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五四運動的意義與價值


  (一九二五年五月二日)

  中國民族運動的第一期是義和團式的原始的排外運動。到了義和團失敗後,中國的民族運動的第二期開始了,就是留學外國的中國學生與華僑欲推翻中國的壞政府而建設歐美式政治制度以謀中國的自強;辛亥革命就是這自強運動的總結。迨至五四運動開始,中國民族運動入了他的第三期。中國的民族運動自從五四運動才漸漸變成近代的民族運動——有組織的群眾的反帝國主義與軍閥的運動。

  五四運動所以稱為近代的民族運動,亦因為他是世界大戰的結果,與世界革命潮流在中國的波紋。五四運動的動因是:(一)由於大戰時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經濟侵略放鬆,因為中國的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棉紗,麵粉等業)得有相當的發展,亦就發展了中國的資產階級,他是最先要求外國對於中國帝國主義的經濟解放;(二)由於中國破產的小資產階級的學生感受的壓迫及大戰後世界革命潮流的激蕩而發生革命的要求。因為日本的輕工業的出品在中國市場上最與中國的新興工業相競爭,又因為日本對於中國的暴力威迫最易惹起反感,所以五四運動是一個完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運動。

  五四運動是純粹排日的性質而不是反對一般的帝國主義,所以反被英美帝國主義利用以進行他們與日本在中國勢力的競爭。這是因為那時沒有國民革命的党去領導這運動,所以不能充分利用帝國主義間的衝突發展民族運動,而反被某個帝國主義所利用。

  五四運動象一盤散沙樣的,不久就消滅了,其原因有二:第一,五四運動的主要成份是沒有獨立經濟地位的學生,中國資產階級因為太幼稚與軟弱,沒有維持這運動的力量,而中國勞動群眾在那時參加的又甚少。第二,五四運動沒有組織,沒有組織的意思就是沒有政黨領袖,一個群眾運動沒有有主義的政黨領袖,他既不能走入正軌,亦更不能繼續發展。

  但是無論五四運動如何失敗,五四運動實開中國革命的新紀元。自從五四運動以後,有革命覺悟及瞭解世界革命意義的青年要糾正五四運動的錯誤,逐漸集合在革命黨的旗子之下,在勞動階級中間盡宣傳與組織之力,以求中國民族革命的勝利,且更進而求世界革命的成功。

  (1)原載《中國青年》第77、78期合刊,署名太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