,告之以廣東內部空虛情形,自願並擔任內應,反動派此種獻媚,不免使孫傳芳動心。第四,一般反赤宣傳,當然對孫亦有多少之影響。有以上種種原因,於是孫傳芳便定下動員令對湘粵取攻勢,並同時封閉江浙贛黨部與逮捕國民黨革命黨員以示決心。如果孫傳芳截斷北伐軍後路及搖動廣東基礎之計劃能早日實現,對於國民政府未始不是一種極大的危險,但是孫傳芳的軍隊的動作太慢了一點,或者可說北伐軍進行太快了一點。當廣州傳聞北伐軍佔領武漢表示慶祝時,香港英報警告我們道:據十二分可靠消息,北伐軍將有受兩面夾攻之危險,北伐軍決無歸來之日矣。英帝國主義確與吳孫預定下這毒辣陰謀,但是不知北伐軍亦有李逵之神勇並有神行太保戴宗的甲馬綁在腳上,其結果吳佩孚號稱十五萬大軍經不得北伐軍的幾斧頭,就退出漢口漢陽,而孫傳芳急忙調兵遣將,終趕不上神行的北伐軍。北伐軍進取武漢之迅速,給英國與孫吳所定之計劃以根本打擊,令孫傳芳大驚失色。夾攻他人的圈套,現在倒要落在自己頭上了;因一方面已派去江西之軍隊要單獨擔當乘勝東向的北伐軍,一方面江蘇防軍減少有被張宗昌襲擊之可能。現在孫傳芳陷於極因難的地位:既然有這危險的感覺而且在江西前敵不利,於是有向國民政府表示願和的意思;但是奉天方面竭力慫恿孫傳芳攻粵,並聲明決不攻蘇,帝國主義則繼續壓迫張孫聯合以共同對付國民政府。

  再講到張作霖的計劃。奉軍自從國民軍退出張家口後,已無被攻擊之慮,自吳佩孚南下後,直隸已成為奉軍獨有地盤。張作霖對北伐軍攻武漢取坐視態度,吳佩孚失敗可以消滅其目前的競爭者,北伐軍敗亦可少一個將來的強敵。所以雖有英帝國主義竭力設法使張作霖出兵援助吳佩孚,張作霖仍是採取中立態度。但是自從武漢下後,吳佩孚大勢已去,北伐軍勢力將伸入河南與國民軍銜接,此時奉軍中就很自然地發生援吳的問題。但是亦有主張取得江浙富饒區域以救目前財政及報前次戰敗之仇者。現在奉方的政策似是催促孫傳芳與國民政府大戰,然後自己收漁翁之利。孫傳芳阻礙奉軍的發展,所以不論表面上奉方對孫取何態度,奉方必須取得蘇皖;奉票價低將成廢紙,奉軍人數總在六十萬以上,不得江蘇上海,奉方不能解決其財政困難。如北伐軍至湖北邊疆而止,暫時不入河南,奉軍亦不願在現時與國民政府衝突白賣氣力來救援將亡的吳佩孚,奉軍中不乏智者,恐不會如此做法罷。

  國民政府以前對孫的政策是取和平,因在武漢未下前攻孫,恐增厚吳佩孚勢力而分散自己的實力。所以一直對江西取守勢,直至吳佩孚軍隊已失其抵抗能力時,才對江西下總攻擊令。就是對江西攻擊,然對孫仍取和平政策,因江西無論如何非取不可,不然北伐軍自鄂至粵數千里的戰線窄而且長,時有被截斷之危險,如孫願讓出江西,國民政府現時並無攻孫之必要。所以與孫言和尚有可能。國民政府對奉以前及現在均依遠交近攻原則取聯絡政策,與奉聯絡政策在目前為尤要。因英國帝國主義及反動政客確在進行聯合孫張向國民政府進攻之工夫。如果他們的奸計成功,對於國民政府未始不是一大患。因此打破張孫的聯合,實應為國民政府目前應付北方軍閥策略之基點。

  二、英美的態度

  英帝國主義的態度是最顯明沒有的了。英國倫敦政府報,上海香港等處的英國報,都告訴我們說:英國將用兵艦實行其干涉政策。

  英兵艦在廣州汕頭之橫行及在萬縣之屠殺,更使個個人感覺到英帝國主義現在是采實行干涉的政策。為甚麼英國要采直接行動呢?自從五卅運動以來,特別在廣東,英帝國主義受中國民族運動的重大的打擊,而他所雇用的工具在廣東是完全失敗了,廣東一年半的排英運動,把英國在南中國的商業完全停頓,把英國在遠東的商業中心香港弄成荒島,英國在廣東喪失其一切政治上經濟上之特權。現在他多年豢養的吳佩孚,他在中國中部的工具,被打倒了,英國在中國中部之商業中心又落到了排英的國民政府手裡去了——如此,英帝國那有不慌張呢?間接的工具既然不可靠,而自己在華的利益發生了極大危險,英帝國主義於是採取了這最後的辦法——兵艦的直接行動。英國的反動政府竭力鼓吹干涉中國,乘英國議會停會期間中,無所鉗制,想實行其傳統的兵艦政策於中國,現已添派兵艦啟程赴華。目前英帝國主義正找機會以圖達到目的。在萬縣雖然有了機會,但除了屠殺許多人民外,不能破壞國民運動之奸計,反徒增加中國國民運動之熱度及暴露其兵艦政策之野蠻而無效。在國民革命基礎及有多年革命經驗之廣東,英帝國主義實難找得合意之良好機會。以堅定的避免衝突的政策對待英帝國主義之兵艦政策,同時利用英國兵艦政策實施的事實,做廣大的反英宣傳,以擴大與增厲全國的反英運動——如此,不難打倒英國之炮艦政策。

  為甚麼英國政府現在才決定採用直接干涉中國的政策?不是英國受厄於廣東已有一年半了嗎?這是因為英國以前沒有得到其他列強特別是日美的同意,所以他不能單獨行動。日美對於廣東排英貨非常之歡迎,以前廣東很少日本美國的貨品,現在日美貨品已暢銷於兩廣了,日美的船隻已停滿了廣州港口。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素以孤立英國為目的,對於日美特別給以經商的便利。這並不是說民眾應該對日美親善,因此不能做反日反美的宣傳,因同是帝國主義有何可分別優劣,不過,因為在廣東方面反帝國主義戰線以英國為主要目的物,為抵抗此目的敵起見,應利用敵軍內部之利益衝突。因為孤立英國之外交政策,英國忍耐了一年又半。英國在此時間中努力向日美疏通,請他們共同行動,其結果英國並未能得日美對華共同行動之許可,惟對英之單獨行動或可不干涉耳,這亦不過是一種推測而已,因日本外務大臣最近曾有「對華取中立」之聲明,美國駐華公使亦有同樣之聲明。日美雖有此種取中立之表示,但是如果日美見國民政府此次之發展,對他們有利無害,他們還是不願英國干涉中國而恢復其勢力。於日本朝日新聞九月十日之社論,可見一斑:「如長江一帶盡歸北伐軍勢力範圍,英國之痛苦更不堪問。英國政府與報紙常唱干涉中國論調,惟今日唱言干涉,事實上不能辦到,時局必待中國自身之解決。而武漢陷落,第一為吳佩孚之致命傷,第二為英國之痛心史。若香港罷工不能解決,恐杯葛主義又實現於武漢矣。」

  又當英國駐華公使赴奉時,美國公使啟程南下,不日抵粵。美公使來粵之目的,不外欲知悉國民政府此次勝利後,採取何種外交政策,對美投資商業及教會取何態度。所以如果國民政府能繼續以前拉開日美而孤立英國之外交政策,並更進一層而實行以前維持和平保護商業之對外宣言,那就不怕日美不接近國民政府,而英國即欲單獨行動干涉中國,亦無所施其技矣。堅持反帝國主義的主張而絕對不向帝國主義屈服,更靈妙運用政策以帝國主義各國間之利害衝突,而為民族革命之利益——這應是革命的外交之南針。

  三、反帝國主義武力之聯合戰線

  武漢攻下,在中國的歷史上表示,袁世凱以來的北洋軍閥的統治已壞潰,將讓位于新式的武力——反帝國主義武力的統治。反帝國主義勢力的時期已經開始了。反帝國主義武力的武力,目前已及於廣東,湖南,廣西,貴州,湖北,甘肅,陝西與綏遠,並將及於江西與山西,並在河南與四川亦有一部分勢力。試翻開地圖一看,反帝國主義勢力之版圖已將占全國之半;這各省的反帝國主義勢力現在都聯合在一個國民政府之下。這國民政府將率領這些反帝國主義武力以與帝國主義雇用之武力相抗衡。這一條戰線自從西北之綏遠甘肅一直至西南之兩廣。國民軍既放棄了張家口,現已改變戰略,分兩路進攻山西陝西,聞已佔領西安府並正攻打太原府,以後如能占得河南,則此長條戰線完全成立,待實力已預備充分,再向東面海岸進逼。太平運動之失敗即因他沒有集合充分的勢力即向上海方面與帝國主義發生直接衝突。國民軍前次退出京津,亦即因為自己勢力不足與帝國主義直接抵抗,如不退即有全軍沒滅之危險。所以現在雖然在中國反帝國主義勢力的時期已經開始了,但是還沒有到與帝國主義直接衝突的時期,如果現在立刻即向京津寧滬進攻,則勢必與帝國主義發生直接衝突,帝國主義必拼命直接幫助張孫,李鴻章用洋兵打敗洪楊[1]之事不免又要重演一次。在現今這時期中(江西下後),應該積聚反帝國主義勢力的實力,鞏固佔領各省的基礎,發展全國的民眾運動及其組織;待實力已準備充足,各省已確有鞏固基礎,軍隊已不是孤零的軍隊,而是有民眾實力做後盾的先鋒,進可攻,退可守,無一蹶不振之危險,那時不僅是佔有地的民眾一致行動,更是全民族與帝國主義實行總攻擊。這鬥爭的結果,軍閥將被完全掃滅,某帝國主義[2]比較乖巧或因為我方外交策略的結果,未加入戰渦,並願承認中國的獨立(因為中國獨立對他反有投資通商更多的機會),更有某帝國主義[3]與中國全國勢力戰爭而失敗,暫時與中國斷絕邦交,那時中國將設立統一的政府,蘇俄及各國革命勢力將大規模的援助中國的運動及承認中國的政府——這樣講下去,未免講得太遠了,不過,上面所說,的確表示中國國民革命現在與將來的戰略上的形勢與步驟。

  但是要達到這個準備實力,強固基礎,組織民眾的時期之終結,及向帝國主義勢力實行總攻擊之開始,這並不是一個極短促的時間內,輕易所可做到的。在這時期中間,尚需要更大與更多的努力與犧牲。

  革命黨人及民眾在這反帝國主義勢力統治的時期中,有一件事須特別注意的,就是認清這反帝國主義武力的性質。自從五卅運動後,中國民眾的勢力已經產生了一種新式的武力,這種勢力的特性是反對帝國主義,有紀律,知道要依靠民眾勢力。自五卅以來,有一班進步的軍閥,一方面見帝國主義的殘暴,一方面見民眾反帝國主義運動的高漲;他們知道舊軍閥依靠帝國主義的勢力非特受唾駡,並且是靠不住的,他們更看見,民眾力量可以幫助他們勢力發展。如果他們站在民眾方面來反對帝國主義,他們非特可增加自己的勢力,並且還可以得到人民的歡迎與革命的榮譽。因此他決定加入以反帝國主義旗子號召的與代表人民的國民政府。他們立志要做革命的軍人,所以他們的軍隊一定要有紀律,他們一定要注重黨務,讓他們治下的民眾組織起來。但是到底他們還沒有能瞭解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根本意義,他們還沒有懂得民眾運動的意義,所以有時他們見了自己統治下之民眾運動的高潮不覺恐懼起來了,特別責駡工農運動。他們固然知道民眾有勢力,但是不知道去領導或幫助其發展,而想御用民眾,想民眾運動能依了他們自己的意思發展,完全服從他們的命令。最重要的危險就在這一點,因為他們並不願民眾真正成為統治他們的勢力,而願民眾成為被他們所統治的百姓。現在當北伐勝利,此等武力的勢力已有長足的發展,自己勢力愈大則愈易輕視民眾,因此民眾運動愈有受抑制的可能,如廣西梧州軍隊最近無辜槍斃工人三名,即是一例。總之在這一時期中民眾不可無條件的信任這班新式的武力,但是同時又要認清,他們是反帝國主義的,他們是要依賴民眾勢力的,如果民眾勢力能夠超過他們的勢力,在中國國民革命中,現時亦占重要的地位,他們亦有屈服于民眾而成為民眾武力之可能。所以我們革命黨人及民眾的責任就是怎樣猛烈地發展民眾力量然後可以防止這武力重新恢復到軍閥的地位,及使他們成為真正民眾的武力。

  [1]洪楊,指洪秀全、楊秀清。

  [2]某帝國主義,此處指英國。

  [3]某帝國主義,此處指日本。

  (1)原載《人民週刊》第24期,署名大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