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廣東政府內政上的兩大政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國民黨在廣東的統治已經不自今日始,但是以前國民黨在廣東的統治是有名無實的,實際上是陳炯明[1]楊希閔[2]劉震寰[3]等軍閥統治著廣東:是故難怪國民黨的主義不能實行。因為軍閥假託在國民黨旗子之下無惡不作,所以更難怪廣東人民不能信任國民黨及其主義。中山先生及其他革命同志所最痛心疾首者在此,而國民黨所以有去年春間之改組亦即在此。中山先生在第一次大會上的目的有二:改組党使成為有組織的而深入群眾的黨;創設革命的與有主義的軍隊。自改組大會至今日,中間已經過了兩年,在此兩年之中國民黨已能與群眾接近並已造成革命的軍隊。並能用民眾的勢力與革命軍把在廣東反革命的軍閥漸次肅清。現在東江南路餘孽已剷除,廣東統一在即。國民黨在廣東現在確已握得統治之權,此時正是國民黨實踐其對廣東人民的允許之時。

  國民黨政府與軍隊在過去撲滅反革命的鬥爭中已能消極的表示其與軍閥政府與土匪軍隊有異:革命政府保障人民各種自由,幫助人民團體的發展,革命軍不拉夫不擾害人民並能維持治安。所以在過去的鬥爭中廣東能得五十萬有組織的農民之幫助,一般工人的擁護,商民並甚稱現在之廣東政府是民國成立以來未有之政府。但是現在國民黨政府在廣東已經過了撲滅反革命的軍事時期,到了和平的時期,消極的不擾害人民已不能滿足人民的要求。廣東的土匪遍地,擾害以勞力謀生者的生活及妨害廣東經濟的發展。廣東雖然已將軍事上反動的勢力掃除,但是根深蒂固的反動勢力——貪官污吏尚存留在,勾結土豪劣紳,盤據地方行政剝削人民。是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最近決定關於廣東內政的兩項議決:劃分行政區域以清吏治,組織除盜安民之運動以掃除土匪。

  廣東面積之大幾等於法國,廣東州縣有九十四縣之多,加以交通不便,若專恃在廣州的民政廳以照顧全省行政,事實必不可能。行政中樞既不能照顧全省行政,各縣縣長必可自由行動,不執行命令,勾結土豪劣紳壓迫人民,加捐重征中飽私囊,做種種擾害人民之事。如此,國民黨以前的奮鬥及人民的犧牲只為了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發財機會。廣東一定須財政統一才能減除苛捐雜稅,才能有經費謀內政的改革與國民革命運動向全國發展;如各縣各自為政,不執行財政廳之命令,廣東財政必無整理之可言,人民的負擔不減而政府收入不增,以廣東人民現在的負擔,政府的收入如無官吏的中飽應數倍於今日,除減少人民不正當的負擔以外尚餘有整理內政與發展革命運動之充分款項。所以為整頓廣東吏治與財政起見,不得不有新的行政制度。政治委員會決定以廣東劃分為六大區域,即廣州屬,北江屬,東江屬,西江屬,南路,海南。每區置行政委員一人,對於本區行政負完全責任,有任免縣長之權。此非恢復以前之分道制而是一種暫時的過渡辦法,目的在使各行政委員能在各該區域將行政整頓有頭緒時即交還省政府。因為行政區域範圍狹小則一人有力兼顧,並且須賦與全權方能切實整頓各縣行政,如須事事請示省城,則因交通的阻梗與機關的周折決不能達整頓的目的。現在此辦法已開始試驗,東江,南路,西江,廣州已委派行政委員以負各該區行政專職。此種辦法是否有效尚待事實證明。不過要知道要達某種目的,方法本來不止一種,如此種不能達到目的則不妨另行試驗他種方法,總之以達到目的為宗旨,不可拘泥於某種方法與制度。

  廣東人民的大患與廣東省發展的障礙,除掉不法軍隊及貪官污吏以外即為土匪;土匪更是不法軍隊的後備隊,帝國主義擾亂廣東的工具。所以革命政府為使人民知其能擔負保護之責而擁護之,為使出兵北伐時廣東能無後顧之憂,決然對於土匪問題要得一解決。

  土匪問題的解決,決不能全恃武力。對於戰後的散兵及大股土匪固然可用兵力剿滅,但是因生計窘迫強迫為匪的遍地都是,時為盜匪,時為平民,剿不勝剿,並且剿無可剿。我們都知土匪發生的原因是經濟的原因;所以我們要根本解決土匪問題須從經濟問題著手。因此廣東政府對於解決土匪問題分為兩層辦法,一是軍事的——用武力剿滅散兵及大股土匪,一是經濟的——發展實業及交通以收容失業,此兩層辦法決非政府單獨所能做到的,必須得著人民的合作。政府方面已有剿滅散兵及大股匪徒的計劃,分飭各軍辦理,此事一兩月內,即可做到。惟關於發展實業與交通事項必須有人民的全力贊助。況且我們要解決此種重大問題必須使人民大家參加,使人民更感覺到政府與人民能合作為人民謀利益。因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與廣東省黨部已聯合發起組織除盜安民大會,將各縣人民連絡一起以解決土匪問題,將來此大會並將集募大款擔任本省經濟發展事業,一方面又收容失業,解決土匪問題,一方面可借此實行廣東經濟獨立的計劃。

  國民黨政府如此整頓內政,決非安心于建設廣東而忽略全國的革命運動。革命黨人應當明白中國對外不獨立內政不統一經濟不發達,無論何省不能希望有滿意的建設。國民黨政府現在整頓內政的目的即在使廣東革命基礎更鞏固,使廣東人民及全國人民能信任國民黨是為人民謀福利的黨,使廣東能為全國革命運動盡力。總之,革命政府的整理廣東非特是為廣東人民的福利更是為發展全國的革命運動,以謀全國人民的解放與福利。

  [1]陳炯明(1878—1933),廣東海豐人。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的政治綱領不合,1922年6月炮轟總統府,發動兵變,後成為國民革命的敵人。

  [2]楊希閔(1886—1967),雲南賓川人,滇軍將領。1923年1月,任西路討賊軍總指揮,率滇軍聯合劉震寰桂軍,擊敗廣州陳炯明,後迎孫中山回廣州。1925年2月,廣州革命政府發動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5月,楊希閔聯合桂軍劉震寰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6月中旬東征軍回師,平定楊劉叛亂。

  [3]劉震寰(1890—1972),廣西柳江人,桂軍將領。1913年9月廣西柳州獨立,任護國討袁司令。1923年率桂軍與楊希閔滇軍,驅逐陳炯明出廣州。1925年5月與楊希閔在廣州興兵叛變,被平定。

  (1)原載《政治週報》第3期,署名春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