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中國的農民及其革命運動


  (一九二四年五月)

  在所有君主制王朝,中國農民都是最受壓迫的部分,每個新的王朝執政,為防止發生農民運動,通常都頒佈均田地減賦稅的法令。

  但是,一百年過去了,土地開始集中在少數官僚手中,這些官僚把供養軍隊和皇帝的所有捐稅負擔,都放在了農民身上,而那些無法忍受下去的農民便舉行起義,這種起義往往以推翻舊的王朝和選擇新的王朝而告終,接著新的王朝又開始重新分配土地。這個過程周而復始地貫穿整個中國歷史,若是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未改變,新的因素——歐洲資本主義未進入它的生活,那麼在發生下次農民起義和推翻清王朝時,這個過程就還會重複,最後以農民重新分配土地而告結束。

  太平(天國)起義(1850—1864)帶有農民運動性質。它從中國西南邊陲廣西省的一個偏遠小鄉村揭竿而起。法國和英國的商品就是通過這個地方首次進入中國的。這次運動的首領是一位天主教徒,這證明在這個地區已有外國的影響。

  因此,農民在那個時候,主要是在明顯感覺到有外國影響的華南,不僅遭到本地官吏的奴役,而且還遭到外國商品的剝奪,因為這種商品排擠了農村手工業,造成了物價的飛漲。不久,華南所有貧困化的農民者都加入了這支不大的廣西起義隊伍,並在南京成立了自己的政府。據說,他們提出了勞動者分田地和婦女享有平等權利的社會主義綱領。但是這個新政府不合英法心意,英法採取措施要搞垮這次運動,它們將自己的將領、士兵和武器交由中國「舊政府」調遣。

  起義者當然頂不住這樣優勢的兵力和技術,很快運動就被鎮壓下去了。

  與此同時,歐洲商品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逐漸滲透到中國北方。自然,農民首先成了它的受害者。農民的不滿情緒增加了並於1900年爆發了下一次所謂的「義和團」起義。這次起義帶有明顯的反歐洲性質。顯然,起義者僅憑拳擊知識無法對抗歐洲武器,很快起義就遭到了失敗。同樣,後來的中國農民起義也被歐洲人的優勢兵力相繼擊潰,起義者沒有別的出路,只好組成小股土匪。他們把這種遊擊鬥爭看作是自己的唯一生路。1911年,一群學生投出的炸彈立即得到了遊擊隊群眾的強烈響應,他們把這種行動視為革命的信號,於是宣佈發動政變。群眾滿懷革命激情和鬥爭意志,然而中國革命黨未能把他們引入應有的軌道,這就為反動封建主幫了忙,他們從這些無產階級化的農民群眾中招募雇傭軍,後來這些軍隊成了歐洲帝國主義在中國實現其侵略意圖的工具。

  我們不再長時間談論那個脫離了土地並補充了城市流浪者隊伍的農民階層的作用。足以說明問題的是,最近中國農民失去土地的過程進行速度很快,來自原農民中的失業者人數也在迅速增加,這是將來的中國革命必須好好考慮的因素。

  我們來談談中國的真正農民,也就是還沒有完全失去土地的農民。

  中國人口由六千多萬戶家庭組成,其中四千萬戶是農民,家庭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按農業商業部1918年的統計資料,有23381200戶農民從事獨立的小農經濟(在自己的一小塊土地上耕作);有11307432戶完全無地的農民租地耕作。自己有一小塊土地又租地耕作的農民有9246843戶。擁有l萬畝(約2000英畝或700俄畝)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平均每個省有10戶。由此可見,數量較多的是擁有小塊土地的小農戶。按同一個統計資料,有17914231戶農民,每戶有土地少於10畝;有10303570戶農民,有土地10到30畝。從這樣小塊土地上得到的收成不可能使農民經受得住生活必需品價格的飛漲。近年來,生活必需品價格是農產品相比不相適應地抬高了。而且不應忘記,中國農產品價格是由中國以外市場決定的。此外,在中國本土還有地方投機商,壟斷性地收購尚未收割的部分收成。農民不得不向地方高利貸者借債,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信貸合作機構。爾後連綿不斷的內戰和騷動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1914至1918年間,有2億6400萬畝土地荒廢。所有這一切加快了中國小農經濟的滅亡。1914至1918年間,約有1000萬農戶失去了土地。土地逐漸集中到官僚和軍閥地主手中。

  最大量的大土地佔有者是集中在中國北方,因此那裡的無地佃農數量比國內其他地區要多得多。不管收成如何,農民都要把收成的一半作為地租交給土地佔有者。此外,他還要承擔小農的所有其他負擔。

  無地雇農的數量也很大,他們給大小地主當雇工,受到地主的殘酷剝削。遺憾的是,沒有關於他們的準確統計資料。他們拿工錢,一些人按年,另一些人按日,而且雇主給第一部分人付年工錢是20到40盧布,給第二部分人付日工錢約30到50戈比。年雇工還能勉強度日,而日雇工到冬天還得到城裡找工作。工作很難找;因為城裡本來就到處是失業者。

  在這樣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下,在受到大地主和官僚這樣殘酷剝削和奴役的情況下,加上連綿不斷的內戰和土匪襲擊摧毀了本來就很弱小的經濟,中國農民,儘管思想落後和保守,但也不能不具有革命情緒。毫不奇怪,近年來頻繁發生農民騷動事件。

  例如,1922年,浙江省一個地區的所有農民起來造本地大地主的反,因為他們拒絕減少地租。農民把他們抓了起來,迫使他們同意自己的要求。但是軍隊趕來後,逮捕了很多人,還殺害了幾個人。1923年初,北京地區的佃農派代表團去京城,打著旗子前往中央政府,要求減少地租,因為地主本人和地方當局拒絕這樣做。1923年7月,(廣東省)海豐6萬組織起來的農民,提出了減少地租百分之三十的要求。這次有組織的行動又是被軍隊擊潰,並被趕入地下。另一個事件,1923年11月發生在(湖南省)衡山,是1萬組織起來的農民起來造地主的反,地主中的一些人是達官顯貴,而另一些人是這些達官顯貴的親屬。農民與召喚來的軍隊發生了衝突,有60人被殺,100人受傷。約有100個農民宅院被鎮壓者放火燒毀。在內戰地區的省份,農民通常都被武裝起來,並經常參加同軍隊的真正戰役。

  考慮到所有這些和類似的事實,不難得出結論:如果中國革命黨採取相應措施,組織和領導農民,那麼中國農民很快就會成為全國革命運動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當然,我們知道,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國農民是文盲,因此在他們當中進行宣傳工作是非常因難的。但是他們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的難堪狀況,他們都鄙視那些發動戰爭造成他們土地荒蕪的中國軍閥,憎恨那些剝削他們的官僚,而他們最憎恨的是那些同時又是大地主的官僚和軍閥。農民們明白,必須消滅他們的統治,建立一個能夠保證農民生活安寧、和平耕種自己的土地和享有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政府。中國的農民不知道「帝國主義」一詞的意思,但他明顯感覺到了外國商品對於農村小手工業的極其有害的影響,知道隨著外國人在他的祖國的出現,也出現了驚人的物價飛漲,爾後他還知道,外國人在千方百計幫助國內軍閥處處壓榨他的血汗。雖然中國的農民不瞭解中外軍閥之間外交交易的細節,但他在士兵們那裡看到了槍,很清楚外國人與這些槍支有什麼關係。

  中國革命黨面臨的重要任務,是把中國農民引入革命運動軌道。沒有組成中國人口巨大多數的並是國家經濟基礎的農民參加,革命的成功是難以想像的。

  (1)原載俄文版《農民國際》第2期,署名「張太雷」外文拼音。馬貴凡評。錄自《張太雷研究史料選》,錢聽濤、黃明彥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