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第三國際第五次大會對於世界政治經濟之觀察及其現在之策略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一日)

  一、經濟狀況

  第五次大會對於第三次大會所作關於世界經濟狀況之分析認為仍舊是正確:世界資本主義已在一個長期的恐慌的時期中日漸崩潰而不能恢復原狀,在這幾年以來已證明是實。不過資本主義崩潰的日期沒有我們在第三次大會時所希望的那樣快就是了。

  在這兩三年來資產階級在許多國內進攻無產階級已得著勝利;強迫無產階級承受八小時以上的工作和工資的減少;在有幾國裡資本主義似乎已能暫時團結他自己。因此一班社會民主黨就以為資本主義又到了穩固的時期,回復到他的常態。其實不然。在有幾國裡所謂之工業的興盛完全是靠鄰國工業的衰落,已不似戰前一樣資本主義有他的國際興盛,興盛一時跟了又衰落一時。

  社會民主黨說:中歐經濟的穩固能恢復時,世界資本主義就會回復常態。就是這個條件不能滿足所以資本主義亦不能回復常態。德國工業衰落,法國等鄰國工業可以有興盛希望,但是德國因此又不能賠償債務而國內革命潮流更高,如欲讓德國振興自己的工業,法國勢必遭殃,工廠就須停閉。再加以中歐各小國在戰前本是工業品消費國而現在已足以自己供給自己並設有保護關稅,因此中歐大工業國的市場又減削。中歐的金融亦證明中歐經濟的不穩固。德,奧,波蘭的紙幣完全跌落,又恢復了,又要跌落了。法郎亦大跌落。世界的現金已有一半以上在美國並且現在現金仍繼續流往美國。沒有現金,歐洲的金幣制是不能恢復的。

  英國的經濟全靠他的工業品之出口;而現在他的主要出口工業,如紡織業機器之恐慌特甚。

  失業人數據政府的報告亦在一百萬以上。歐美失業工人現在總在七百萬以上;有時這國的失業人數減少而那國失業人數又增加,而於總數沒有變動;因此這種失業者已不是所謂工業的後備軍而是長期的失業隊伍。

  一方面歐洲的經濟的恐慌這樣厲害,他方面在美國自從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三年四月,經濟的興盛日高一日。這興盛完全限於美國,特別是因為恢復在歐戰時所疏忽的房屋建築和鐵道,需要一批材料。美國在此時期出品完全銷于自國的商場,出口很少。然而美國這種興盛並沒有能對於歐洲資本制度有所援助。美國自從四月以後已呈現一種工業的大恐慌又要臨頭之現象。

  資本主義範圍以外之蘇俄的經濟之現今的穩固亦給資本主義一個打擊。

  在這個恐慌期中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全世界的農業的恐慌。農業生產品對工業品的價格大大跌落;農民已無力付田租,賦稅,和債務利息,因此大隊的離開他們的田園。這種現象在美國為最甚,美國百分之四十農民受破產的恐慌。這種農產品價格低落並不是因為生產過剩而是因為食料消耗之縮小和工業品價格之提高。戰後人口又已增多於戰前而耕種的土地則反減少。歐洲平民因失業或工資減少而減少其食料。一方面托拉司阻止工業品價格的減少使農產品和工業品價格相距日遠。這種狀況使無數農民投到革命一方面來。

  資產階級的進攻使勞動狀況愈形低落,而階級鬥爭的形式亦更形劇烈。工資已大減:德國比在一九二三年又減低了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美國實在工資只及戰前百分之七十五,在法國生活程度的增高比工資的增高要多得多,在德,奧,匈等國工資只及戰前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五。

  範爾加結束他的報告說:「幾乎在全世界可觀察到一個普遍的農業恐慌。在美國激烈的工業恐慌又正開始了。在各個歐洲國裡,這恐慌只因鄰國的損失而減少。同時階級衝突的厲害,已非相對地而是絕對地,又已起始——這是勞動階級狀況之普遍的退步之表現。」

  在這種資本主義之長期的恐慌時期中革命的主觀的原素應占重要的地位。只要無產階級的組織擴大,有取政權的大志,和戰鬥的預備,共產黨的強大,不難打倒資本主義完成無產階級革命。

  二、政治狀況

  這種資本制度的長期恐慌在政治範圍內比在經濟範圍內更看得明瞭,因為政治範圍是一個比較更有感覺的風雨表。

  我們現在是在一個新的政治狀況中。在第四次大會時我們已經預料到這種「德謨克拉西的和平主義的」形勢,在第四次大會的議決上我們說:「國際政治狀況的特性在現在這一刻是法西斯主義,軍法戒嚴,和反勞動階級之白禍的潮勢洶湧。然而並不能說絕無在最近將來在極重要國內公然的資產階級的反動將代之以『德謨克拉西——和平主義的』時期之可能」。現在居然這種時期到了。在英國有一個工黨政府;法國有左派聯合的政府而社會民主黨事實上是政府的一部分;在丹麥亦有一個工黨政府;在比利時的社會民主黨亦有執政的希望;至於在波蘭,乞克斯拉夫亦都將有新的變化;在美國前有所謂第三黨運動的開始。更有各國的承認蘇俄。專家委員會報告的接受。這些都表明這德謨克拉西——和平主義的時期。這個非特在社會民主黨的工人並在我們比較軟弱的同志中,很容易生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德謨克拉西好看得著勝了。

  其實大謬不然,資產階級不過換了一種方法;強硬壓迫的手段換了一種柔軟壓迫的手段。「專家報告」完全是壓迫德國工人階級的,而德國社會民主黨稱之曰和平主義和德謨克拉西的勝利。我們要反對專家報告,專家報告的實行完全是一件烏托邦。愈是他們勢要藏慝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相互間的衝突,愈表顯他們中間的衝突的厲害。專家報告將來不過是一卷廢紙而已。對於這種和平時期的錯誤觀念,從法國左派聯合政府的行為就可打破。法國社會主義者投票贊成魯爾的佔據,他們並會通過愛裡瓦的預算。愛裡瓦政府槍斃工人的時期將不遠。

  在英,法,奧,比利時,都有社會黨執政府;社會黨說反對戰爭的,那末他們為什麼不解除武裝呢?他們非特不解除武裝並且還主張增加武裝。這就表示:新的一批戰爭快要來,所謂和平的時期不能久。

  雖然現在叫做和平時期,而政權在各重要資本主義的歐洲國內發生問題。政府的傾倒之恐慌沒有比在這時期中更厲害的。這表示資產階級統治的不穩固。資產階級已經不能用以前的舊方法來統治。於是他們不得不找一種圓滑的方法,因此英國就有工黨政府,法國就有左派聯合中之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已變為資產階級的第三黨了。資產階級一時用工党政府一時又用法西斯主義,一時又回到社會民主主義。法西斯黨是資產階級的右手,社會民主黨是左手。這就是國際的新形勢。就是表現資產階級地位的不穩固。這就是共產黨策略的鑰匙。

  三、策略

  甲、創造群眾黨的問題

  資產階級所以能在大戰後未被推倒,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許多國內沒有能組織革命和領導群眾作戰的共產黨。因為缺乏這種主要的條件使資本主義得稍延殘喘。在資本制度的恐慌已成無望的時候組織無產階級的隊伍和共產黨在這歷史的時代中為最重要之問題。

  第三次大會所提出之「到群眾去」的口號仍舊有效。各國黨還沒有多大實在的成績,所有的成績仍是初步的。如果我們不努力進行獲得群眾,則我們非特不向前進,並會向後退走了。

  第五次大會認第三第四次大會關於獲得大多數無產階級的意見,為正確。「要得著在工人階級的大多數中的共產黨的影響,要引導這階級的最有力的部分到戰鬥中」。左派以為非得到總計上的大多數,非得到工人的百分之九十九方可以革命行動之可言,是完全錯誤,就是左派的意見,以為共產黨是一個無產階級恐慌性的少數之黨和以為共產黨未得到大多數之時亦可領導群眾作戰,這是不懂得「到群眾去」這重要的口號,亦是不對的。

  建設群眾黨的條件:第一,黨的組織應該以工廠小組為基礎。這個不只是一個組織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共產黨如果在工廠內不能有堅固的基礎而每個大產業不能成為共產黨的堡壘,決不能領導無產階級中最重要的部分來戰勝資產階級。第二,在工會內組織共產黨支部,努力征服工會。第三,對於農民須有正確的政策。自大戰以後,非特是在農業國和半農業國內,就是在工業國內,農業恐慌擴大,以致農民易於承受共產黨的革命思想。無產階級如果不能得到一部分農民並使一部分守中立,決不能得著勝利。必須著手實際的與農民聯合,如派革命的工人到農村去宣傳。第四,對於民族問題的正確政策。大戰後又增加了許多被壓迫民族。在歐洲各小國和殖民地上盡積有推翻資本主義統治之材料。如第二次大會關於民族問題之政策是獲得群眾和預備勝利的革命之重要政策之一部分。第五,發展工廠委員會的運動。這種新式的工人組織可以造成真正革命的工會和留下將來工人代表的蘇維埃之基礎。

  乙、聯合戰線策略和工農政府

  當各國共產黨還是只占少數,當社會民主黨還有極大的勞動群眾,當資產階級的進攻還是一套一套的來,當無產階級還在不能召集足夠組織防禦戰爭的時候,聯合戰線的策略還是正確和重要。聯合戰線的策略近被右派所誤解為與社會民主黨結政治上的同盟和各工黨的組織上的聯合,就是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結政治上的聯合。而共產國際所懂得對於聯合戰線的策略是與社會民主黨之反革命的領袖作戰,要解放社會民主黨內的工人于欺賣勞動階級者之勢力之下。聯合戰線策略只是一種革命的煽動和集合無產階級的方法,如果解釋為與社會民主黨有政治上的聯合就是機會主義。而一方面右派亦不懂得聯合戰線的策略。他們不願意實行這政策或以為只可用經濟的戰鬥而不可用於政治的戰鬥。這種都是違反建設群眾党的意義。他們最危險的錯誤就在工會問題上。他們不願意在反動的工會內活動而欲退出另行組織。共產國際極力阻止他們計劃實現,如果實現我們成為群眾黨的可能就要斷絕。布爾希維主義是由攻擊右派,中間派並且反對左的傾向而成立的。

  聯合戰線的應用應以在下聯合為原則而以在上聯合為例外。共產國際絕對反對純粹的在上聯合。在決定其應用方法時必須注意某國的特殊狀況,然而總須注重在下的聯合,以集合群眾,以聯合工廠中的共產黨工人,社會民主黨工人和不黨派工人在共產黨領袖之下。

  工農政府是聯合戰線策略中之一。工農政府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別名,只因其對於群眾容易懂。右派解釋為在資產階級的德謨克拉西的軀殼中的一個各派工党和農黨的聯合政府是完全錯誤。工農政府須有以下的條件可以成立:(一)解除資產階級和一切反動派的武裝。(二)武裝工人階級。(三)一切稅款應由資本家負擔。這種工農政府完全是無產階級的別名,是工人所懂得並所要求的,但是這政府決不是社會民主黨所願加入的並是他所反對的。在這種狀況之下共產黨就能披露社會民主黨的面具而得到一班社會民主黨內工人的同情,引導他們加入革命的戰線。

  丙、部分要求

  部分要求是共產國際策略中之一。改良派以部分要求來代替無產階級革命,而共產黨提出部分要求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預備。所以共產黨關於一部分要求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提出的部分要求必須對於實際生活有影響,就是說:所得工人大群眾的贊助。(二)這些要求是在革命發展的線上。(三)這些要求一定與最後目的有關聯;從各個要求擴大到普遍的要求,這普遍的要求就可引起社會革命。

  丁、黨的布爾希維變化[1]和世界共產黨的建設

  共產國際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各國支部布爾希維主義化。布爾希維克黨的特點如下:(一)党必定確實是一個群眾的黨,如果黨是不公開的亦須能與工人群眾有密切的聯絡。(二)他一定運用如意的能力,就是說,他的策略不可死守家法而必須能運用他來對付敵人。(三)他必須是一個真正革命的或馬克思主義的黨,不折不撓的向目的地前進,努力奔向戰勝資產階級之門。(四)他必須是一個集中的黨,禁止一切內部的派別、不同傾向和特別組織。

  只有共產國際的各支部已能布爾希維主義化了,共產國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的布爾希維克党,浸潤於列寧主義的思想。

  [1]原文如此。

  (1)原載《團刊》第10期,署名太雷。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張太雷於1924年6月中旬在莫斯科接待參加共產國際五大的中共代表團成員。6月17日共產國際五大開幕,張太雷任中共代表團秘書兼翻譯。此文是張太雷關於這次大會的一篇譯介文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